〔美〕伊麗莎白·亞歷山大 張子清 譯
這是專為奧巴馬總統(tǒng)就職典禮而作的朗誦詩。田園詩人馬克·瓦格納評論說:“這首詩是低調的,很像奧巴馬的演說詞,謙恭,旨在看平常的生活,但又努力超越平常的奮斗……”
每一天,我們去忙碌我們的事業(yè),從對方身邊經過,注意或不注意對方的眼神,想跟對方打招呼或不打招呼。我們四周聲音喧嘩,每個人都講著我們祖先的語言。有人給衣服鎖邊,縫補制服上的一個洞,補一只輪胎,縫補需要縫補的東西。
有人在一些地方,用在油桶上敲打的一對木勺、大提琴、擴音器、口琴、歌喉,試圖演奏和演唱。
母子在等待公交車。
農民考慮著這變化的天氣。教師說:“拿出你們的鉛筆,開始書寫。”
我們用言語向不經意碰到的人講話。帶刺的或柔和的言語,低聲的或大聲的言語,斟酌或再三斟酌的言語。
我們穿越泥路和高速公路——這標志著某個人的意愿,有人說:“我需要看看另一邊的情況,我知道路那邊更好?!?/p>
我們需要找到安全之地;我們走向可見而不可到達的地方。
明白地講,許多人為了今天而獻身了。歌頌把我們帶到這里來的死者的名字,他們筑鐵路,架橋梁,拾棉花,割萵苣,他們用一塊塊磚建造閃閃發(fā)亮的高樓大廈,他們在里面清掃,在里面勞作。
贊美奮斗;贊美今天這一天。贊美每條手寫的標語;在餐桌邊考慮考慮標語的含義吧。
有人以“愛你的鄰居如同愛你自己”的觀念生活著。
有人以“首先不做傷害人的事”或“不取你多余的東西”的態(tài)度生活著。
倘若最強大的詞語是愛,超過婚姻、孝順、民族的愛,那將會是什么樣的情景!拋灑越來越廣大的光明之愛,不需要先發(fā)制止苦難的愛。
在今天光華四射的活力里,在這冬天的氣氛里,任何事情都可以造就得出來,任何語句都可以開始說出來。
在邊緣,在外圍,在頂端,贊美走向那個光明。
(劉玉東摘自《當代外國文學》2009年第2期,圖選自中國青年出版社《圖案設計》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