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歡
辣手著文章
邵飄萍的文章是以“辣”著稱的。
明朝的楊繼盛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為“鐵肩擔道義”,下聯(lián)為“辣手著文章”。邵飄萍很喜歡這副對聯(lián),對“鐵肩”、“辣手”這四個字尤為鐘意。他把這幅對聯(lián)懸掛在《京報》報社的墻上,以此作為辦報的信條。
邵飄萍的直接死因,是因為他在1925年底,促成了張作霖部下郭松齡臨陣倒戈的灤州事變,并支持郭馮聯(lián)合。同時,他還在《京報》上發(fā)表了大量支持郭馮聯(lián)合的新聞和評論。12月7日,邵飄萍在《京報》出版了一大張二整版的特刊,刊登了影響時局的重要人物,在每個人物后面,還配有他本人寫的評語。之后,邵飄萍不斷發(fā)表評論,公開稱贊郭松齡倒戈的同時,力數(shù)張作霖的罪狀,還鼓勵張學良“父讓子繼”。
張作霖被邵飄萍弄得灰頭土臉,馬上給他匯去30萬元,企圖封住他的嘴。邵家的后人提供的資料顯示,邵飄萍收到錢后立即退回,并對家里人說:“張作霖出三十萬元買我,這種錢我不要,槍斃我也不要!”之后,他繼續(xù)在報上抨擊張作霖。
12月底,郭松齡在日本關(guān)東軍和張作霖的聯(lián)合攻擊下,兵敗被殺。邵飄萍把真相公諸于世,引發(fā)了規(guī)模宏大的反張運動,張作霖因此對他恨之入骨,發(fā)誓一旦進入北京,一定會讓他好看。
以“赤化”罪名被張作霖殺害,讓邵飄萍成為追求新聞自由的典范。但是,邵飄萍是不是真的因為“新聞自由”而死,報界同仁卻有不同的見解。
做“有償新聞”發(fā)家?
致力于晚清史研究的學者譚伯牛在《邵飄萍因何而死》一文中,引用名士章士釗和民國報人龔德柏的資料,公開質(zhì)疑了邵飄萍的經(jīng)濟來源。章土釗說,邵飄萍喜歡抽雪茄,他所抽的雪茄,煙葉都是“美洲上材”,經(jīng)“名廠特造”,煙卷上還印有他的名字。雪茄是個貴重東西,但是家里來客人時,邵飄萍從不吝嗇,他會請每位客人抽一支雪茄。很多客人不舍得抽,邵飄萍卻“且吸且談,豪情絕世”。另外,邵飄萍外出采訪時,還自備一輛豪華小轎車,這在當時被認為是種豪華之舉。
相對于大多數(shù)報人,邵飄萍的收入顯得過于豐厚。關(guān)于這些錢的來源,章士釗給出了這樣的解釋——“頗以言抑揚人,而言皆有值”。用今天的話說,邵飄萍是利用了他在輿論界的巨大影響力,做“有償新聞”而“發(fā)家致富”的。
龔德柏也是民國時代著名的報人。他創(chuàng)辦過《大同晚報》,擔任過《申報》的總編,曾經(jīng)因言獲罪,多次入獄。龔德柏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新聞記者的秘密,只有新聞記者知道得極清楚?!彼?jīng)過考察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邵飄萍并非因為“新聞自由”而死,他的死因,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錢。
兩面收錢,卻只為一方說話
當年郭松齡突然倒戈,消息傳到北京時,邵飄萍在《京報》上貼出了兩幅寫真,一幅是張作霖,另一幅是郭松齡,張的圖注為“馬賊頭目”,郭的圖注則為“人民救主”。邵飄萍之所以厚此薄彼,不是因為追求真理,而是因為他收了郭松齡的錢。
問題是,張作霖對邵飄萍的《京報》也不薄。《京報》作為名噪一時的大報,自然會讓張作霖高看幾眼。邵飄萍究竟拿了張作霖多少錢,并沒有直接的證據(jù),但是譚伯牛根據(jù)資料,進行了這樣的推理:“據(jù)邵氏后人轉(zhuǎn)述飄萍之語,當郭松齡反戈,張作霖曾說要給邵飄萍三十萬,請他向著自己說話。三十萬之數(shù),或因后人揄揚先輩節(jié)操,不免夸大;然即算打個對折,十五萬元,亦是一筆巨款。所付‘掩口費每次有數(shù)千之額,差不多是月份‘津貼的九、十倍,以此推算,張作霖每月致送千數(shù)百元給飄萍,似為實情。”
邵飄萍既收了郭松齡的錢,又收了張作霖的錢,但是最終卻向著郭松齡說話,并極力丑化張作霖,張作霖不生氣也難。龔德柏記載,當張作霖在東北讀到那張報紙時,曾經(jīng)質(zhì)問邵飄萍:“我們常幫你的忙,何以這樣不客氣?”邵飄萍的回答是這樣的:“你們所幫忙的是邵飄萍,宣傳張作霖是馬賊的是《京報》,《京報》與邵飄萍并非一物。”
得到這樣的回答,任誰都會有一股怒火從膽邊升起。
張學良為什么不救邵飄萍
邵飄萍被抓之后,湯修慧立即四處求人解救丈夫。北京新聞界也專門召開了一次會議,商討營救的辦法。會議最后決定,由13家報紙各派一名代表,集體向先期抵達北京的張學良求情。張學良與邵飄萍有私交,代表們希望他能網(wǎng)開一面,放了邵飄萍。但是張學良的反應卻讓他們大感意外。
據(jù)上海的《民國日報》記載,當13名代表分乘四輛汽車趕赴張學良下塌的石老娘胡同,并再三懇請釋放邵飄萍時,張學良始終不為所動,他說,之所以要辦邵飄萍,并不是因為他的記者關(guān)系,而是因為他“宣傳赤化,流毒社會,貽誤青年,罪不可赦?!倍?,“逮捕飄萍一事,老帥(張作霖)與子玉(吳佩孚)及各將領(lǐng)早已有此種決定,并一經(jīng)捕到,即時就地槍決。此時飄萍是否尚在人世,且不可知?!?/p>
張學良的一番話讓13名代表面面相覷,他們不甘心就這么被打發(fā),再三解釋和懇請,求到最后,張學良竟然說:“飄萍雖死,已可揚名,諸君何必如此,強我所難?!?/p>
從《民國日報》的解釋看,邵飄萍被抓,是因為他宣傳赤化。但是,龔德柏卻不這么認為。他說張學良之所以不愿救邵飄萍,是對其兩面收錢的行為不齒。當年13名代表向張求情時,他極不客氣,淡淡說了一句:“為邵飄萍說情,太無人格?!比缓螅隽艘粋€斬首的手勢。
就這樣,4月26日,邵飄萍以“宣傳赤化”的罪名被槍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