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守護著故宮的南通道。1912年,中國最后一個王朝垮臺之前,皇帝的權(quán)威一向通過這道大門向外傳播。
此后的10多年,隨著最后一個王朝的垮臺,它防護和象征的功能也隨之瓦解。它的后面還是舊日的皇家庭院,它的前面已經(jīng)成了政治家、學(xué)生和工人的集會、游行之所。
1949年,天安門前擁擠的小胡同被推平,建起了一個巨大而壯觀的廣場。同時它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它被寄望成為一個紀念的廣場、政治的廣場。
此后,這個44公頃的特殊空間,被寄予了越來越多的時代含義。
1959年,當(dāng)人民大會堂、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落成時,它是一個人民集會的廣場;1977年,毛主席紀念堂的落成時,它被賦予了領(lǐng)袖瞻仰的功能;直至今日,當(dāng)56根團結(jié)柱即將“扎根”天安門廣場的消息曝出后,讓這片不斷被做加法的場所又將被賦予更新的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