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華明
2009年9月初,廣東省公開遴選38名副廳級干部素質測試,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道“郝副縣長是個好縣長嗎”的案例試題,照錄于下:
又到了選舉換屆的年頭了,上級組織部門派人到縣里考察干部,對于郝副縣長這個人是從上到下意見一致:應該留任。與黨政兩個一把手分別談話中,竟不約而同地提出如果自己留任,希望將郝副縣長繼續(xù)留在縣里一起共事,……普通百姓的反映是:郝副縣長確實是好人,沒有架子。可是據組織部門掌握的材料,郝副縣長這個人卻沒有什么突出的政績,……究竟郝副縣長好在哪里?為什么大家都要留他?考察中從側面了解到這樣幾件事情:
——在小化肥廠污染問題發(fā)生之后
有一年,縣發(fā)改委提出要建一個小化肥廠,分管工業(yè)的郝副縣長當時沒同意,因為他知道小化肥廠的污染問題是一道解決不了的難題。不料,縣委書記和縣長看到小化肥廠的報告后,均同意上該項目,郝副縣長也就沒有再吭聲。
小化肥廠就這樣倉促上馬了,投產后很快出現(xiàn)了污染問題,周圍一些村的群眾開始接連不斷地上訪。不久省“五小”檢查組和環(huán)保問題千里行采訪團同時來到縣里,做了調查后,檢查組出示了黃牌,采訪團公開曝光,一時間該縣成了全省的反面典型。
市委書記非常惱火,一到縣里就對此進行嚴厲批評??h委書記和縣長誰也不說話。這時,郝副縣長站起來承認錯誤:“縣里的工業(yè)是我分管,可為了眼前利益,一時急功近利,在沒有得到書記、縣長完全同意的情況下,我先斬后奏拍板上馬了,責任都在我。我正準備寫書面檢查,請求縣委和市委給予處分?!笔形瘯浛春赂笨h長不回避責任、態(tài)度誠懇,氣消了一半。他朝郝副縣長擺了擺手說:“坐下吧,處分嘛,談不上,但教訓還是要接受的?!笨h委書記、縣長一看市委書記的態(tài)度緩和了,趕緊出來表態(tài),這不能全怪郝副縣長,我們都有責任?!?/p>
——當縣長不在的時候
有一次,該縣連續(xù)下了一星期的暴雨,縣內東風水庫庫水猛漲。據氣象預報,上游還在連續(xù)降雨,多個支流的洪峰將同時匯集東風水庫,庫堤將很可能發(fā)生崩塌,造成滅頂之災,但如果炸堤泄洪,下游的部分居民將受不小的損失。在這危急關頭,兼任縣防洪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縣長正在國外考察,聯(lián)系不上,作為縣防洪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的郝副縣長,面對緊急情況,果斷下達了炸堤命令。炸堤后,雨又下了兩個星期。
——在縣委書記和縣長之間
在平時的工作中,如果政府這邊研究工作,討論問題,郝副縣長總是以縣長的態(tài)度為準。到了黨政聯(lián)席會議上,他又會毫不猶豫地以縣委書記的態(tài)度為準。對黨政一把手的主張,郝副縣長很少提反對意見。有時候書記和縣長相持不下時,郝副縣長是站在書記一邊的。
對郝副縣長的看法,上級組織部門的同志也有分歧:有人認為:工作能力一般,政績不突出,有時,甚至是個“搗漿糊”的角色,這樣的人最好不要放在重要位置上。也有人認為:領導班子中不能沒有這樣一個角色,郝副縣長實際上在做班子協(xié)調工作,這樣的角色有利于班子的團結和總體合力的形成。
案例題要求考者:1.談談你對郝副縣長的評價;2.該案例對如何做好副職角色有哪些啟示?
知行合一地思考如何做好副職
在領導班子中,副職充當的角色重要而特殊,既是參與決策的領導者,又是落實決策的被領導者;既是鼎力完成分管工作的主角,又是輔弼正職抓全局的配角,在單位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作為一個副職應當如何給自己定位,為政坐標應是什么?理論與現(xiàn)實有時候并不是一回事。該案例的第一件事中,郝副縣長的做法是討好賣乖,趨炎附勢呢?還是忍辱負重,寬容雅量?第二件事中,郝副縣長的做法是獨斷專行、搶權爭功呢?還是關鍵時刻爭當“主攻手”,敢于負責?第三件事中,郝副縣長的做法是在“搗漿糊”呢?還是副職應有的協(xié)調佐理才能的顯露?這些都著實耐人尋味。
因為從道理上來說,這里的是非是明擺著的,絕大多數考者都不會說郝副縣長是個好干部。據稱,考者們大都表達了共識,認為郝副縣長所作所為,沒有原則性,明哲保身,最終會給工作造成嚴重損失。然而,只要細心觀察,在我們身邊是能夠發(fā)現(xiàn)郝副縣長的影像的,這乃是官場潛規(guī)則的運用,或叫做官場現(xiàn)形記。這也正是這道考題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意義,其難度就在這里,味道也在這里。
這種考題道出了做官的“學問”和潛規(guī)則,能夠使考者正確地理解做官的原則性,克服官場的庸俗作風嗎?答案可能是知行分裂的。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像郝副縣長這樣的干部會得到提拔嗎?結論當然是肯定的,而且?guī)缀跏墙^無例外的。君不見,有多少郝副縣長這樣的干部榮升了。反之,想在一把手面前講原則的副職,能保持現(xiàn)職就不錯了,弄得不好還會不進則退呢。
如果被錄用了,會像郝副縣長學習嗎?這就讓考者陷入兩難:在理論上不應該學習郝副縣長,在實踐上卻是學習郝副縣長好升官。當然,每一個應試者都會毫不猶豫地表示,不學郝副縣長,而要處理好堅持原則和搞好團結的關系。但是在行動上就另當別論了。
理論上都知道是與非,實踐上卻反其道而行之,這是如今官場最大的危機。這道考題可以考出應試者的辨別能力,但無法改變官場知行相悖的現(xiàn)實,也無法改變大多數考者今后的現(xiàn)實選擇。這當然不是一道考題、一場考試所能達到目的的。
和而不同地理解領導班子團結
也有考者認為,郝副縣長不是好縣長但是個好人。其理由是,郝副縣長維護了班子的團結,維護了一把手的尊嚴。
應該承認,團結的班子能夠出政績,也會出干部。但這里的團結,必須是堅持原則、符合科學發(fā)展觀的團結。很顯然,郝副縣長維護的并不是科學意義上的團結。有調查表明,現(xiàn)實中“團結”的班子更容易集體出問題。這是因為,這種無原則的團結排斥了班子應有的互相監(jiān)督互相促進,違背了班子建設的組織原則,必然導致一把手個人集權的膨脹,更容易造成事業(yè)的損失。郝副縣長的所謂大局意識、擔責意識,真正維護的其實還是小圈子利益、個人利益。這樣的副職,孔子稱之為“鄉(xiāng)愿,德之賊也”?!班l(xiāng)愿”是指偽君子,指那些看似忠厚實際沒有道德原則,只知道媚俗趨時,言行不一,當面背后各一套,四方討好,八面玲瓏的人。這種人隨波逐流,趨炎媚俗,更多的是首鼠兩端、道德敗壞的小人。實踐證明,持這種為官之道的人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帶來的禍患是致命的。所以說,郝副縣長既非好縣長也非好人。
討厭阻力是人之常情。一些領導干部喜歡強調令行禁止,為此他們要拒斥反對意見,他們以團結的名義排擠領導班子內部不與自己合作的成員。只有當聽不到不同觀點的時候,他們才會感到滿意,并以為有了一個“團結的集體”。的確,一個由“自己人”組成的班子是團結一致的,主要領導的意圖總是能變成領導班子的決定。然而當隨心所欲實現(xiàn)決策時,“集體領導”就會出現(xiàn)集體謀私,集體喪失原則,我們常??吹揭恍┑胤秸麄€“領導班子”潰爛的現(xiàn)象。
在處理雙方關系、多方關系中,求同存異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但是在配備領導班子時,要求異存同。因為人的本性不喜歡自己的對立面,人的本性喜歡統(tǒng)一,人總希望和喜歡他人與自己保持一致,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一個人希望與自己觀點一致、興趣相同的人組成班子,特別是一把手,以為這樣便于開展工作,便于處理關系,實則不然。當還有人敢于站出來抵制的時候,人們才會有所顧忌,注意檢點和約束自己的行為??鬃诱f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不同才能互補,才能規(guī)避失誤。最佳的班子是和而不同的班子,最差的班子是同而不和的班子。
(作者系中共廣東省委黨?,F(xiàn)代化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