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林
骨質疏松性骨折也叫脆性骨折,是由于患者骨密度減低、骨質量下降,受到輕微創(chuàng)傷或在日常活動中即可發(fā)生的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后果。常見的骨折部位有脊柱、髖部、肱骨近端和橈尺骨遠端,其他部位也可發(fā)生。髖部骨折被認為是最大的負擔,因為患者幾乎都需要住院,大約20%的患者死亡,大約一半患者會永久性殘疾。
骨質疏松癥因其發(fā)病的隱蔽性、診斷手段的特殊性,被喻為“靜悄悄的疾病”?;颊叩木驮\率低,臨床醫(yī)師的漏診率高。研究顯示,只有60%的人知道骨質疏松癥,其中10%的人知道骨質疏松會發(fā)生骨折,卻只有2%的人接受抗骨質疏松治療。由此可見,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在治療和預防上存在的誤區(qū)確實不少。
誤區(qū)1.
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是年老的結果,不可避免
盡管目前醫(yī)學上還沒有安全而有效的根治骨質疏松癥的方法,但骨質疏松癥及骨質疏松性骨折是可以預測和預防的。
骨量減少是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骨密度檢查是一項重要的預測骨折的手段。脊柱骨折的出現(xiàn),是預測再次骨折發(fā)生的最重要指標。研究指出,如骨密度低下則骨折的發(fā)生率將增加2.7倍,如有1次脊柱骨折發(fā)生,其髖部骨折發(fā)生率較沒有脊柱骨折者增加2倍,再次脊柱骨折發(fā)生率增加5倍,1年內將有20%的患者再次發(fā)生骨折。某些調查指出,骨密度降低如同時伴有兩個以上的椎體骨折,則再次骨折的危險性比沒有骨折的患者增加75倍。
在骨密度相同的情況下,有脊柱骨折的患者比沒有脊柱骨折的患者在隨后的1年中再次發(fā)生脊柱骨折的概率增加3~4倍,非脊柱骨折危險也增加1倍以上。以上發(fā)現(xiàn)說明,在預測再次骨折發(fā)生的危險性時,結合骨密度降低和有無脊柱骨折,將更有價值。
國外大量研究顯示,抗骨吸收藥物治療不僅能降低一半左右骨質疏松婦女的脊椎骨折危險,同樣也能降低骨量減少患者的骨折危險。預防可以明顯降低骨折或再次骨折的發(fā)生。
誤區(qū)2.
拍X線片可以診斷骨質疏松癥
早期診斷出骨質疏松癥并不容易,當它能經X線診斷時,其病情已經發(fā)展到了后期。一般來說,在骨質流失達40%時,才能通過X線片觀察出來?,F(xiàn)在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重要手段是對骨密度的測定。
當您有下列癥狀時,建議立刻到醫(yī)院檢查診治:開步走或身體移動時,腰部感到疼痛;初期背部或腰部感覺無力、疼痛,漸漸地成為慢性痛楚,偶爾會突發(fā)劇痛;駝背,背部漸漸彎曲;身高變矮。
值得注意的是,脆性骨折本身即可診斷為骨質疏松癥。
誤區(qū)3.
骨質疏松癥就是缺鈣,補鈣就行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量降低和骨組織微細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強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和容易發(fā)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質疏松癥產生原因至今尚未明確,但醫(yī)學界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衰老隨著身體老化,骨的新陳代謝功能會減慢,鈣吸收降低并且骨骼中的鈣質會漸漸流失。
②雌激素下降雌激素會刺激骨質的形成及抑制骨質的分解。婦女若因卵巢切除或更年期,使雌激素停止或減少分泌,就會加速骨質疏松。
③營養(yǎng)失調鈣攝取不足,或常吃高蛋白、高鹽的食物,或嗜煙、嗜酒。
④缺乏運動久病少曬太陽等。
⑤疾病罹患腎病、肝病、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風濕性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椎炎或某些癌癥。
⑥藥物長期服用類固醇、抗癌藥、利尿劑等。
⑦遺傳骨質疏松有一定的遺傳性。
因此,骨質疏松不等于缺鈣,單純補鈣不能防治骨質疏松和骨質疏松性骨折。研究表明,合理營養(yǎng)、積極鍛煉可以減少骨質疏松癥50%的發(fā)病率或推遲發(fā)病年齡;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只是防治骨質疏松的基礎治療,還應重視骨質疏松藥物治療。
誤區(qū)4.
老年患者只針對骨折進行治療
骨質疏松性骨折多發(fā)生在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種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發(fā)生并發(fā)癥,增加手術治療的復雜性與風險。由于其致殘率、致死率高,骨折即使愈合后康復也很緩慢。
因此,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不僅應針對骨折本身,還應針對并發(fā)癥和伴隨疾病,后者往往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尤其應積極治療骨質疏松癥,預防再次發(fā)生骨折。
誤區(qū)5.
老年髖部骨折保守治療更安全
對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髖部骨折,必須正確、全面地評估其全身與局部狀況,權衡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利弊,做出合理選擇。
老年人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整復和固定,應以方法簡便、安全有效為原則,以盡早恢復傷前生活質量為目的,應盡量選擇創(chuàng)傷小、對關節(jié)功能影響少的方法,不應強求骨折的解剖復位,而應著重于功能恢復和組織修復。
誤區(qū)6.
老年髖部骨折后要臥床休息,不能活動
多數人認為,老年人髖部骨折了,要好好養(yǎng)病,要盡可能臥床休息不能活動。殊不知老年人骨折后不能長期靜養(yǎng),可能越養(yǎng)病越多。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后長期臥床除可引起褥瘡等局部并發(fā)癥外,還可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脂肪栓塞綜合征、墜積性肺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并發(fā)癥。同時,臥床期間骨丟失加速,骨質疏松加重,極易發(fā)生再骨折。因此,在治療期間,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采取綜合措施防治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感染和褥瘡等并發(fā)癥。強調早期進行肌肉的主動和被動鍛煉,盡早活動未固定的關節(jié),在可能情況下盡量減少臥床時間。這樣才能盡快恢復功能,有效防止一些并發(fā)癥的產生,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