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慈華
藍羊書坊建立于2000年2月22日,店主名叫景仰,他習慣于被別人稱為老景。他學過設計和裝修,下過南方,出生于上個世紀60年代。說到開店的想法,老景說當年建樓房的時候,總是想在一些實質上的功能以外,還應該給予建筑物生命和呼吸。而這些只是設計師的理想,不是開發(fā)商的想法,所以屢屢受挫。不能自己做主建自己想要的那種房子、一直被別人左右,他覺得很累,干脆就不干了。
想要不被別人左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當老板。因為喜歡電影、喜歡看書也喜歡畫畫,他想到開家有意思的書店應該不錯。就這樣,藍羊書坊誕生了。
走進藍羊
老景名片上印著“我總是想象天堂將如同圖書館一樣”。他喜歡把自己喜歡的臺詞或文字抄下。這段話至今在他的名片和店都可以看見,但由于單向街也用了一樣的一段話,他打算把名片給換了。名片很簡單,正面是《小王子》的一個插圖和地址還有“我總是想象天堂將如同圖書館一樣”字樣,背面是書店的詳細地址和交通。他在自己的博客寫著“因為喜歡《小王子》,就把其中的一楨插圖印在名片上,時間長了也權做標識,很喜歡這個簡單的風景。浩瀚的沙漠上空有一顆孤單的寒星,像藍羊棲居鬧市邊沿深巷之中,在偌大的北京,茫然的存在,像—座沒有河流的航標?!?/p>
進了大門后有個大約50平米的院子。院子的墻上有主人的杰作——《猜火車》的兩個主人公,也有很大的一棵柿子樹。50平米不到的書店面積分為兩個空間。右邊是白色調的書店區(qū),左邊是暖色調的咖啡屋區(qū)。門上、墻上、擺在入口正中央把咖啡屋和書屋分開來的墻和書架都貼滿了老景親自寫的字段或報紙雜志剪下來的文章。
除了賣的書外,這里也有供讀者免費閱讀的雜志和書籍。讀者也可以在這里邊喝咖啡邊看電影。天氣好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坐在院子里,店里面一個角落的沙發(fā)也是很多人的最佳選擇。
這家店,按照主人的原話說是“很隨性的”,就像家一樣。這里賣的書都是因為主人喜歡,覺得有價值所以賣的,這里的裝飾也一樣。當老景覺得他應該為書店添加什么時,他就會擺上東西。和當時為書店取名一樣,他也會問客人應該把店如何裝修,但更多時候他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它以經營文藝類圖書為主,大部分都是電影方面和視覺藝術方面的書。當有一批新書上架時,他就會把書的目錄掛在博客上供讀者參考。當我第一次去他的店時,看到了王朔的《我的千歲寒》,老覺得這本書在這家店擺著別扭,因為小說根本不是老景的風格。這里不賣暢銷書,這里找不到《狼圖騰》或徐靜蕾、郭敬明、韓寒的書。很多時候是因為老景想看所以會進個兩三本的書,賣完就不會再進了。這里更多的是如《在路上》等一些賣上5年10年仍然會有人買的書。這樣的書他可以進數(shù)十本甚至數(shù)百本。
對于電影愛好者、視覺藝術愛好者,這里是不二選擇。新書—般不會打折,但過期的書通常會打8折。除了文藝類圖書外,還有很多電影和與電影有關的東西。有很多的電影音樂、海報、明信片、小飾品、藝術周刊等。很多小飾品是主人擺著玩的,除非小部分貼上價簽的東西外,其實很難辨別出哪些是賣的哪些是擺放的。
因為賣書實在很難養(yǎng)活書店,所以他必須賣別的東西,但這些東西又不能和店里的書不搭配,于是在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海報、明信片,小飾品、碟片等的東西。在這里可以找到類似《群眾演員》、《偷自行車》等經典電影,也有很多賈樟柯的電影。他賣的也正是他會看的片子。院子里的公告欄會貼上近期圈內的畫展、戲劇演出安排、民謠歌手的自制demo,來光顧的客人偶爾也會在公告欄貼帖子,尋找語伴、開個沙龍。
營銷與宣傳策略
在老景的詞典里根本沒有經營和宣傳這兩句話。很多顧客是口傳口、人帶人、最終變成忠實顧客的。藍羊書坊幾乎沒有什么太大的起起落落。沒有出現(xiàn)過一次經濟危機但也沒有過發(fā)大財?shù)臅r期。股東就老景一人,虧本了是他、贏利了也是他。曾經有個作家對藍羊書坊寫下這樣的評價,“假如要給藍羊總結出一個經營模式的話,那就是P to C模式:Person toCustomer。猶如電視廣告聲情并茂地指出那樣:科技‘以人為本,這就是P2C的精髓所在。就像一個小鎮(zhèn)茶館的掌柜,老景以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和每一個顧客保持私人的交流。”
關于隊伍,嚴格的說,整個藍羊書坊的隊伍始終就是一個,那就是老景本人。從選書到上架、從裝修到擺設,都是他一手包辦。
這家書店做到最牛的一個方面是,它沒有其他書店的庫存問題。在他這里賣的書在別的地方賣不好,而在別的地方賣得很好的書在他這里往往賣得不好。我真的愿意相信這家位于清華西門北邊約200米處并且隱藏在一個不易發(fā)現(xiàn)的巷子的藍羊書房是神圣和夢幻的。之所以開在一個隱蔽的地方,首先是展示了他的個性。找了一番后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成就感,再穿過院子進到書店里,再次感嘆是因為書店里仿佛有拍不完的東西,還有店主鎮(zhèn)定地講述那些經典音樂和對于某部電影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