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信地去參加一次聚會,衣裝整潔,精神煥發(fā),只是微風稍稍弄亂了你的頭發(fā)。正當你打算推門而入時,門口的一面鏡子讓你驚駭不已——你感覺衣服遭遇零亂、頭發(fā)簡直就是鳥巢。突然之間,似乎所有的眼睛都在盯著你看,所有的竊竊私語都在談論你的“倒霉樣兒”。你緊張不安,雖然事實并不是這樣的——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聚光燈效應”。
英國心理專家艾瑪·庫克撰文稱,有兩種情況最容易遭遇“聚光燈效應”第一,在重大聚會之前,一個人會想像很多消極的、令自己尷尬的場景;第二,把自己的思想蜷縮在內心,而不是真實地觀察外在的環(huán)境。就好像有一只聚光燈照在你頭上,所有的眼睛都在盯著你。
那么該如何克服“聚光燈效應”呢?美國《心理學雜志》刊文教你怎么克服:
首先要提醒自己,別人的注意力并不在你身上。根據(jù)一項研究,人們對你的注意力只有你想的一半多?!熬酃鉄粜敝淮嬖谟谀愕念^腦中,而非真實情況的反映。為了轉移注意力,多問問自己,周圍的墻紙是什么顏色?別人都穿了什么等等。
其次,參加聚會前,弄清楚自己的目的。嘗試心理暗示:“我緊張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別人肯定也和我一樣緊張?!?/p>
再次,調節(jié)自己的呼吸。太“自覺”會讓你產生身體上的連鎖反應——心悸、出汗、視線狹窄。深呼吸幾次,配合心理上的暗示,癥狀會大大緩解。
另外,如果你常把聚會看成一次“考驗”,那是因為你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你感覺自己在他們眼中是失敗的、消極的。勇敢拋掉這些不正確的“假設”,因為這些想法本來就是不切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