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只危害谷粒,農(nóng)民朋友習慣稱之為“灰包頭”。由于人們認識不足,也不太重視,很少針對此病進行施藥防治。稻曲病不但影響產(chǎn)量,而且影響米質(zhì),常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一、發(fā)病原因
1.天氣原因。水稻抽穗揚花期出現(xiàn)低溫、多雨、光照不足、多霧、多露的不良天氣,會造成該病的發(fā)生、流行。
2.品種問題。不同的品種對該病的耐受力不一樣。
3.施肥不當。過重、過遲偏施氮肥,使稻株生長過于繁茂、嫩綠,容易誘發(fā)此病。
二、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
2.進行種子消毒。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2~3天,每天翻動2~3次。
3.合理施肥。要氮、磷、鉀配方施肥,不要過量施用氮肥,特別要防止過遲偏施氮肥。
4.藥劑防治。于抽穗前5~10天和破口期各用5%井崗霉素水劑(或12.5%紋霉清水劑)300毫升+20%粉銹寧乳油5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1次,也可用12.5%紋霉清水劑300毫升+50%多菌靈150~200克兌水50公斤噴霧進行防治。(安徽省懷遠縣找郢鄉(xiāng)雙廟村姚莊米廠 姚之軍 郵編:23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