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 子 困 困 李 跳
童年的作文課上,老師讓寫父親,我們都用一個調調開頭:我的爸爸很高大,方正的國字臉上有兩道濃黑的眉毛,一雙眼睛非常有神,在批評我的時候,眼睛會瞪起來,讓人害怕;笑的時候會露出潔白的牙齒,是那么和藹。
后來才知道,父親都是抽煙的,牙齒大抵不會那么白。
看過很多份父親的素描,都沒有一份標準的模板,但只要瞧見“肥胖的、青布棉袍的背影”,眼中就只剩下親切。
父親,有時是一座山,高大威嚴;有時是一汪水,深藏不露;有時一雙手,牽著我們走過秋冬春夏;有時則是一滴淚,飽含著點點深情。
在2009年父親節(jié)到來之際,《環(huán)球生活》采訪了五對名人父子(父女),為大家勾勒出了若干不一樣的父愛素描。
老爺子是我的偶像
葛存壯說過,兒子葛優(yōu)是自己一輩子的代表作,因為在最初,葛老并不認為兒子具有表演天賦,葛優(yōu)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與葛老一直以來的潛移默化是分不開的。
得到的贊譽太多了,葛優(yōu)還是一如既往的低調,不愛大談自己“有拍哪部片子了”。和朋友在一起習慣性的插科打諢,不過話運二轉到父親葛存壯,他那張充滿幽默細胞的臉一下就變得嚴肅起來,因為在他心目中,老爺子始終是自己的偶像。
◎你們父子的性格一樣嗎?
本質上應該差不多,我爸是屬于看著很厲害,因為反派演得多了嘛,其實挺和藹的一個人,你看我從小到大都沒被打過;我是看著老實,其實也老實的這么一個人。我們父子都是溫性子,不會因為某些事而急躁得發(fā)脾氣。
◎怎么評價葛存壯這個父親?
中國有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爸他總是自覺自愿地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替別人考慮問題,想別人之所想。他是一個善良的人。
◎遇到困難的時候是否會第一時間找父親傾訴?
會的,這是多年養(yǎng)成的習慣,因為我從小比較膽小,有事兒愛悶著,后來我爸就對我說,如果不方便對朋友講,那就對家人講,對你老子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嗎。
◎是否每年有與父親合影的習慣?
你說的這個太傳統(tǒng),正式的家庭合影已經很久沒有了,不過有時候出席什么活動,我們倆一起來一張,還是挺親切的。
◎現(xiàn)在多長時間和父親見一次?
不固定,年輕的時候有事沒事愛回家蹭飯,現(xiàn)在回去的主要目的是匯報工作和生活體驗,一周一次吧。
◎最想為父親做的事?
陪他一起去釣會兒魚,多聊聊過去,我也是知天命的人了,經常會回憶過去。
◎父親節(jié)會送給父親禮物嗎?
喲,還沒真過個這洋節(jié),應該不會刻意送,那樣老爺子會埋怨我的。
◎父親節(jié)最想給父親說的話?
有其父必有其子。
◎怎么評價葛優(yōu)這個兒子?
葛優(yōu)沒什么緋聞,還常做家務,對父母很關心。各方面都想得很周全,不管出去幾天,他走之前總要告訴家里,到了以后總要匯報:“我住在哪個旅館,我住什么樣的房間,我房間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平時是否會主動找兒子交流?
會,特別是在業(yè)務上,有時候看葛優(yōu)的戲,與其說是在欣賞,其實我覺得自個兒好像總是以一種挑剔的目光在看。前些年,他的光頭造型很受人矚目,我就威嚴地跟他講:“今后在演戲的時候,不希望再看到你的禿頭,希望你塑造新的形象。”
◎教育兒子時,一般采用什么方法?
不打不罵多談話,這是從葛優(yōu)上小學時,我就形成的教育方法,“黃金棍下出好人”的方式打我那個年代起就過時了。
◎對于葛優(yōu),最引以為豪的地方在哪兒?
他堅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表演事業(yè)中去,并且從未改變。
我一直在追趕他
濮存聽說自己只讀過6年書,他的知識更多是來自于閱讀,來自父親給他創(chuàng)造機會去閱讀。父親蘇民對他最有意思的評價則是:“他太能抓機會了。”這父子倆,都通透到一塊兒了,讓他們聊聊彼此,全沒有拔到尖兒上的名詞,都是很質樸的形容詞,在遺憾他們?yōu)槭裁床荒苷f得深刻點時,卻發(fā)現(xiàn)再也找不到更深刻的洞了。
兒子濮存昕,成長于人藝大院,耳濡目染了人藝最輝煌時候的林林總總。小時候去人藝,濮存昕覺得演戲神秘,每次都是借著給排練話劇的父親送飯的機會溜到后臺,但每次都被父親趕回來,因為“后臺止步”是這一行的規(guī)矩。后來,濮存昕也當了一名演員,名氣大了,但在父親面前,他依然改不了那份敬畏和期待。
◎如何評價父親?
是他養(yǎng)育了我,影響我走上了話劇這條路,至今我都以他為追趕的目標。
◎父親對您從事戲劇表演事業(yè)給予的最大幫助是什么?
小時候對這種“幫助”理解有誤,以為他要我在一個行業(yè)做得拔尖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慢慢理解到他對我的“幫助”是什么。比如小時候他要求我學樂器、學書畫,我淘氣,不怎么學,直到成年了發(fā)現(xiàn)自己一無所長。后來繞了一大圈進入人藝,才從頭學起。其實他對我的幫助就是讓我學會一種對藝術、對文化的崇拜感。
◎與父親在一起最難忘的事情是什么?
十來歲那會兒,為了把我安在家里,他每周去人藝的圖書館給我借小說,一個星期五六本,十來天看完,又借。我讀的各種各樣的小說都是父親從劇院的圖書館給借來的。在恰當?shù)臅r機,恰當?shù)哪昙o,我恰當?shù)慕邮芰烁赣H這樣的給予。正因為那段時間的閱歷上去了,我這一輩子也就有了底。
◎父親是慈父還是嚴父?
他是溫和中透露著威嚴。我記得剛下鄉(xiāng)的時候,寫了一封信回來,別字、語法錯誤通篇都是,他認認真真給我圈點出來后又給我寄了回去,但是里面沒有一句批評的話,我見了愧得不行。到后來,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很在意文章書信的那種講究。
◎你們父子倆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發(fā)生分歧的時候聽誰的?
誰對聽誰的!我們都會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不見得一定得論個對錯。我知道我有很多地方與父親不太一樣,但是有時候雖然明白了他的想法,但是最終還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作為兒子,對父親最大的愿望?
健廉、長壽、安度晚年。
◎教育兒子,您最自豪的地方在哪兒?
作為父親,體會孩子和分析孩子是兩回事,分析他容易,但是一定善于體會他,教育子女的目的是使他明白你的想法。我很自豪的是我能明白他的很多想法,而且他也認可我的觀點。
◎您以前對兒子采用過“棍棒教育”嗎?
從來不會打孩子,打孩子的人是最沒出息的人,打孩子的父親無能。拋開父子關系,我們應該先是朋友。
◎如何才能做好一個父親?
父親不能像一個圣人一樣,每時每刻做的事,說的話都是在理的。在子女需要知道這件事的時候,恰恰我指出來了,而不是強制實施。這就叫恰到好處的教育,水到渠成的影響。
◎對兒子的愿望:
健康就是1,其他的是0,有了健康,才會有10、1000、1000;沒了健康,全都是0。
父子同心
倪家父子絕對是香港40年來的經典個案,雖說談不上“有其父必有其子”,然而自去年鬧出“倪震外遇”,倪匡第一時間力挺愛子:“拈花惹草有什么所謂?我不覺得有問題?!?/p>
倪匡的信條一直是“風流而不下流”,他不諱談人生有三大嗜好:酒、煙、女人。在名滿香江的清談電視節(jié)目《今夜不設
防》中,倪匡與蔡瀾、黃霑鏗鏘三人行,將世間春花秋月的段子演繹得顛倒眾生,倒是其作家身份時常被遮蔽。
倪震這樣描述晚年的父親:“酒不喝了,煙戒了,除此之外,嗜甜食,吃肥肉,全不忌口,胖得……”他指的是酒店門口擺放的那尊鍍銀歡喜佛雕像,不羈開懷的表情卻也活靈活現(xiàn)。油光錚亮中,有種仆仆風塵也拿它無可奈何的氣勢,不論是對舊生活的憂郁渴望,還是逃避一般的肆意沉醉,都抵不過它那咧嘴一笑。
倪震是有貴公子氣質那種人,一舉手,一投足總能讓人收攏已經發(fā)散倒九霄云外的臆想:他是一個好人。蔡瀾有本小書《蔡瀾談倪匡》,就是主要說倪匡晚年,老頭依舊嬉笑怒罵,如同歡喜佛。倪震也頻頻出境作襯,蔡瀾稱他是二代中最有才華成為作家的。父子二人都“聰明絕頂”。
◎最近都在忙些什么?
倪震:他現(xiàn)在迷戀上網絡,睡到下午3點,起來忙不迭上網,瀏覽很多中文時政網站,信息知道得比我們都快。越胖越不愛走動,都要媽媽逼著運動,體重是絕頂機密。
倪匡:吃了睡,睡了吃。平均一天睡13個小時,什么都吃。酒不能喝了,酒量消失了,以前我和古龍一晚上喝掉5瓶金門高粱,60多度,前幾天喝了一小杯,臉紅得跟嬰兒似的,很古怪的現(xiàn)象。平常喜歡上網,瀏覽時政。新聞,還幫蔡瀾填空一個專欄。
◎對兒媳周慧敏有什么評價?
倪震:他肯定會說百分百滿意。
倪匡:百分百滿意。我只有一樣有微詞:心地太善,對人太好,做太多善事。她前段時間又跑到尼泊爾行慈善去了。我總說,世界不會因為她一個人而改變,半點都改變不了。像我自己就從來不做善事,但我也不好勸說她。
◎著急抱孫子嗎?
倪震:急啊。周慧敏哪一餐吃多一點兒,他眼睛就直放光。
倪匡:急啊。不過兩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我是放任態(tài)度,沒必要施加影響。
◎你們父子性格有什么異同?
倪震:除了都愛看書,沒有一點相同。
倪匡:相同點很少,非常少。我做事不負責任,行為隨便,得過且過,非常消極。他就很積極,為人透徹。我們對阿爺?shù)膽B(tài)度也不一樣,他就總夸,我卻罵。
◎怎么評價倪震這個兒子?
倪震:他覺得我很好,在同輩中很出色。作為一個兒子,他又覺得我是“不肖”的,兒子一定要不肖,因為人類要進步,就要一代不同于一代,以前他的朋友說三道四,他反問:
“難道要兒子像上輩才好?”他覺得我和他很不同,所以他對我滿意,以我為榮,也不介意我特立獨行。
倪匡:很好!內外兼修,孝順父母,還找不到哪一點不好的。香港媒體對他有些不良評價,那是平凡的人對他的嫉妒,小人物心理,已經到了神經錯亂的地步。我看到一些評價覺得很好笑,前一陣子他和周慧敏的婚事,一個報紙標題是“全民反對”,奇怪了,結婚也要全民投票嗎?分明是嫉妒。不過也好,不道人嫉非人才。
想為他寫首歌
平心而論,王若琳(Joanna)的聲音屬于有價無市的,因為沙啞、低沉的感覺與樂壇的主流暢銷金曲風格背道而馳,不過她依然受到了小眾群體的追捧,這絕對是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父親是臺灣金牌音樂制作人王治平,子籍父名的故事看似應該發(fā)生在她身上,但是直到她去年第一張唱片發(fā)布后,人們才知道王治平和她的關系。
在父親節(jié)的前夕,我們找到了Joanna,想和她聊聊父親節(jié)的話題,她并沒有像我們之前所擔心的那樣黑臉相向,而是慢慢回憶著那些看似平淡,卻又處處流露出真情的細節(jié)。
◎從事音樂這條路,父親對你影響最大的一句話或一件事是什么?
以前在跟爸爸學吉他的時候,一段時間壓力很大,老按錯和弦。這個時候爸爸就會說:“你要不要試右手看看?!?Joanna是左撇子)我知道他說這話是處于無心,但是依然很驚訝:父親怎么可能對女兒沒信心?所以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走好音樂這條路。
◎在工作中產生分歧的時候,誰會主動妥協(xié)?
他會妥協(xié)得多一點,因為我從小就很自我,他也知道,在工作時會更多地尊重我的感受。
◎你比較叛逆的性格,父親是鼓勵、勸阻還是順其自然?
他會經常勸我,因為我個性比較直,老是認為全世界都一個樣,平常的待人接物都習慣用本色來處理,但是爸爸說,在圈子里要學會圓滑,處理好人際關系。以前覺得他多嘴,這一年多,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
◎你會在意別人在介紹你時,在前面加上“臺灣金牌制作人王治平之女”的稱謂嗎?
不會,我能在出道一年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和他的幫助是分不開的。而他在外人面前也以我為榮。
◎最怕父親哪一點?
他對我的嚴格要求,有時會受不了。錄制第一張唱片時,他是制作人之一,有一首歌,一個音唱了20多次,還是沒有過,覺得太委屈:為什么沒有讓他滿意,他的要求到底是什么?然后就跑到錄音室外哭。
◎平時心情不好時,會找父親談心嗎?
因為我們倆都很忙,所以只有很遇巧兩個人在家里吃飯的時候,會很認真地聊一聊。特別是生活上的事情,有時會很驚訝:爸爸對生活的一些看法也很獨特。
◎如果親手挑選一份父親節(jié)的禮物,你會選什么?
專門為他寫一首歌,然后和他一起唱。
◎產生分歧,你和Joanna一般誰會主動讓步?
還沒有開始吵,我就讓步了。因為她從小就是這樣,我就有經驗了,在她發(fā)脾氣前,會感覺空氣中流露著那種不和諧的氣氛,所以我就趕緊妥協(xié)。
◎現(xiàn)在別人都稱呼你為“Joanna她爸”,有沒有什么不適?這個角色轉換得很自然,沒什么不適,因為我明白我們這代人遲早是要卸下光環(huán)的,所以有這個心理準備。
◎女兒的現(xiàn)場表演,你會去捧場嗎?
會的,但不是去聽歌,主要是看到底什么人關注她的音樂。結果讓我很吃驚,我原以為喜歡她音樂的人都是一些很成熟的,但是我在現(xiàn)場看到很多學生,甚至高中生。
◎所以就為她自豪?
是的,我常跟別人說:我不相信這是女兒的歌聲,因為她年齡還小,怎么可能有這么成熟的聲音?但是事實讓我的這個命題不成立。
他為我寫了童話
曾經有人說,鄭淵潔一共栽了兩棵樹,一棵是他的童話,一棵是兒子鄭亞旗,現(xiàn)在后面這棵反過來把前面那棵給嫁接了,還長出了很多別的樹。因為沒有鄭亞旗,也就不可能有鄭淵潔更生動的那些作品。
父:國際展覽中心有個計算機展覽,今天你不用上學了,咱們去看展覽。
子:這個星期,你已經給我請了一次假了。老師說,我怎么老病。
父:下次她再這么說你,你就說,吃五谷雜糧,怎么能不病。
子:好吧。你一會兒給老師打電話請假時,別老說我不舒服,換個理由。上次老師就問我哪兒不舒服。
父:你就說心里不舒服。
子:我不敢。
這是1994年時,鄭淵潔、鄭亞旗父子之間的另類對話。當年父親39歲,兒子11歲。
1年后,兒子小學畢業(yè),在“老爸策劃,自己拍板兒”的陰謀之下退學在家接受老爸的私塾教育;
5年后,兒子向老爸借了10萬元開始炒股,不到三個月,還了老爸的本金和利息,凈賺5萬元;
7年后,兒子成年,老爸送給兒子一輛奧迪A6和一盒安全套,并告訴他:從明兒個起,你就不能問我要錢了。
許多年后,在與中國傳統(tǒng)教育制度格格不入的另類學校畢業(yè)的小鄭創(chuàng)辦了雜志,自己任主編,編輯卻只有一個:老鄭。
讓小鄭談老鄭,看似普通的一件事兒,我們得到的都是讓人詫異和信服的答案。
◎有人會說“鄭亞旗是沾了他爸的光”嗎?
恰恰相反,他很多作品都是我經歷的,比如炒股、學車、跆拳道,他把這些經歷寫下來。如此看來鄭淵潔是沾了我的光!”
◎最不能理解父親的事兒是什么?
他瘋了似的給我介紹女朋友,不過他也知道這事兒是沒有效果的,大人主要是一種心態(tài)因素在作怪。
◎你18歲的時候就獨立了,當時是否能理解父親的用意?
有一些抵觸,但談不上完全不理解,因為他很早就給我說過:過了18歲,家里就不養(yǎng)你了,得靠自己過活。所以有這個思想準備。
◎你一直以來都直呼你爸爸的大名嗎?
是的,這是我們家的一個規(guī)矩。我以前給鄭淵潔說過,我不是很愿意當你的兒子,因為當名人的兒子總是有那么多的束縛。我直呼他的名字,是一種心理慰藉,可以暫時忘記我是鄭淵潔的兒子。
◎當年讓兒子退學,支持您的人多嗎?
曾遭到了國內一干教育家的批判,也曾讓諸多家長以“毀了自己兒子”的罪名恨過。
◎為什么會讓兒子那么早的告別學校教育,步入社會?
任何經歷都是財富。他遲早要告別我們的羽翼呵護去翱翔。
◎父親和孩子是一種什么關系?
沒有孩子,哪來的父母?在兒子降生前我不是父親。我的父親身份,是和兒子同時降生的。我這個爸爸,是和兒子同歲。是兒子造就了我這個爸爸,作為父親,要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能過河拆橋。
◎和兒子在一起最難忘的事情是什么?
在他四歲的時候,我一天要寫6000字的稿子,因為每天陪著他玩,只能寫3000字,眼看快交稿我還沒寫完,于是就把他送到了爺爺家。第二天孩子打電話過來問我寫了多少字,我說:“5000字了!”一掛電話我就后悔了:這不是讓兒子無形中形成一種負罪感嗎?我趕緊又把他接了回來,讓他看著我寫作。
◎作為父親,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