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黛
最近,我參加了一個關于移動支付技術方案的會議。會上,我被邀請參加個圓桌討論,廠商們相互PK自己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由其他專家進行評論,看哪個技術最有前途。通過這樣白刃相接的討論,我深刻感受到,一個技術方案能否成功,能否為市場廣泛接受,并不單純由技術方案本身的好壞決定。畢竟每種技術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沒有絕對的孰優(yōu)孰劣,只有絕對的成王敗寇。
一個技術方案能否為市場所接受,首先要看其能否給使用者帶來最大的收益。以移動支付解決方案為例,能否讓運營商的投資成本最小,即能否最小程度的改造手機或POS機即可投入使用,能否在短時間內吸引更多的用戶,即能否更便捷、安全,會不會更省錢。
其次,一個技術方案是否能快速產業(yè)化,也是其能否被市場接受的重要因素。手機電視的標準之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開始,有不下十余種技術標準在爭奪,我國還一度組織評選委員會評選國家標準。然而廣電部門先下手為強,利用電視臺的內容優(yōu)勢迅速將自己的行業(yè)標準CMMB產業(yè)化,快速地尋找芯片,終端合作伙伴。等到國標評選出來,采用CMMB標準的終端設備已經上市銷售了,評選出來的國標則在某種意義上被束之高閣?;蛟SCMMB并不是最完美的技術方案,但這個例子說明,產業(yè)化比技術優(yōu)勢更具實際意義。
另外,一項技術方案能否獲得國家政策的支持,也是影響其是否能夠獲得廣泛應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下,政府的扶持非常重要。從3G標準之爭到移動電視規(guī)范的確立,再到目前的移動支付方案的討論,國家的相關政策都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雖然自主創(chuàng)新的技術面臨著教育市場、提高社會應用成本的劣勢(要求社會放棄已有的相關資源,為了這個創(chuàng)新的技術重新配置資源),但是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大力推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這些后來的技術規(guī)范同樣能夠在與已有的同類技術的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甚至成為國內的主流技術標準,我們耳熟能詳的TD-SCDMA WAPI莫不是如此。
其實,這在整個IT行業(yè)都是如此。例如,當年的Rambus RDRAM就是因為使用成本太高,終究沒能被消費者和市場接受,更具性價比的SDRAM成為了主流,藍光與HD,DVD的標準之爭則是HD—DVD失去了內容供應商(電影公司)的支持而喪失了產業(yè)化的資本,最終兵敗垂成,同樣,被成為“技術唯美”的銥星也因為高昂的使用成本不被消費者和市場廣泛接受,結局令人扼腕?;氐揭苿又Ц哆@話題上來,目前移動支付技術標準正處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多種技術標準并存頗有些類似手機電視標準之爭的景象,而更類似的是,不同技術方案的背后也是由不同的利益方在驅動和支持。
推而廣之,在其它領域也是如此,不管是制造工藝,還是應用技術,必須迎合一定時期的市場,行業(yè)和政策等方面的現狀。沒有完美無缺的產品,也沒有一無是處的產品,只有最適合特定人群的產品,技術也是如此,沒有絕對好與不好的技術,只有在特定的時期最成功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