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蘋等
女英雄徐學惠人生軌跡的轉(zhuǎn)折點,就是那個刻骨銘心的日子。
1959年3月2日,中央慰問團到位于中緬邊境的云南隴川國營農(nóng)場來慰問,在文藝演出之后接著放電影,整個農(nóng)場像過節(jié)似的。徐學惠是銀行營業(yè)所職工,因為不斷有人來取錢存錢,她一直堅守崗位,直到凌晨3點鐘電影放完后才關(guān)門睡覺。大約4點左右,徐學惠被響聲驚醒,她感覺要出事,便大聲呼喊,期望隔壁的人采取行動。這時,一束電筒光射到她臉上,“不許喊!”一個高大的男人橫在她面前。她意識到是境外的土匪搶劫來了,于是,她一邊奮力與土匪搏斗,一邊用身子護著裝錢的鐵箱子。土匪一刀劈過來,她的嘴巴被砍開了,土匪過來搶箱子,徐學惠用手死死地抱住箱子不放,土匪砍斷了她的雙手,她又用身體撲在箱子上,土匪在她的背上、腿上砍了七八刀。搏斗過程持續(xù)不到10分鐘,當聞訊趕來的轉(zhuǎn)業(yè)軍人王天林打跑了土匪后,徐學惠從昏迷中清醒過來,知道箱子保住了,里面的3萬元人民幣、2萬元有價證券分文未少,她再次昏了過去……
18歲的徐學惠成了舉國聞名的英雄,傳誦她舍身保護國家財產(chǎn)的英雄事跡的文章被收入了上世紀60年代初的小學語文課本,影響了整整一代人。而徐學惠的人生軌跡也由此有了重大的改變。
傷情嚴重的徐學惠得到了在當時條件下最好的救治,在保住了她的生命之后又應(yīng)邀到蘇聯(lián)去裝假手,當年10月,她參加了國慶10周年慶典,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接見,黨和人民給予的崇高榮譽,給她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她謝絕了領(lǐng)導(dǎo)給她派的陪護,自己鍛煉得可以生活自理、可以寫字。之后,她從銀行調(diào)到昆明市百貨大樓任團委書記,專職做團員青年工作。在干部參加勞動時,她賣過鐘表、眼鏡、布匹等百貨,她在哪個柜臺,哪個柜臺就擠滿了人——人們慕名而來。就為了看看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在現(xiàn)實中是什么樣子!
徐學惠沒有讓大家失望。她身體嚴重殘疾,卻有著健康的心靈;她失去了雙手,卻沒有失去勞動的能力和生活的熱情。
1966年2月,在組織的關(guān)懷下,徐學惠結(jié)婚了,1年后有了第一個孩子;1971年,第二個孩子出生,徐學惠作為普通人的生活幸福而美滿。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文革中,徐學惠身處政治漩渦中心,被隔離審查了一年零八個月,而她在騰沖的老家,政府贈的“英雄之家”、“光榮之家”的匾被強行取締,她的兄弟姊妹失去了工作。那時,徐學惠的精神幾乎崩潰。
直到1985年,在一位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過問下,徐學惠回到了百貨大樓,在百貨大樓圖書室工作直到退休。
1988年,一位名叫斯達烈諾娃的女士尋找她千女兒的信轉(zhuǎn)到了徐學惠手里,這一意外的消息令她悲喜交加。1960年,徐學惠到蘇聯(lián)裝假手時,時任赤塔社會福利局局長的斯達烈諾娃全程陪伴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斯這烈諾娃認徐學惠為干女兒,兩人保持通信往來直到文革開始后被中斷?,F(xiàn)在,兩人取得了聯(lián)系,斯達烈諾娃提出要徐學惠和丈夫一起到蘇聯(lián),因為當時她已經(jīng)78歲,不可能到中國來,這是她最后的愿望。
申請直到1993年才被批準。9月,徐學惠和丈夫參加中蘇開關(guān)后的第一個旅行團到了赤塔,見到了闊別33年的干媽。
在昆明市一條老街的一套三居室的單元房里,記者見到了這位曾經(jīng)如雷貫耳的女英雄。如今已60多歲的徐學惠精神健朗,沒有手掌的胳膊毫不避諱地裸露在外,殘肢上的傷痕依然顯眼。
風風雨雨幾十年,能享受到一份平淡、恬靜的晚年生活,徐學惠已經(jīng)非常滿足。
她叮囑記者一定要把這段話寫上:“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沉浮不記,榮辱不驚?!?/p>
1960劉錦桃:激情燃燒的歲月分米
劉錦桃老人笑容可掬,目光里時刻躍動著歡樂的因子。
早上有雨,可她和老伴仍然堅持到圓通山跑步,她說:“有健康,才有快樂?!倍嗄陙?,她和老伴一直堅持鍛煉,每天早上慢跑一小時,這個習慣雷打不動。
回憶起自己的那段青春歲月,老人的思緒活躍了起來。
1958年,毛澤東曾經(jīng)寫過一首《送瘟神》,“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痹娭小靶∠x”指的就是血吸蟲,而“瘟神”就是血吸蟲病。上世紀s0年代,由于疾病預(yù)防知識普及不到位,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差,類似于血吸蟲病的寄生蟲病發(fā)病率極高。湖南是全國寄生蟲病感染的重災(zāi)區(qū),而劉錦桃此時就在湖南寄生蟲病研究所工作。
當時,感染寄生蟲病的群眾很多,而這種疾病處理起來比較麻煩,在當時的醫(yī)療條件下,一個醫(yī)生至多能應(yīng)付八個病人,而且,治愈這八個病人前前后后要20多天。每天都有人死于疾病,相關(guān)政府部門也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染病者死去。在這樣的背景下,劉錦桃所在的寄生蟲病研究所擔負起了提高寄生蟲病治愈效率的重任。在研究所的支持下,劉錦桃和一個化驗員、一個護士組成了三人小組,開始了醫(yī)療攻關(guān)。
在基層,劉錦桃接觸了大量感染寄生蟲病的病人。由于病人太多,沒有足夠的病床,她們就搭起簡易地鋪,同時,著力提高檢查的速度。以前,給病人打針只能靠醫(yī)生守著用注射器慢慢推,一刻也不能松手。為提高效率,劉錦桃改良了注射器,在注射器上綁一根橡皮筋,這樣一來,注射器成了“自動”的,醫(yī)生也就可以騰出手來去治療其他病人。此外,她還大膽采用了針灸療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就這樣,三人小組沒日沒夜地干,一個月竟治療了100多人。隨后,他們的治療方法被總結(jié)為“技術(shù)革新二十條”,劉錦桃也隨著報告團到全國各地及大專院校進行醫(yī)療技術(shù)推廣。
因為在防治寄生蟲病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劉錦桃于1960年被評為全國勞模。
1968年,劉錦桃從湖南醫(yī)學院畢業(yè),到分配工作時,她寫信給在北京的丈夫征求意見,丈夫很快回信:“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彼谥驹副淼奈鍣诙继钌狭恕霸颇稀?。領(lǐng)導(dǎo)問她:“你怎么去那么遠?”她笑著回答:“我能吃雜糧?!逼鋵?,那時的她對云南幾乎沒有了解,只知道云的山很大很高,交通極不方便。除此之外,無非就是從《山間鈴響馬幫來》等電影里對云南有一些了解,同學當時還笑她:“你很像《山間鈴響馬幫來》里的一個人物。”
到了云南,劉錦桃主動要求到了宜良縣竹山公社,一個極為貧困的地方。在竹山公社,劉錦桃第一次吃到了苞谷飯,她感覺很好吃,只是有些難以下咽。很快,她就投入了工作,每天就在一間民房的堂屋里坐診。
一天夜里,當?shù)氐囊粋€老鄉(xiāng)點著火把來到公社,敲開了劉錦桃的門。原來,這位老鄉(xiāng)的妻子生小孩流血不止,想請她出診。顧不得許多,她獨自跟著老鄉(xiāng)就往山上趕……經(jīng)過一番仔細處理之后,產(chǎn)婦和嬰兒都安全了。這時候,天也已經(jīng)亮了,但劉錦桃卻迷路了,幸好在國家測繪總局工作的丈夫早給她畫好了一張當?shù)氐牡匦螆D,她循著地圖回到了公社,又開始接診。
1975年,丈夫主動申請從北京調(diào)到了云南省測繪局,劉錦桃也跟著從宜良調(diào)到了昆明工作,夫妻兩地分居多年后終于聚到了一起。從云南省婦幼保健院退休之后,劉錦桃自己開了診所,她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解決一些公益性課題所需的資金。幾年下來,她與課題合伙人出了好幾本書。目前,已經(jīng)73歲的她正在積極爭取相關(guān)政府部門的支持,籌備一個名為“云南省十五種少數(shù)民族育齡婦女人口健康素質(zhì)調(diào)查及孕產(chǎn)婦死亡干預(yù)措施方案”的課題。
她一生的事業(yè),就是做一名純粹的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