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虎
被嗩吶燃燒
一進入冬月,黑石河兩岸成天嗩吶聲響。
這聲音如訴如泣,刺穿黃昏,在人心上撕扯出陣陣苦澀與茫然。嗩吶本不是我故鄉(xiāng)的樂器,卻深受鄉(xiāng)親們的喜愛。成天勞作在田野間的鄉(xiāng)親,不像城里人那樣有著許多表達自己悲歡愁悶的方式,他們很多時候沉默如山。這樣,當(dāng)激烈高昂憂傷低沉的嗩吶在空曠遼遠的冬日田原上驟然響起時,我的鄉(xiāng)親們總是被它燃燒得不能自禁。當(dāng)嗩吶聲穿越暮色而來,立刻,田野上肅立聆聽的男人女人熱淚滾落。
嗩吶聲起,那是天上落了一顆星,人間走了一個人。
嗩吶聲又起,那是天上又落了一顆星,人間又走了一個人……
這是我故鄉(xiāng)川西壩子的規(guī)矩,人走了,得用嗩吶送送。很多年以后,當(dāng)我的故鄉(xiāng)被城市消滅,當(dāng)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再也沒有故鄉(xiāng)可回的時候,耳邊便驟然響起那一聲聲凄愴的旋律,隨之浮現(xiàn)的,是我勾留在那旋律里的段段時光。
那時候,十多歲的我竟然愛上了嗩吶。我夢想做一個吹嗩吶的人,出席每一場鄉(xiāng)村葬禮,用自己所理解的音樂為逝者送行,寬恕他們在塵世間做過的一切,將他們的靈魂引入天堂。
這個念頭一經(jīng)從我的腦子里冒出,立刻讓我不得安生。我開始留意那些吹嗩吶的人,打聽他們中誰吹得最好。每個村莊都有值得驕傲的匠人,像瓦匠、泥水匠、使牛匠,他們走動在鄉(xiāng)親們的目光里,背影親切,面容安詳,代表著鄉(xiāng)村被人尊敬的那部分。
而吹嗩吶的人不一樣。也許是因為承擔(dān)了靈魂送行人的角色,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像影子一樣飄忽。他們一般不會輕易出現(xiàn)在誰的嘴邊。他們面目模糊。村里死了人,薄暮時分,吹嗩吶的人就孑然而來。人未至,聲先到,幾粒音符風(fēng)一樣飄到門口。起初讓我百思不解的是,他們最開始弄出的那段旋律并不表達出絲毫哀傷的情緒,倒更像村口流淌的小小溪流,輕易而舒緩地就進入了人的內(nèi)心。聽到這聲音,死去的人臉上漸漸呈現(xiàn)出圣潔的安詳,仿佛那聲音一直抵達了他的魂靈深處,一下子就撫平了他最后的困擾。而茫然不知所措的活人們立刻像有了主心骨,他們不再紛亂地圍繞著死者。他們從驚慌中恢復(fù)過來,靜靜地,用悲傷緬懷死者。
在整個葬禮之中,吹嗩吶的人一直不動聲色,他手臂枯瘦,卻如有神助,將幾個音符輕輕組合,就左右了葬禮的全局。死者的所有親屬按輩分一一排好,他們在嗩吶聲的指揮之下,依照古老的習(xí)俗,在葬禮的高潮處嚎啕大哭,在追思的時刻哀哀啜泣,一連幾天,他們被嗩吶聲牽引著,一步一步將死者送到泥土下面。
而整個過程,吹嗩吶的人一直像置身事外,盡管他實際上是葬禮的主持人,但他總是神情木然,誰也瞧不見他內(nèi)心的波濤。
幾天過后,嗩吶聲突然就消失了。鄉(xiāng)村恢復(fù)了平靜,死者被親人們放進了記憶。而最令我奇怪的是,吹嗩吶的人仿佛根本就像不曾來過一樣,他像穿過村莊上空的一陣來歷不明的風(fēng),轉(zhuǎn)眼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現(xiàn)在想來,也許就是那聲聲嗩吶喚醒了青春期的我對于生與死的朦朧思考,也許還有吹嗩吶人的那種安然面對生死的態(tài)度激起了我做一名吹嗩吶人的愿望。那些游蕩的日子,我不止一次悄悄尾隨著吹嗩吶的人,跟著他們穿過黑石河兩岸大大小小的村莊,見證了許多人的死亡,在嗩吶起伏的節(jié)奏中,我明白了死亡其實是一種再生。
那應(yīng)該是鄉(xiāng)村最后的安靜時光。那段時光過去以后,洶涌而來的打工潮淹沒了鄉(xiāng)村,首先出去的是我的同齡人們,然后是更大的人,更老的人。他們像上岸的魚,茫然地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們中,有的人就在城市里悄然逝去。而城市,已經(jīng)找不到一個吹嗩吶的人,城市的嗩吶在電視里吹,那聲音與安慰靈魂的事情已經(jīng)無關(guān)。
賊影飄忽
一座村莊的白天容納了太多的真實:陽光中飛舞的灰塵,灶膛里閃爍的火苗,雞塒里慵懶的雞鳴……農(nóng)事在各人的田里。鐮刀在秋天收割,雞公車則在青黃的節(jié)氣間來回運輸化肥、種子或者糧食。婆娘們一天三次在身后的屋里燃起炊煙,食物的氣息被風(fēng)捎到田里,抓一把聞聞,還能從中聞到半路上參加進來的牛糞豬屎和新鮮青草以及河水的氣息。勞動的人在五谷中埋頭,汗珠閃亮,無暇他顧。有人來了,狗們自會在門背后替主人招呼。沒人串門,狗就彎頭咬著尾巴兜圈子耍。田里的人不用回頭,就能從犬吠聲的動與靜中聽出有人沒人,來者是生是熟。
如果是熟人,只需朝黃狗黑狗或者花狗罵上一聲:滾!狗們自知理虧,就哼哼兩聲,躲到墻角去了。轉(zhuǎn)眼又撲上來搖尾乞憐或者撒嬌。
如果是生人,一只狗來了勁,全村的狗便一傳十,十傳百,都在自家門背后咬起欺頭,吶喊助威,頃刻間狗勢洶洶。正在田里插秧的人不安地回過頭來,瞥見是太和場轉(zhuǎn)鄉(xiāng)賣豆腐的梁駝背,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幾分不快卻從記憶中打撈出來,恨恨地涌到嘴邊:門角頭的彎刀嘴,撬狗兒來時,你們倒不咬了。
想起撬狗兒,勞動的人眼前一黑,陽光下的一切頓時變得虛幻起來。
一座村莊在夜晚飄忽著撬狗兒的身影,不但令村莊在白天的一切活動失去了意義,還使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變得心事重重,互相猜疑。有撬狗兒出沒的村莊,人們的眼里熄滅了溫情,從村頭到村尾,家家關(guān)門閉戶,似乎悄無聲息。你走過去,卻有無數(shù)雙眼睛在門后窺視著你,猜測著你,議論著你。閑適而平靜的日子像落滿灰塵的傳說,離村莊越來越遠。
撬狗兒是棒客的親戚。在黑石河兩岸綿延至今的傳說中,棒客曾是解放前莊戶人家最大的夢魘。棒客們多三五成群,打著火把,用鍋底的黑煙抹花了臉,手上端著幾桿黑幽幽的漢陽造或土砂槍。一聲唿哨,就從幽暗的林盤深處閃出來,破門而入?;蛟谔锢秫Q響槍,分幾路包抄過來。
與撬狗不同,棒客的目標是人,一戶殷實人家被綁票一兩次,就一貧如洗了。
如此說來,棒客們似乎個個罪不容赦,其實誰生來就是強盜呢?如果你從現(xiàn)在出發(fā),回到解放前的胡家石橋,也許你也不得不白天掄鋤,夜晚扛槍。
黑石河邊最有名的棒客當(dāng)數(shù)雷煞火,名字落得兇惡,人卻長得清秀,曾做過私塾先生。在他洗手不干多年之后,被一伙身份不明的人亂槍打死,據(jù)說他臨死前要兒子發(fā)下毒誓,永不為他報仇。他的墳堆至今仍踞在長墳塋深處,倔強而沉默地守著一生最后的謎團。
棒客里不乏頗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撬狗兒就不同了。打個比方,撬狗兒就像附著在村莊眼皮上的蒼蠅,看不見,趕不走,打不著,讓人心煩。撬狗兒總在冬夜出門。等最后一盞燈火熄滅,滿村的男女漸漸發(fā)出了鼾聲,撬狗兒就飄躍上人家的墻頭,登堂入室。與別處的撬狗兒不同,胡家石橋的撬狗兒似乎是從長墳塋里鉆出來的黃鼠狼,對雞情有獨鐘。半夜里,雞塒里傳來雞們驚恐的掙扎聲,父親在夢中大喊一聲:有撬狗兒。隨即聽到天壩里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父親衣服也來不及穿,趕緊追出去,只見院門大開,雞塒里空空如也,撬狗兒已經(jīng)像魚一樣游進了墨水瓶漆黑的夜里。在那些鬧撬狗兒的漫漫冬夜里,黑石河兩岸紛紛傳來許多莊戶人家丟錢丟米的消息,還有令人聽了直想笑的專偷臘肉的撬狗兒。最令人人心惶惶的,是流傳在單壁戶人家中關(guān)于有一群撬狗兒偷豬的消息。農(nóng)家有一句諺語:窮不丟豬,富不丟書。對靠天吃飯的農(nóng)人而言,豬就是孩子的學(xué)費,田里的化肥,桌上的油葷,丟了豬,一年的辛苦就付之東流了。
為了對付不請自來的撬狗兒,村里人想了很多方法:喂狗。守夜。砌高高的圍墻。在我的印象中,這幾種方法似乎都不奏效。村里喂了許多狗,在平常的夜晚總吠吠不休,可一到鬧撬狗兒的夜晚,狗們就全都啞了,或者只是隔靴搔癢地叫兩聲。撬狗兒從從容容地進到人家屋里,拿了東西,甚至還揭開鍋蓋,吃了給上學(xué)的孩子留作早餐的菜和飯。
這撬狗兒也奇怪,似乎對村里每戶人家的情況都輕車熟路,了如指掌:胡金河家的圍墻上拉起了高壓電線,早上起來,門口不知是誰拉了一泡屎,朱紅的大門上歪歪斜斜地寫了四個字:為富不人(仁)。包工頭胡金河氣得臉一天到黑馬起。秀梅的男人從西藏打工回來了,前一陣頻頻光顧她家的撬狗兒忽然就偃旗息鼓,害得她男人白白守了幾夜。女人心細,這一系列情況引起了她們的注意。掌燈時分,我家來了幾個嬸娘,和母親在一起神秘地斗著耳朵。我在旁邊迷迷糊糊地聽著,漸漸聽出了她們似乎在說要給村里的單身漢加軍找個女人。
“成了家,黑了兩口子熱熱乎乎地睡覺,他還有個心出來偷東西?”
“就是,去告他,坐幾年牢回來,還不是你我的禍害?”
“他也遭孽啊,老漢癱瘓了那么多年,唉!”
我有些明白了,村子里的撬狗兒原來是加軍。怪不得鬧撬狗兒的夜晚丟東西人家的狗都不咬不叫,這狗們誰不認識加軍,豈止認識,簡直是熟悉加親熱啊。加軍比我大七八歲,在白云庵讀到小學(xué)四年級就輟學(xué)了。這么多年來,他和他癱瘓的父親也不知是怎么生活過來的,也不常聽村里人談起他家的情況??蛇@把整個村子鬧得不得安寧的撬狗兒真是加軍嗎?
對于撬狗兒,村里人和我有不同的說法,他們始終要認定一些人,沒有逮住,他們就在心里給撬狗兒畫了臉譜,在門背后嘀咕。而我則堅持認為,那些年在村莊出沒的撬狗兒僅僅是一個黑影,是一個行蹤飄忽的真實傳說。
草 垛
初秋的黃昏,鐮刀回到了天上,成為一彎月牙。隨著遠近晃動的人影,稻草開始從田野里成群結(jié)隊地來到村頭、村尾,沿著彎彎曲曲的村路分別回到一戶戶農(nóng)家的屋檐下、灶屋和曬壩里,或者在月光下連夜堆砌成草垛,因地制宜地約束在林盤邊高高的兩棵桉樹中間。
在更南的南方,八月間割了早稻,就得趕緊搶收谷草,趕插一季晚稻,然后才犁田、耙田、平土、理廂、點麥或種油菜。建中從南方打工回來,村人們纏著他講講見聞。建中搔了半天后腦勺,甕聲甕氣地說:那邊的人比我們還苦,八月間,我們這里都收草了,他們還在田頭擇稗子。村人們眼淚都笑出來了:建中硬是個農(nóng)大憨。
村人們最佩服那些能講城市里紅男綠女、霓虹閃爍的人。聽到精彩處,田壩里一片嘖嘖聲。年紀大些的還好,耳中聽著,手里忙著,自家的一行油菜已端端直直的栽到前頭去了。幾個年紀輕的,比如我和二狗,聽著聽著就停住了手中的鋤頭,望著遠方呆呆出神。
晚飯后我去建中家。建中遞給我一支煙,不好意思地解釋:在外邊只顧得干活了,一天到黑累得要死。再說,也不想到城里去,城里人瞧不起民工。建中猛吸了兩口煙,眼角有晶亮的東西一閃一閃。
燈下,我們相對默然。
一轉(zhuǎn)眼,這竟已成了上個世紀的事了?,F(xiàn)在建中的頭上已長滿了青青墳草。他家里人拿到了包工頭賠償?shù)膬扇f塊錢,每天在村里衣著光鮮地進出。還在建中出喪的那天我就到了城里打工,多年來,我像候鳥一樣在城鄉(xiāng)之間往返。
還是繼續(xù)說草垛吧,我總是忘記不了它,因為它溫暖的懷抱里藏著我和建中以及村里所有孩子的童年呢。
稻草收回來以后,雨季也跟著來了。漫天的雨絲絲縷縷,在村子上空編織出一張青灰色的網(wǎng)。黑石河的水面上飄起蒙蒙煙霧。這是一年之中最體貼農(nóng)人的雨:谷子已經(jīng)進倉,新的農(nóng)活還在田野的另一頭遠遠地徘徊。炊煙繚繞,新米飄香,整個村莊呈現(xiàn)出閑閑的味道。大人們閑,無非也就是在牌桌子上吆喝,或在油燈下一邊嘮著家常,一邊等著鍋里的水燒開,然后淘米、煮飯。孩子們不會閑,一百個孩子也許有一百種玩法。
夜色撒開大網(wǎng)以后,滿村的孩子像漏網(wǎng)之魚,興奮得一尾尾直往黑夜深處鉆,攪得四鄰不安:先是胡亂敲人家的門,等人家應(yīng)聲開門,卻躲進黑暗中掩嘴竊笑,如此幾次,大人們識破了詭計,任門擂得山響,再也不理會了。孩子們覺得無聊,只好怏怏地走開。
孩子們百無聊賴地來到村外,建中說,黑石河邊的蘋果紅得像小娃娃的臉。一聽這話,大家的口水直往肚里咽,卻誰也不敢先邁動腳步。是怕果園里的那條黑狗。亂糟糟合計了一陣,始終無法鎖定目標,有建議到長墳塋去捉黃鼠狼的,有嚷著要回家的。建中說:長墳塋晚上鬧鬼,不能去,干脆,去偷三隊田里的地梨。建中白天剛被理發(fā)匠剃了個一片瓦的發(fā)型,秀氣的眉毛下,一雙眼睛注視著大家,小鷹一樣明亮。
雨早已停了,月亮在浮云里時隱時現(xiàn)。我們的衣兜里、褲袋里、懷里揣了滿滿的地梨,又激動,又后怕,不知該藏到哪里去吃。我想了想,說:到我家草垛上去。一行人彎彎曲曲地從村頭穿到村尾,來到高高作響的桉樹下,刷刷刷地爬了上去。站在高高的草垛頂上,村里的屋頂在遠處黑黝黝地矮下去。仰頭看看月亮的位置,已經(jīng)到了午夜時分。風(fēng)從村莊上空跑過,捎來了大人們呼喚我們回家的聲音。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倒在草垛上哈哈大笑……
去年秋天的一個晚上,我從城里回家,遠遠就聞到了草垛的氣息。我拐到林盤邊,靠著草垛,注視著不遠處建中的墳塋,心中泛起難言的滋味。四周雨聲淅瀝,我忍住回憶,借著誰家昏黃的燈光,看見草垛渾身上下被雨淋得閃閃發(fā)亮,卻一聲未吭,像多年以前路過村莊的那匹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