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良焱 宋三兵
【文題展示】
23,閱讀下面的一首詩歌,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辛苦勞作已是功成名就
還想冒險一搏哪怕功名成鳥有
即使慘遭失敗也仍要從頭開始
如果你跟村夫交談而不失恭敬之態(tài)
和王候散步而不露諛媚之顏
如果他人的愛憎左右不了你的正氣
如果你和任何人為伍都能卓然獨立
如果昏惑的騷擾動搖不了你的意志
你能等自己平心靜氣再作答謝
那么你的修養(yǎng)就如同天地般博大
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漢了
我的兒子
這是1907年諾貝爾莫得主、英國作家約瑟夫·魯?shù)聛喌隆ぜ妨謱懡o兒子的一首詩。讀了這首詩,結合你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你的人生感悟和體會。題目自擬,文體不限。800字以上。
【命題分析】
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題。材料作文審題的關鍵當然在于對材料主旨的準確把握。
這則材料節(jié)選自英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吉卜林寫給他12歲的兒子的一首勵志詩《如果》。該詩曾被譯成27國語言作為學習的教材,許多人特別是青少年常以此勉勵自己,激發(fā)前進的動力,在1995年BBC公司觀眾調查中被推選為年度“最受英國人喜愛的詩歌”。
這首詩的主旨在于引導人們自我完善,它的核心顯然在它的結尾幾句,“那么你的修養(yǎng)會如天地般博大/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漢了俄的兒子”,作者站在一位父親的角度告誡兒子如何才能經(jīng)受住人生旅途中可能遇到的種種精神上的考驗,表達了對兒子的深愛和期望。全詩可以理解為下面三個層次,即作者認為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應該做到的這么幾點:
1,“如果辛苦勞作已是功成名就要冒險一搏哪怕功名成烏有,即使慘遭失敗也仍要從頭開始”是說:成功的光環(huán)籠罩,不能得意忘形,在人生之路上,要有更高遠的追求和夢想。不管處于順境還是逆境,都要不忘進取。
2,“如果你跟村夫交談而不失恭敬之態(tài),和王候散步不露諛媚之顏”是說:要自重敬人。與人交往,要胸襟寬廣,不卑不亢,對人“不離謙恭,不露諂媚”。
3,“如果他人的愛憎左右不了你的正氣,如果你與任何人為伍都能卓然獨立,如果昏惑的騷擾動搖不了你的意志,你能等自己心平氣靜再作答謝”是說:為人處世,要保持“正氣”, “卓然獨立”,要永遠堅守獨立的人格。
總之,良好的修養(yǎng)十分重要,一個人只有讓自己的修養(yǎng)“如天地般博大”,才意味著真正地成熟起來,也即成為“真正的男子漢”了。吉卜林沒有居高臨下地憑空說教,而是以假設的語氣。親切的口吻娓娓道來。令人心悅誠服。詩短情濃,言簡意豐,細細讀來,字里行間凝聚著對孩子深深的愛,這種愛。如縷縷清香。令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雖然只是一位父親送給兒子的禮物,但是透過字里行間。卻可見超越了深深的關愛、濃濃的親情的那種崇高的責任,相信每一位同學都能夠理解這位父親對兒子的真愛。尤其是在受到種種心理壓力時,我們?nèi)绻軌蛉ゼ毤汅w會和認真領悟這首詩的深刻內(nèi)涵,對于提高心理調控能力而始終保持心理健康無疑具有巨大的激勵作用。
【思路點撥】
命題材料的內(nèi)涵比較豐富,涉及到幾個方面的意思。因此,寫作本文,最好不要面面俱到。那樣很容易出現(xiàn)蜻蜓點水、空泛膚淺的毛病。在一個不太長的篇幅里,我們只需要在整體把握材料的基礎上,從其中的某一個方面人手就可以了。
例如,我們可以寫“如何面對成功與失敗”。如果第一次失敗就選擇放棄,那我們永遠也不會得到成功的眷顧。我們應該客觀地去看待“成功”和“失敗”?!俺晒Α焙汀笆 笔强梢曰ハ噢D化的,只有經(jīng)歷過“失敗”才能體會“成功”是何等的珍貴;也只有在“成功”后才會知道“失敗”的意義。蕓蕓眾生,誰不想成功,誰不想令世人矚目,但成功背后,包含多少辛酸,要經(jīng)歷多少磨難,忍受多少痛楚。有道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叭绻蔽覀兡苷暢晒η暗姆N種困難,勇于接受挑戰(zhàn);失敗了,不畏懼,從頭再來,何愁成功不光顧你,世界不屬于你呢?
又如,我們可以寫“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都有友愛和受人尊重的心理要求。人人都渴望平等,成為家庭和社會中真正的一員。在現(xiàn)代禮儀中,平等原則是基礎,是最重要的。所謂平等就是指以禮貌待人,禮尚往來,既不盛氣凌人,也不卑躬屈膝。一個人的高貴與否,并不在于他的身份或地位,而是在于他的心靈。當今社會,貧富差距日益加大,上至“王侯”,下至“村夫”,都是你要面對的對象?!白鹬厮恕?,既要表現(xiàn)為對“弱勢群體”的關愛——這種關愛應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又要表現(xiàn)為面對“強勢群體”時的自尊——這種自尊同樣也應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我們要經(jīng)常給自己噴灑不卑不亢的清醒劑。要保持正常心態(tài)、正確地待人待己。
再如,我們可以寫“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在人生之路上,要為自己點燃一盞自信的燈,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永遠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我們的先人中以獨立的人格傳名于世的比比皆是。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一種獨立人格的閃光。杜甫有一首題為《有木》的詩,是詠凌霄的:“有木名凌霄,攫秀非孤標,偶依一枝樹,遂抽百尺條。開花寄樹梢,自謂得其勢,一旦樹摧毀,獨立暫飄搖”——這首詩就是以凌霄為例,告誡人們不要失去獨立的人格。當今社會,具有更大的自由開放度,堂堂正正地做人,清清白自地做事,才能在十分復雜的商品社會中立足,進而有所作為,才能不被嚴酷的競爭所淘汰。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這首詩的作者與讀者之間是特殊的父與子之間的關系,我們在理解材料的時候很容易把它歸結到純粹的教育問題或者父子關系上去,諸如“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子女”、“真正的父愛”、“養(yǎng)不教,父之過”之類,而拋開材料本身的特定內(nèi)涵,這些立意恐怕就偏離命題人的意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