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鵬 孔海碩 夏 松 姜 維
如果你有敏銳的新聞嗅覺,如果你樂于對IT產業(yè)發(fā)生的熱點事件品頭論足,如果你熱愛硬件、熱愛技術、熱愛科技生活,請登錄MCPLive.cn加入我們。如果你愿意與這群人一樣在《微型計算機·MCPLive看天下》里分享自己的觀點、理念和心得感受,也請登錄MCPLive.cn和我們一起看天下,評天下。
AMD 6核處理器,緣何急急浮出水面?
在COMPUTEX 2009上,AMD對代號為“伊斯坦布爾”(Istanbul)的Opteron六核心處理器進行了重頭宣傳,并準備在2009年下半年全面上市。而原計劃在2011年才會與我們見面的12核處理器,也被AMD提前到了明年上半年發(fā)布。AMD為何要如此急不可耐的將眾多產品的發(fā)售計劃大幅提前昵?
或許我們能從最近各大媒體關于處理器的排名中尋找到蛛絲馬跡??傮w來看,Intel占據(jù)了近期市場上熱門處理器的多數(shù)席位,反觀AMD卻顯得有些勢單力薄。尤其是在高端處理器市場中,“Nehalem”牢牢占據(jù)了市場的主動,壓制得AMD只得頻頻祭出價格戰(zhàn)的大旗。
AMD的節(jié)節(jié)敗退自然會招來Intel更強勁的打壓。早在ISSCC 2009上,Intel就放出了八核心服務器處理器“NehaIem-EX”的消息,還向與會者展示了32nm制程、代號為“Westmere”的桌面級處理器。其中包括了定位于高端、擁有六核心,作為“Nehalem”升級版的“Gulftown”以及定位于主流的、集成圖形核心的“Clarkdale”等。這一全面出擊的勢頭實有意圖將AMD趕盡殺絕之嫌。
AMD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所以AMD在這個時候祭出自己的6核處理器也在情理之中了。搶先發(fā)布6核處理器或許能幫AMD在新一輪的多核大戰(zhàn)中搶得先機。AMD這步走得很險,不過這其中自然有他們的用意。表面上這一舉措似乎是AMD迫于Intel的壓力而將產品計劃表全面提前,以此來應付Intel即將到來的下一波攻勢,但另一方面這也說明TAMD已經做好了新一輪“核”軍備競賽的準備。據(jù)AMD聲稱,“伊斯坦布爾”與現(xiàn)在的四核處理器功耗一樣,性能卻能提升30%以上,這無疑是對Intel 6核心處理器的一次挑戰(zhàn),但是在Intel這個對手面前,光做到低功耗恐怕是不夠的,威盛算是一個并不成功的先行者。而Intel已經在這上面栽過一次跟斗了,還會不會吃AMD這一招還很難說,畢竟時過境遷,伊斯坦布爾不是速龍,Nehalem也不是Pentium 4。
云渲染離我們還很遠孔海碩
AMD在今年年初的CES展會上推出了“云渲染”的構想,即將應用程序從本機搬到網絡,由超級計算機集群負責運行,用戶終端只需要通過Web就能訪問到所需的應用。如果此構想實現(xiàn),我們就可以用任何平臺運行列硬件要求極為苛刻的3D游戲、解碼高清文件。這利,模式對許多用戶都擁有致命的誘惑力,但在我看來,這種模式在短期內很難在國內實現(xiàn)。
由于3D游戲對于用戶指令的響應度很敏感,用戶的指令需要得到及時響應,如FPS類的對戰(zhàn)游戲,稍有延遲用戶控制的游戲角色就可能面臨被一槍爆頭的危險。而指令是否延遲取決于網絡接人速度的快慢。而國內的家庭用戶網絡接入帶寬很小,一般ADSL上網帶寬都在512Kbps或1Mbps:一般的小區(qū)寬帶接人帶寬在10Mbps左右,但由于小區(qū)帶寬是共享的,所以在上網高峰是網速甚至不如ADSL撥號上網。而3D游戲一般要在30fps以上用戶才會感到流暢,而未來游戲主流分辨率能達到1920×1080。一般在這種分辨率下,傳輸碼率應大于10Mbps,而就現(xiàn)今國內的網絡環(huán)境,實現(xiàn)云渲染幾乎不可能。另外,由于目前的絕大多數(shù)網絡服務器雖然擁有數(shù)量眾多且性能強勁的CPU,但卻很少擁有性能強勁的顯卡。因此,如果由服務器來完成3D云渲染,將占用大量的CPU資源而使得其它應用受到影響。這是國內服務器擁有者所不愿看到的。而且,國內的超級計算機數(shù)量較少,顯然不足以滿足龐大的需求。
就現(xiàn)在來看,云計算已經初步得以實現(xiàn)。但云渲染由于數(shù)據(jù)流量大,處理負荷高,需要高速網絡和3D處理性能強勁的服務器的支持,就中國甚至美國的網絡架構來看,離實現(xiàn)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憑什么來愛你,我的3G姜維
G3、天翼、沃,三家運營商各自的3G品牌相繼破繭而出,3G三國演義已經拉開了大幕,廣告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粉絲公關在網絡上戰(zhàn)得難分難解,2G的資費電開始為3G讓路……雖然還不能說3G讓我們艱于呼吸視聽,但這一切似乎都預示著我們即將迎來一個3G的時代。
那么,3G到底能帶給我們什么顛覆性的東西?高速上網?對于3G,絕大多數(shù)用戶都是沖著隨時隨地高速無線上網來的。確實,拋卻信號覆蓋全面性、連接穩(wěn)定性不談,目前3G上網的速度確實配得上“高速”二字,并且據(jù)稱隨著新的HSDPA等技術上線,速度還會進一步提升。但是,3G的技術特性決定了3G的網絡資源是有限的。隨著用戶增多,它不可能無限制的支持所有用戶都“隨時隨地高速”的無線上網。同時,目前3G的收費模式也決定了大多數(shù)用戶都不可能無視自己的錢包。雖然,在調查中絕大多數(shù)用戶都認為“包月不限時不限量”才是合理的收費模式,但這只是有線寬帶收費模式帶給人們的慣性思維。至少就目前我國3G相關設施建設的進度來說,這個收費模式過于烏托邦。
而隨著最近WAPI重新抬頭,Wi-Fi出現(xiàn)解禁的趨勢,3G的生存空間似乎進一步被壓縮了。國內運營商強制3G終端捆綁WAPI兼容Wi-Fi,而本來低調行事的水貨由于行貨長期遭遇閹割而愈加風行。三家運營商為了圈地都加大了Wi-Fi熱點的布置力度,但這卻導致了Wi-Fi和3G的內耗加劇。相比于3G,Wi-Fi在連接速度上更有優(yōu)勢,同時就中國市場而言,Wi-Fi最大的優(yōu)勢是資費,在設有熱點的機場,咖啡廳,快餐店內,使用Wi-Fi的用戶很多。而3G對Wi-Fi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不依靠熱點,可以自由移動,但就目前三家運營商提供的服務來看,這一優(yōu)勢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2G時代產生了“拇指一族”,短信的出現(xiàn)無疑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那3G能為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改變?就目前剛起步的國內3G市場狀況,我們有些看不清前面的路。
CULV與上網本不是死敵夏松
在6月初英特爾正式宣布推出CULV之前,就已經有多個廠商給MC送測了相關產品。我們正在評測室中研究CULV的各項特性,并進行測試的時候,已經有很多網媒刊登了相關的報道,其中“上網本死期將至”等驚人之語赫然充斥其間。且不論這類報道是否僅僅是“標題黨”,單就看到這個標題而言,我就有種如鯁在喉的感覺,不吐不快——CULV和上網本不是死敵。
首先我們需要認清英特爾自己的意圖,ULV處理器并非什么
新技術,也并非新產品,但是為什么會以CULV的狀態(tài)出現(xiàn)呢?這要從Atom說起,眾所周知,上網本目前處于紅火得一塌糊涂的狀態(tài),前不久有調研機構稱上網本第一季度出貨量占到了20%。但是龐大的出貨量并沒有給英特爾帶來龐太的利潤,與之前主打超輕薄市場的高端處理器ULV不同,Atom處理器主要應用在低端機型中,售價不過兩三千元,這與動輒上萬元的傳統(tǒng)超輕薄筆記本電腦不可同日而語,利潤率的大幅度降低也在情理之中。
而從這個論調當中我們也多少能夠摸清英特爾自己的想法了。如果說這些還不夠清晰,那么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事例——從來不會自曝其短的英特爾日前邀請了一些投資者到加利福尼亞圣克拉拉市總部參觀,順帶著拉這幫人觀看了Atom難以順暢處理視頻流的窘態(tài)。所以,按捺不住的英特爾將此前用于高端領域的ULV處理器價格大幅度降低,并敦促OEM推出超輕薄機型以迎合消費者普遍的輕薄便攜口味。但是,這并非是說英特爾希望CULV取代上網本。實際上,英特爾只是希望Atom的“戰(zhàn)火”不要向大尺寸蔓延并威脅到主流處理器出貨。所以CULV是一道閘門。橫亙在Atom與主流之間,一邊緩沖一邊蠶食11英寸以上的超輕薄市場。
其次,從市場來看,上網本的出現(xiàn)起到了幾個作用,一是拓展了筆記本電腦的市場容量,低廉的售價促使一部分人開始關注并最終加入到筆記本電腦用戶大軍中了,二是改變了市場需求,使原本不算紅火的超便攜筆記本市場變成了近期的焦點,同時帶動了主流價位的輕薄筆記本的銷量,CULV也應運而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CULV并非直指上網本,市場對于主流價位超輕薄的預期是全功能筆記本電腦,這與上網本是不一樣的。
一個老百姓眼里的3G三國陳剛
武漢,一個中部的大型城市,這里的3G戰(zhàn)火早就開始由中國電信點燃。有著700萬小靈通用戶的武漢電信祭出的依然是“低價”的法寶,擁有“15+6”的套餐方案中(6元來電顯示和包打150分鐘市話)153號段成為當之無愧的普及先鋒,其目標受眾應該就是為數(shù)眾多的低端用戶。其風頭甚至蓋過了有著郵箱并集成各種3G應用等尊祟服務的189號段。而電信因為高盛的專利收費使得電信3G的終端產品價格高懸,可供用戶的選擇機型則是少之又少,電信始終無法破解服務與終端間的難題。
移動“不換號,不換卡,不登記”的三不承諾也的確噱頭了一把,原因是本人周圍就有為了低廉話費平均三個月?lián)Q一個號的極端情況,可見只要是資費便宜,換號等麻煩也自然有人承擔。但似乎現(xiàn)在誰都犯不著為體驗3G而更換支持3G標準的手機。移動有著豐厚的老本,強大的廣告投入和品牌明星的號召力,我相信,移動一強獨大的局面短期內改變不易。
最后是有著號稱世界通行3G標準的WCDMA。在終端選擇多多的有利條件下,尤其是其國際接軌的大好局面,聯(lián)通不該忘記自己在網絡運營上的軟肋。當年何其先進的CDMA業(yè)務,也是多么優(yōu)秀的標準,但是聯(lián)通的C網就從來沒有揚眉吐氣過,其G網的通話效果更是飽受詬弊,時稱“聯(lián)通聯(lián)通永無連通”,其通話質量之差如今仍令人記憶猶新。強大的標準、產品線豐富、性價比突出的終端系列并不一定能夠克服本土網絡化建設和運營帶來的各種問題,其服務的高端定位也使廣大普通用戶望而卻步。
眼下,三家運營商普遍都沒有提供什么3G內容上的增值服務,相信在未來的3G應用中,再靠收發(fā)短信提升利潤的方法恐怕不再有效,如何納入更多的內容提供商以優(yōu)質的內容消費吸引消費者,最終達到用戶群的大量增長才是3G三國競爭的重中之重。
整治電視購物,“罰”字當先黎勇
《微型計算機》對于電視購物的深度報道令人拍手稱快。而且在3·15特刊的讀者調查統(tǒng)計結果中,我還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數(shù)據(jù):電視購物以63.46%高居消費者最不信賴購買渠道的第一位。
僅2009年第一季度,上海市工商局12315平臺共接到消費者關于電視購物的申訴3075件,高居各商品和服務的首位,且與去年一季度相比激升284%。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傳媒機構管理司、網絡視聽節(jié)目管理司副司長任謙日前在15屆上海電視節(jié)表示,國家廣電總局正在起草并準備出臺一個有關電視購物的管理意見,對目前較為混亂的電視購物進行整頓,這一消息令人振奮,但我仍不敢對其過分樂觀。
“國家廣電總局今后將對電視購物進行分類指導、分類管理,嚴禁播放虛假的電視廣告,對違反廣播電視條例、違反宣傳條例的媒體,處以停牌、暫停播放,嚴重的將吊銷牌照。同時還將繼續(xù)推進行業(yè)自律,目前全國已有1100多家廣告播出機構簽訂了自律公約,有500多家網絡視聽媒體簽訂了抵制低俗內容和抵制不良有害信息的自律公約?!比欢?,這些XX國際們這幾年簽訂的各利咱律協(xié)議、誠信公約早已是數(shù)不勝數(shù)。我認為,電視購物已病入膏肓,須以猛藥治之,這劑猛藥就是——罰!
罰,重罰,且需認清處罰對象。有人提出的問責制就很好,電視購物,涉及產品制造商、代理商或分銷商、代言者、廣告制作公司和電視媒體,那么一旦認定是虛假廣告,是否所有人都該罰?處罰條例是采用責任制,還是連坐制?怎么樣才能罰得讓虛假廣告制作者、播出者覺得疼?怎樣才能讓這些參與者從罰單中重新認識到社會責任?這一系列的問題,真的需要嚴肅的、認真的、仔細的好好參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