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蔭
茶為國飲,老少貧富,無不相宜。
打小,無論到誰家串門,或是家里來客,主人首先奉出的便是草木翻騰的一杯熱茶。吃茶,成了習(xí)慣之后,茶便與我朝夕相伴。
家在茶鄉(xiāng),過去吃茶,都是本地土產(chǎn),兩三元一市斤那種。它們是純粹的天然綠色食品,生長在群山之中那些茂密的森林一側(cè),由茶農(nóng)沾著晨露采摘,在自家火塘上架鍋翻炒后,在簸箕里搓揉而成。
如今,隨著時(shí)代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種土法制作的茶葉在當(dāng)?shù)匾惨奄u到二三十元一市斤了,茶莊茶室亦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xiàn)。我吃的茶也漸漸豐富起來,有土生土長的本地綠葉,有龍井茶、鐵觀音、普洱茶、青山綠水等等,不一而足。
每日早起,洗漱之后,我與妻其中一人總要詢問對方吃什么茶,然后照此泡制。吃茶之事,便成為夫妻倆每日大清早的必修課,成為夫妻之間互相關(guān)心、增進(jìn)感情的潤滑劑。每次泡茶,我們還會(huì)根據(jù)各自的喜好,要么從窗臺(tái)上摘一枚鮮綠芬芳的糯米香葉放入壺中,要么放幾朵秋后曬干的菊花,要么拈幾朵熱烈如夏的小玫瑰,要么放些春日里采下的紅花??這樣配攏出茶葉,以故鄉(xiāng)的龍?zhí)端疀_泡,便極大地豐富了茶湯的色澤、口味和功效,令人百吃不厭,飲而忘憂。
鄉(xiāng)人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風(fēng);午茶一盅,勞動(dòng)輕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動(dòng)”之說,我卻不分早晚,每飲必茶。讀書時(shí),一盞相伴;工作時(shí),一杯相守;聊天時(shí),一壺在側(cè)。閑暇時(shí),小口啜之,細(xì)品;匆忙時(shí),大口牛飲,粗吞;情況緊急,自然是龍上天,一口干。
有人還說,茶能凝固脂肪,飯后飲之,能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可以減肥。環(huán)視左右,那些在飯后有吃茶習(xí)慣的民族和家庭,其中肥胖者果然很少。
很多人都知道,隔夜茶不能喝,卻是很好的澆花肥料。妻不是花,但其深知其中奧妙,每每身體力行,用冷茶洗臉。她說,茶水中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維生素E強(qiáng)18倍,是茶在其提神醒腦、護(hù)齒明目、預(yù)防輻射、利尿解乏等諸多功效之外,最受女人青睞的地方。
吃茶有這么多好處,難怪這些年,物質(zhì)富裕的西方人,也漸漸熱衷于喝茶了呢!
吃了40年茶之后,我知道濃茶傷身,淡茶養(yǎng)人;茶湯越清亮,回味越綿長;茶葉淡定于水,茶香裊裊于天。
吃了40年茶之后,我感覺自己已被茶水澆灌濡染成一棵老茶樹,長年青枝綠葉,神清氣爽,氣定神閑,并成為人群角落里較為素雅、淡泊的一株,經(jīng)風(fēng)經(jīng)雨,越加青翠。
吃了40年茶之后,縱做不了茶樹,我也愿學(xué)茶,甘于清淡,一生含香。
責(zé)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