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茗
他,生于教育世家,懷揣夢想,潛心教學,在中學數學王國里自由馳騁。
他,就是中山紀念中學副校長、特級教師吳新華,廣州大學數學教育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
天生就是當教師的料
吳新華出生在粵北山區(qū)的小縣城——新豐縣。
祖父、父親和他都做中學校長,父親和他同是廣東省數學特級教師,這樣的教育世家在廣東少見,在全國也是不多的。
他的祖父吳自強解放前曾是江西名校南昌一中校長??箲?zhàn)時期,帶領學校輾轉江西省多個鄉(xiāng)鎮(zhèn),為革命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并立下 “以學校為家,以教育為命,為中華盡忠,為民族盡孝”的家訓。反右時他被錯劃為右派。
受祖父的牽連,他的父親吳南光在1957年武漢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粵北貧困山區(qū)——新豐縣,擔任當地數學教師,業(yè)績突出?!拔母铩焙平贂r他卻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最后被下放到梅坑鄉(xiāng)村接受勞動改造?!八娜藥汀北淮虻购?他很快成為教育戰(zhàn)線上的先進工作者,于1979年攜全家回到新豐縣城。
吳新華1981年參加高考,考入廣州師范學院數學系。吳新華后來回憶說,選擇數學系是因為他父母都是數學老師,他覺得自己“比較有數學細胞?!痹诖髮W期間,由于吳新華成績優(yōu)異,思想進步,畢業(yè)時被學院確定為從政下基層鍛煉將來當干部的對象。然而,面對從政或從教的選擇,吳新華毅然選擇了從教?;叵氘斈曜约旱倪x擇,他一點也沒有猶豫:“我一直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做教師的材料,從來沒有別的想法。”
“教書適合我的個性,我備課很輕松,能快速準備好各個單元要講授的內容。到了教室見了學生,就有一種莫名的興奮。令我最為驚嘆的是,當我看著我的學生——即使是那些當時最不情愿上學的、最調皮的學生在數年之后,變得成熟并充滿自信;他們無論在地位、學術等方面都遠遠超過了我。我一看到學生們在事業(yè)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時,我這個做教師的就會激動得流熱淚,感到幸福,而且是終身的幸福……”
引領學生進入數學自由王國
吳新華長期擔任高中的數學教學工作。他不僅帶領學生在數學高考中有杰出表現,更為重要的是,他把學生帶入了理想學習境界的自由王國里,并與之攜手,自由馳騁,縱橫無礙。他就像莊子描繪“庖丁解?!鲍@得很高的“操刀”藝術時那樣:“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币嗳缜f子在描述“庖丁”的“操刀”成就時所說:“方今之時,臣以神遇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p>
廿余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經驗的不斷豐富,吳新華形成了“課堂緊張、活潑、高效率”,“課后獨立、自由、低負擔”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精彩的課堂需要教師有一種踏實的作風。吳新華剛參加工作時,曾堅持3年記教學日記。另外,通過多次循環(huán)教學,他逐步完善了一套教案,積累與整理了一套精妙的教學資料。此后他高中三個年級的大部分數學課可以不帶課本、教案,只靠一支粉筆就可以把一堂課上得精彩,學生所問的題目除競賽題外幾乎都是當場給予解答。這種本事就是從他的“踏實”用功中一步步積累起來的。
辛勤的工作,回報也是豐厚的。尤其是2004年高考,他所教的班數學800分以上4人,700分以上27人,平均分高達717分,創(chuàng)中山市數學高考新記錄;2005年他教的學生岑權軍在高考中數學成績以889分名列全省第二;2007年,他班上的學生何玉嬋以高考數學141分名列中山市第一,他所教班的數學高考平均分達125分之高。
他認為僅有“得英才而教之一樂也”的想法是守株待兔的,有“育出英才一樂也”的想法才是主動出擊,即質量得靠主動付出來獲得。1999年他擔任德育主任,又教高三一個班數學課,已經滿工作量了,學校突然又要求他帶數學學科競賽,他二話不說,就承擔下來。
2001年他擔任學校奧林匹克數學主教練。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他培養(yǎng)了近40位省賽區(qū)一等獎的數學英才。他所教的學生林偉明獲1999年全國高中聯賽省一等獎,不僅讓中山紀念中學實現了零的突破,而且獲獎總人數名列全省第三。此后他的學生年年多人在省內獲數學聯賽一等獎。2003—2006年紀中連續(xù)四年獲獎總人數名列全省第三,僅次于華師附中和深圳中學;2007年他的學生獲省一等獎12人,名列全省第一,黃晨笛、許大昕同學以全省第一、二名的好成績進奧賽冬令營,獲國家金牌,入選國家集訓隊……
是他,把學生引入到奧妙無窮的數學王國。他說:“片面追求升學率,必然把日常教學演變成升學教學、應試教學;為了高分而過分強調題型,對教學內容不斷膨脹和加深,大搞解題戰(zhàn)術;為了趕進度而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一股腦兒往下講,這樣的教學后患無窮?!?/p>
他追求的就是一種讓學生樂學的境界。
鍛造領導力:名師的新課題
吳新華在25年的中學教育生涯中,先后當過教師、班主任、年級組長、德育主任、學科競賽主教練,工作經歷不可謂不全面,對教育的了解不可謂不深入。2002年成為中山紀念中學副校長后,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吳新華在教學上制定出了如下原則: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關注課堂、決戰(zhàn)課堂、決勝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科學實施有效教學,杜絕無效或低效教學;充分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給天才留空間,給中才立規(guī)矩,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堅持“以人為本”,使教學工作始終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讓學生主動發(fā)展、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讓學生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吳新華對教育工作和學生質量的基本看法,落腳點主要在學生質量的評價上。他認為在現實的環(huán)境下,必須重視考試,把考試作為一門科學去對待。但考試不是目的,學校培養(yǎng)的不是考生,而是學生。他給學生經常講這樣一個觀點:紀念中學既不是煉獄,也不是天堂,而是一個人成才的地方,既有苦,也有樂。在紀中讀書的學生必須喜歡考試,不怕考試,不做考試的奴隸,而做考試的主人。
他認為作為一所優(yōu)質的中學,培養(yǎng)出來的每個學生在高考中一定能考出自己應有的水平,能拿到通往大學的一張最佳的船票。但這決不是他們的全部,學校應該盡可能培養(yǎng)素質全面的畢業(yè)生,在學生未來的征途上“可持續(xù),能持續(xù)”。高考、素質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當社會和家長還在思考有什么辦法可以進入好的中學時,吳新華則在思考如何使學校成為當前最好的學校。其實,人們對優(yōu)質中學的關注與向往,其核心無非就是教育的質量,質量致勝是優(yōu)質中學教學管理不可動搖的理念。
吳新華在教學管理上提倡“制度管理、人本管理、文化管理,在理念上并重,在實踐上貫通”的新型管理模式。吳新華認為,不管是理性的制度管理,還是柔性的人本管理,其出發(fā)點都是為了最有效地促進教學秩序的規(guī)范化、教學行為的最優(yōu)化,保證“有效教學”這一理念得到順利執(zhí)行,其落腳點都是為了最有效地服務于團隊的發(fā)展及個體的成長?!凹o中好,大家好;大家好,紀中才能更好”,吳新華經常對師生說著這句口頭禪。
提倡唯學、唯新、唯風范的學習力
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名校的優(yōu)勢,能否持續(xù)?能持續(xù)多久?已有的業(yè)績已高居不下,如何在現有高度上再突破,再創(chuàng)新高?這些,都是吳新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吳新華為此提出了“唯學、唯新、唯風范”的學習力之道。
唯學,就是學而不厭。老師不僅是教育者,而更是學習者,只有學習的精彩,生命才能精彩;只有學習的成功,生命才能成功。通過學習可以提升科學精神,更加清楚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按教育規(guī)律辦學教書;通過學習,可以提升人文素養(yǎng),凈化自己的教育情懷,用真誠和真愛來善待學生,善待家長,做到制度化與人本化的完美結合;通過學習,還可以提升教師追求教育美的境界。
唯新,就是創(chuàng)造與更新。吳新華認為,做教育要甘于寂寞,只有踏踏實實的沉下去,才能瀟瀟灑灑地浮起來;做教育要敢亮劍,教學不妨果斷些、勇敢些,能突破一些所謂的禁區(qū);做教育要動腦筋,不求教育體系的完整,但求教育思路的深刻和獨特;不求教育領域的拓展,但求教育結果的獨特,努力出高招,努力出奇招,努力出實招,敢于打破常規(guī),敢于否定“合理”的傳統做法,先破后立,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因為教育是事業(yè),事業(yè)的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意義在于求真;教學是藝術,藝術的意義在于創(chuàng)新。
唯風范,教師要努力成為大家。只有成為大家才有風范,怎樣才能成為大家、具有大家風范呢?吳新華認為要從這樣幾個方面去修煉: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既有勇氣又有胸懷,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有自信又有謙虛,既有聰慧又善于表述;追求夢想,終身學習,一個有夢的人,必能做出一番事業(yè);擁有選擇的智慧,并用智慧選擇成功;成為融合中西的國際化人才;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哪些事情是可以改變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改變的。教師就應該追求這樣的風范。
有了這些學習力之道做后盾,實踐更是游刃有余了。作為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他深知只有開放才能創(chuàng)新,守舊帶來的結果必然是落后。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借腦、富腦工程是追求卓越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一個人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最后每人仍是一個蘋果。但一人一種思想彼此交換其結果至少是兩種思想,并能碰發(fā)出新的思想。為此在2002年他擔任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后就主動聯系珠海一中、東莞中學、深圳實驗中學、惠州一中、廣州二中的有關領導建立六校教學交流圈,從全方位對學校如何提升教學質量進行廣泛的有益的研討,并稱之為“一小時交流圈”,實現了不同地區(qū)教育教學同城化的共同體。
吳新華說:“進入中山紀念中學,你一定能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是我和學生們常談的一句話。它既是對學生的鼓勵,也是對教師的承諾,更是我們最為欣賞的的美好愿景。”
“讓學生成長為最好的自己——給天才留空間,給中才立規(guī)矩,給庸才輸智慧,給蠢才予啟迪。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最好的自己才是學生最大的成功。這才是對生命最真實的尊重。”
“讓教師成為最好的自己——學生滿意、家長放心、同行佩服、社會公認、生活幸福,是教師生命的組成部分,教師的發(fā)展是一種緩慢的藝術,它是一個生命體持續(xù)不斷追求進步的過程,更需要來自教師本身的‘發(fā)展自覺。不自信的教師教不出自信的學生,不大氣的教師教不出大氣的學生?!?/p>
“讓學校從優(yōu)秀走向卓越——學校要追求成長,而不僅僅是看成績,只有學生和教師的成功,才是學校的真正成功?!?/p>
責任編輯蕭田
(本欄投稿郵箱:xt6688107@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