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晶
關鍵詞:民國文獻;功能性保全;文獻意識;文獻修復;文獻數(shù)字化建設;獎懲機制落實
摘 要:民國文獻是不可再生資源,保護好民國文獻是圖書館工作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根據(jù)我館民國文獻內容豐富但破損嚴重等情況,重點從改善民國閱覽室藏書環(huán)境、增強讀者愛護文獻意識、及時修復破損圖書、加快數(shù)字化建設等方面談談自已的意見。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5-0161-02
1 民國文獻館藏概況
河南大學圖書館民國文獻十分豐富。民國時期的圖書近6萬冊,包括政治、經濟、哲學、歷史、法律、軍事、文化教育、文學藝術、宗教以及自然科學等方面的圖書,其中文化教育和文學藝術文獻居多,包括梁啟超、魯迅、郭沫若、林語堂、梁實秋、鄭振鐸等諸多名家大作,有的還是初版本。還有《萬有文庫》、《國學基本叢書》和《叢書集成初編》等大型叢書;期刊類多達748種,近2萬冊,如《新中州報》、《東方雜志》、《新青年》等,民國時期的河南省舊期刊也多有收藏,如《河南省政府公報》、《河南官報》、《河南教育官報》等,頗具地方特色,對研究民國時期的中原歷史文化有著重要作用。這些民國文獻是我校師生在抗戰(zhàn)時期,南下、西遷過程中用汗水和生命換來的,至今在有的文獻封面上還保留著當年轉輾、遷徙留下的道道麻繩傷痕。這些民國文獻不僅在內容上十分珍貴,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了可靠的保征,而且也因記載著永遠不能忘記的多災多難的中國歷史。
2 民國文獻保存情況
河南大學圖書館民國文獻現(xiàn)今已有1/3破損,有的已無法直接利用,如館收藏的期刊《新中州報》和大型叢書《四部備要》等文獻資料。民國文獻功能性得不到保全,社會效應大大弱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一是歷史原因,由于年代久遠、歷經戰(zhàn)亂和輾轉遷徙等;二是文獻質料原因,由于紙張脆劣,酸性較強,當時工藝落后等;三是現(xiàn)代管理技術原因,沒有專門對文獻質料構成、紙張?zhí)刭|、酸性強度和當時工藝的物理和化學等技術的研究,缺少內行專業(yè)人員對民國文獻的細化管理,致使民國文獻的功能性保全環(huán)境缺失。由于這些原因,加之長期的使用和風化,致使許多民國文獻破損嚴重,正如國家圖書館詹福瑞館長說的那樣,如果再不搶救,民國文獻將在50年到100年內損毀殆盡[2],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確實是民國文獻面臨毀滅[3]。筆者作為民國文獻的直接管理者,每當看到這些破損圖書,時時痛心不已,急切呼吁學校及社會各界,多方加強民國文獻保護,保有及提升民國文獻的功能。
3 民國文獻保護
圖書館任務是保護好文獻,提供文獻服務。只有保護好文獻,才能為讀者提供可靠的文獻服務。為了保護這些民國文獻,不使我館文獻收藏出現(xiàn)“斷層”。河南大學領導和館領導非常重視,不僅加強防火、防盜、防蟲、防塵等日?;A工作,2007年8月,還專設民國文獻閱覽室,配備專門人員和軟、硬件設施,把有關的民國文獻從各個閱覽室、流通等部門抽出,組織人員進行整理、上架、核書、對卡,重建目錄體系,進行民國文獻數(shù)據(jù)庫建設等一系列工作,但也沒能扭轉民國文獻繼續(xù)破損的趨勢。如果再不“高度”重視、進行科學管理,“斷層”預言就會越來越近。根據(jù)我在民國文獻閱覽室工作的情況,覺得要想從根本上保有并提升民國文獻的功能性,應進一步加強民國文獻保護工作。
3.1 改善民國閱覽室藏書環(huán)境
控制好民國文獻閱覽室溫度。文獻適存的最佳溫度是18—22℃,如果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使紙張變得脆弱,影響文獻使用壽命。河南大學地處中原腹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溫度適宜的溫帶季風氣候對保持文獻適存的最佳溫度有一定的難度?,F(xiàn)在只是用立式空調調節(jié),效果并不好,要改成中央空調,效果會更好。
控制好民國文獻閱覽室的濕度。文獻適存的最佳濕度在50-60%,如果濕度太大,書庫室內空氣含水量就會多,容易造成文獻資料紙張粘合、發(fā)酶。如果濕度太小,書庫室內空氣就干燥,會加速紙張脆性斷裂。因此,要控制好民國閱覽室干濕度。應由目前的只注重安全管理向文獻保護和環(huán)境控制等多目標轉化。
做好民國閱覽室的采光處理。文獻資料最怕太陽光線照射,特別是直射,會給文獻資料造成巨大損害,直接導致文獻資料紙張老化、破損。根據(jù)室內結構,要合理地安排好書架擺放位置。做好防光隔離層,達到最好的防光處理。如果室內結構安排不當,就會出現(xiàn)白天擋上窗簾,室內大開電燈的現(xiàn)象,提升了保護成本卻沒有達到保護好民國文獻資料的目的。
提供設備,加強PH檢測。建立起物理、化學技術與文獻管理的關聯(lián),提高民國文獻管理的技術含量。定期測試民國文獻質料的酸性程度,為文獻保護提供詳細而準確資料。
為了控制好民國文獻儲藏室、閱覽室的溫、濕度、采光度等民國文獻適宜的保存環(huán)境及文獻質張的進一步酸化,應建立文獻儲藏、閱覽分離機制,指定專人進出民國文獻儲藏室,進而減少對保護民國文獻所需條件(溫、濕、光)的影響。
3.2 增強讀者愛護民國文獻意識
加強圖書閱覽室的管理工作是保護文獻資料不可缺少的日常工作。每天民國文獻閱覽室要接待幾十名讀者,借閱大量民國文獻。有的讀者具有較強的資料保護意識,有的確實很差。根據(jù)我在民國文獻閱覽室工作經驗,認為保護好民國文獻的前提是提升讀者對民國文獻保護意識。
加強學生入館教育。通過每年的新生“如何利用圖書館”[4]的教育,使他們對圖書館藏書和功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能夠科學有效地利用圖書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和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提高文化信息素養(yǎng)。就民國文獻閱覽室,還要增加兩項工作,一是圍繞“愛書”主題,增加對民國文獻入館特殊教育。即是對民國文獻的重要性、稀缺性、借閱程序的獨特性、使用的審慎性、管理的特殊性等進行特殊教育,培養(yǎng)出一種理性——珍惜、規(guī)范;二是對日常進入民國閱覽室學習的讀者及時、常態(tài)提醒并指導正確的翻閱方法。民國文獻很珍貴,是“不可再生資源”,閱覽時要十分小心,如果翻閱不當,很可能造成文獻資料的撕裂破損。
開辟宣傳欄,舉辦講座。圖書館素有人類“知識寶庫”和“知識噴泉”之稱,是現(xiàn)代大學生必不可少的第二課堂。通過加強宣傳欄目,如漫畫、小品、文章等形式,使學生在欣賞作品中體會到我們的宗旨;定期舉辦學習講座,如館藏布局、各閱覽室功能、閱覽須知、圖書和期刊的分類以及學術動態(tài)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能有個清醒的頭腦進入圖書館閱覽室,對于學生學習和保護圖書都是不可缺少的。
明確和嚴格執(zhí)行閱覽室的規(guī)章制度。為了更好地保護民國文獻,要嚴禁復印、拍照。同時講明復印、拍照等會對民國文獻造成嚴重的損害。讀者在閱覽范圍、數(shù)量上要有一定條件限制,開放服務的對象是教師和研究生及大四年級學生。而每次借閱只能一、兩本,讀完歸還后要讀再借。這樣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可以減輕民國文獻的一定壓力。
吸收相關學生參與輔助管理。河南大學有圖書館及文獻保護專業(yè),結合圖書館人力資源不足的實際,應納入這些專業(yè)的學生參與管理。不僅為這些學生提供了實習基地,而且提升了民國文獻的服務水平,會進一步促進民國文獻保護意識的形成。
3.3 重視圖書文獻修復工作
圖書管理員不能擅自修復圖書。因為圖書修復需要一定的專業(yè)技術,而圖書管理員由于技術原因,擅自修復圖書,很可能會使我們“愛心”修復的圖書造成再次損壞,這都是我們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有破損的圖書,需要修復應及時下架、登記造冊,提交專業(yè)修復人員修復。
培養(yǎng)專業(yè)修復人員。文獻修復在我國已經形成一整套成熟的修復手段[5],并且隨著對圖書文獻保護意識的提升,修復技術和手段也越來越先進。所以,應選派專人學習先進的修復技術和手段,培養(yǎng)專業(yè)修復人員,以提升對民國文獻的修復質量;文獻修復人員的稀缺性應得到體現(xiàn)。文獻修復工作是任何工作都無法代替的,應單獨設立崗位,指定專職人員,在人事制度上、工作待遇上給予一定的照顧,提高修復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外聘專職修復人員。圖書館自己培養(yǎng)的圖書文獻修復人員對一般文獻的修復可能勝任,但對十分重要的文獻資料,仍采用常規(guī)修復方法,不僅不利于這些文獻資料的保護,而且可能對這些文獻資料的考證、鑒定等預期性工作可能造成障礙。所以出于對文獻保護負責,應不惜重金,外聘專職修復專家,專職修復。從民國文獻保護出發(fā),實現(xiàn)修復人才的內部培養(yǎng)與外部培養(yǎng)相結合、內部修復與外部修復相結合。
3.4 加快民國文獻數(shù)字化建設
如何使民國文獻這些寶貴資料社會效用最大化,進行現(xiàn)代化管理,加快民國文獻數(shù)字化建設勢在必行。對民國文獻資料在重新整理的基礎上,建立民國文獻數(shù)據(jù)庫,使民國文獻管理實現(xiàn)信息化、系統(tǒng)化、現(xiàn)代化。改變傳統(tǒng)管理,把對讀者進行網上資源利用、文獻檢索和數(shù)據(jù)庫查詢技能以及信息化環(huán)境介紹作為服務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容予以強化[6]。這對民國文獻社會效應的提升及促進圖書館工作現(xiàn)代化管理都具有重要意義;保存真跡,以民國文獻資料復制版流通。民國文獻到現(xiàn)在還能繼續(xù)為我們服務,真可謂要“鞠躬盡粹”了。如果能根據(jù)情況對有些民國文獻資料做成復制版,這樣可以起到保護文獻的作用,又不會影響讀者閱覽;借用現(xiàn)代媒介,微縮民國文獻資料,制成光盤,使民國文獻現(xiàn)代化。這樣既是保護文獻資料,又可實現(xiàn)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 王俊杰.文獻學概論[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6.
[2] 詹福瑞.國圖館長建議搶救民國文獻[N].北京娛樂信報,2005-08-24.
[3] 甘丹.民國文獻面臨毀滅[N].新京報,2005-03-23.
[4] 卞青.論學校圖書館導讀工作[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5] 民國文獻資料急要修復[EB/OL].http://www.xici.net/b762838/d50344415.htm.
[6] 戴利華.依托“雙進”力創(chuàng)“四新”唱響優(yōu)質服務主旋律[J].圖書情報工作,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