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霞
表妹的兒子成成三歲了,在幼兒園上小班。孩子特別調皮,常常闖禍,為此表妹苦惱不已。星期天我應邀去她家做客。一進門,成成就表現(xiàn)得異常興奮,不停地跑前跑后,帶領我參觀墻壁上的“涂鴉”杰作。趁表妹去廚房沏茶的空當,成成突然將目光瞄準了櫥柜上的一盤紅櫻桃。成成沖過去想拿櫻桃給我吃,他踮起腳怎么也夠不著,就試著用手拉動上面的桌布,當他發(fā)現(xiàn)盤子和桌布一起移動時,高興極了,又用力一拉,只聽到“哐鐺”一聲,盤子砸碎了,鮮紅的櫻桃灑了一地,柜子上那個漂亮的花瓶也成了犧牲品……表妹應聲而出,氣得兩眼噴火,大聲地訓斥:“你哪天不闖禍就好了……”成成委屈地號啕大哭:“我是想拿櫻桃給姨吃的……”經(jīng)過一番折騰,成成平靜下來,表妹卻愁眉不展,向我訴說起孩子的種種“罪狀”:前兩天奶奶給盆花剪枝,他要幫忙,結果把一棵名貴的君子蘭攔腰剪斷了;看到保姆拖地,他要搶著拖,結果拖把柄把大衣鏡搗碎了……如此種種,每天都能發(fā)生好幾起。面對這樣的“問題”兒童,表妹常常氣得“七竅生煙”,掄起棍棒打也不見起色。她苦惱地問我這該怎么辦?
依我看來,問題不在孩子身上,而在表妹身上。成成的種種表現(xiàn),都屬于好心辦了壞事的結果,關鍵還是方法沒有掌握好,這在小年齡的孩子中是很正常的。兩三歲正是孩子身心發(fā)展的第一個轉折期,也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逐步萌芽,會常常出現(xiàn)不聽話、不服管、好表現(xiàn)、善模仿或判斷失誤的現(xiàn)象。正如成成弄碎盤子,是因為想請阿姨吃櫻桃一樣,這里孩子的“過錯”,是一種無意的“過失”、可愛的“錯誤”。同樣,面對柜子高,手夠不到的難題,成成想出了拉桌布的辦法,這說明他善于觀察、勤于動腦、并能積極嘗試,是孩子聰穎的表現(xiàn)。如果用力得當,這個辦法是可以成功的。由于受自身年齡特點的限制,他對距離、尺寸、遠近等空間判斷還不夠準確。怎樣用力拉桌布能恰到好處地取到櫻桃,在這個年齡階段第一次的實踐是難以成功的。如果我們制止了他的第一次,也許他就不會再嘗試第二次、第三次,而他最終成功的一次也自然沒有了。值得慶幸的是,在表妹的一再呵斥下,成成的探索欲望還沒有被泯滅。
表妹一再訴苦說孩子好動,而好動正是孩子身心發(fā)展的需要,活動不但能使全身的骨骼、肌肉、筋腱發(fā)展得更好,而且能促進孩子情緒、智力及獨立能力的發(fā)展。成成是家中的“寶貝疙瘩”,他的一切行動都受到家人的密切注視和百般關愛。在“這樣不能做”“那樣不能碰”的訓導中,成成的精力和情緒得不到正常地宣泄,于是,便處處惹事、常?!瓣J禍”。三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由被動地位向主動地位轉化。我勸表妹不妨順應孩子這一時期的特點,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和孩子共同參與策劃活動,有意識地引導成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脫衣服、穿鞋襪、幫揀菜、給花澆水等等,而當孩子出現(xiàn)拉櫻桃摔碎盤子的事件以后,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個高處拉物的實驗游戲,將盤子換成摔不破的塑料盤子,上面放些小糖果,看看誰能想出更多的辦法安全地取到盤子里的東西,一來,可以訓練孩子手部的巧勁,二來,可以開發(fā)孩子多元化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進孩子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的確,處于“第一反抗期”年齡的孩子,會給家長惹出不少的“麻煩”,可我們必須明白,這些“小麻煩”背后蘊藏著孩子的“大智慧”,相信聰明的家長一定不會錯過其中寶貴的教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