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牧之
孟子告訴人們要取得高深的造詣,必須講究正確的方法,即“道”;源,原文作“原”,指事物的根源;左右,即到處之意;逢,即碰到,指不期而遇。孟子認為學習要窮本溯源,達到一種造化天然的境界,這時才會像掘井掘到地下的泉源那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左右逢源”的本義。后來,人們以“左右逢源”這一成語泛指處理事情得心應手,非常順利。有時也作貶義,用以諷刺為人圓滑乖巧,什么時候都行得通。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離婁下》
原文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p>
譯文
孟子說:“君子依循正確的方法以得到高深的造詣,好像天性中本來就有的一樣。天性中本來就有,就能牢固地掌握它而不能動搖;牢固地掌握而不動搖,知識就能不斷擴大、不斷深化;知識不斷擴大、不斷深化,便像掘井掘到了泉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四面八方的水源源而來。所以,君子在學習修養(yǎng)方面要達到造化天然的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