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紅
一、從引導學生觀察入手,幫助學生豐富習作的素材
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精彩瞬間,并力求表述有創(chuàng)意,應該說是習作所追求的。有人曾提出,10歲的兒童所經歷的生活足以應付小學時代所接觸的作文題目。只要老師善于啟發(fā)就行了,不用把觀察事物列入作文教學范疇。實踐證明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因為學生作文時,有些題目的素材雖然是他們已經經歷的事物,但這種大都是無意識的。這種事物在學生的腦子中的記憶淡薄,感受不深,更談不上對事物深刻的認識。因此,對這些事物,有必要引導進行再觀察、再認識。對于有些題目所需的材料,學生根本沒有接觸過的,更需要引導他們去體察積累了。誠然,觀察生活的主要功夫在于對日常生活的日積月累上。
觀察是學生獲取寫作素材的主要渠道,但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看”,它往往需要多種器官的共同參與。如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嘗一嘗等等。多種器官參與觀察活動,可以幫助我們準確把握事物的特征。當然,學生在觀察事物時,往往是隨意的,不能做到細致地觀察,這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并教給他們有關的方法。
我們在引導學生觀察時,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1.善于觀察生活中的小題材。學生寫作時,一個常見的心態(tài),就是盼望有“大好人”“大好事”“天下奇觀”,等待著“舍己為人”“勇斗歹徒”等感人場面的到來。當然,這些內容如果有的話應該寫。但是,在我們平凡的世界中,經歷的都是小而普通的事,例如一棵小草、一點感想、心中的一點小秘密等等。再加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于幼稚的發(fā)展時期,認識生活、領悟生活的能力比較薄弱,知識的閱歷較膚淺。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不能脫離學生的認識和生活實際,去一味要求寫感天動地的大題材,不能期盼學生去寫出什么驚人之作。
2.要做個有心人,把無目的和有意識的觀察結合起來。我認為,當學生進入中高年級,應把觀察的重點放在隨意觀察上。因為學生一旦養(yǎng)成隨意觀察的習慣,他們的精神生活也會越來越豐富,真正使作文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3.要引導學生將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素材進行集中歸類整理,將它們建“檔”入“庫”,使零碎的變?yōu)橄到y(tǒng)的,分散的變?yōu)榧械?模糊的成為清晰的。
4.要拓展,引導學生定期進行交流,相互補充,以強化生活原型的再認識。學生的各自觀察,是按照各人的能力和習慣進行的,具有個性特征。但不乏粗俗和片面。為此,我們可以在引導學生廣泛收集生活素材的基礎上,注意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素材交流會”,達到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的目的。
二、多抓小練筆,為作文的大跳躍搭建好每級臺階
其實有了生活素材還不夠,要提高學生是作文能力,光靠一學期7~8篇的作文是遠遠不夠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練出來的。練得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練筆,抓小練筆積累,可以減緩作文訓練的坡度。
所謂是“小練筆”,就是圍繞某一重點或中心,進行范圍小篇幅短的寫作練習。指導學生科學地進行小練筆,其好處是:a.長期系統(tǒng)進行小練筆,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一旦作文時需要,就可以隨手拈來,靈活運用,從而分解作文的難度;b.小練筆的形式活潑多樣,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樣可以消除學生害怕作文的心理;c.學生通過小練筆,可以使長期沉淀在頭腦中的感知記憶得以復蘇,或喜或怒,盡情表達,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堅持每天練筆,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練筆習慣。
三、強化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其實,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應力求創(chuàng)新。
1.沖破思維的老套路,訓練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學生作文為什么會出現(xiàn)眾多的雷同現(xiàn)象?這與學生作文時的思維定式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引導學生沖破思維的老架勢,把作文訓練與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同一個題目多角度地選材。例如寫“我的媽媽”,大多數學生只是寫媽媽怎樣關心自己,往往千人一面。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從媽媽性格、脾氣、品德、才能、愛好以及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作用等方面進行選材。學生一旦學會了發(fā)散的思維,就會從“山重水復”走向“柳暗花明”,覺得有不同的材料可寫。
2.啟發(fā)相關聯(lián)想,可以達到融會貫通。通過相關聯(lián)想,能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3.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新必定是個性化的。在作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換角度思考”,運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讓學生獲得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從選材角度來看,反向思維就是一個新路子。例如:寫“我的一家”,大多數的學生都可能會寫家庭的和諧幸福等。如果反向寫家庭中父母之間或媽媽和奶奶之間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諧起來,這將會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綜上所述,在觀察生活中積累素材,在小練筆中運用并提升材料,用獨具慧眼的創(chuàng)新思維去提煉,構筑一個學生有可寫又愛寫的習作樂園,教師便會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樂在其中?!?作者單位:江西省德安縣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曾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