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6月1日出版的《人民論壇》推出了《萬名干部讀書調(diào)查——學習型社會是如何煉成的》特別策劃。刊發(fā)后,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強烈反響,黨政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和社會群眾,對策劃普遍給予高度贊賞。對于這一問題,學者型官員、權威黨建問題研究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慎明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的?本期論壇特稿欄目,我們特刊發(fā)他針對此問題撰寫的署名理論文章,期望對廣大干部有所裨益。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發(fā)展、國內(nèi)改革任務日益繁重的情況下,更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加強有針對性的學習。從一定意義上講,各級領導干部理論水平的高低,戰(zhàn)略運籌能力如何,決定著黨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的安危
黨中央歷來把學習作為一項關系黨的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戰(zhàn)略任務來抓,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都是如此。2002年12月26日,胡錦濤同志在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就強調(diào):必須堅持把學習作為全黨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不斷加強,不斷推進。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習近平同志明確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自覺做到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積極推動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建設。
讀書,可以為各級領導干部解憂釋惑
不愛讀書的人,總會為自己找到種種借口,比如工作忙、應酬多等等?;仡櫄v史我們可以看到,在延安時期,戰(zhàn)事異常緊張,但毛主席還號召“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從一定意義上講,正是延安的學習運動,才為取得抗日、解放戰(zhàn)爭勝利和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全黨的思想理論基礎。讀書主要靠平日的習慣養(yǎng)成,那些認為沒時間學習的領導干部其思想根源在于,他們不能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也抵擋不了種種娛樂活動的引誘,吃不了學習這份苦。具有歷史責任感的共產(chǎn)黨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也應深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因此,從制度、機制上看,各級組織有必要把能否堅持學習作為考核干部的一個重要標準。
人,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已經(jīng)很聰明。特別是有的領導干部,覺得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已足夠應付現(xiàn)有的工作。事實上,讀書伊始,可能覺得自己是圣人;多讀幾年書,方覺自己是愚人。列寧說過:“要理智地、自覺地、有效地投身于革命,就必須學習。”他強調(diào),“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是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在對知識的需求上,應該永遠做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更何況,當今時代的國際局勢正在發(fā)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從國內(nèi)看,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發(fā)展階段,各方面的任務復雜而艱巨。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所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業(yè)。我們黨沒有全面領導市場經(jīng)濟的經(jīng)驗,也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與國際資本直接、全面地打交道。我們這艘社會主義的巨輪駛向了波濤洶涌、暗流旋動的經(jīng)濟全球化的大海。我們在面對難得的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可以預料或難以預料的嚴峻挑戰(zhàn)。在這個時代背景面前,應該有深刻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共產(chǎn)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理論素養(yǎng)如何、知識儲備如何、業(yè)務本領如何、承擔責任的能力如何,將直接關系到黨、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的興衰命運。
讀書苦,但苦中有樂。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絕句當早餐”,都應該翻新成為我們當代共產(chǎn)黨人的境界。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是終身學習的典范。毛澤東同志在去世前一天,還堅持看文件、看書11次,共計2小時50分鐘。他在上下肢插著輸液導管,胸部安有心電監(jiān)護導線,鼻子里插著鼻飼管的情況下,還由別人托著文件閱讀。毛澤東同志最后一次看文件,離他去世僅有8個多小時。對于一個酷愛讀書人的來說,這時的書也可能是解脫病痛的良藥。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新矛盾、新問題的不斷涌現(xiàn),讀書可以為各級領導干部解憂釋惑。讀書是每個人尤其是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前提。如果一個人不愛讀書,那就完全有理由討厭自己,也一定不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擁戴。
知識爆炸的時代,更應積極探尋科學讀書方法
在現(xiàn)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面對琳瑯滿目的各類出版物,又該如何讀書?第一,要讀經(jīng)典。我們共產(chǎn)黨人,要想真正學懂弄通馬克思主義,就必須要讀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原著。首先要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來分析和解決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同時,要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老祖宗”的原著。毛主席讀《共產(chǎn)黨宣言》一共讀了150遍。鄧小平說讀書不在多,關鍵要精,也是這個意思。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懂弄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經(jīng)典作家的馬克思主義,是既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理論,也才能進行正確的理論創(chuàng)新,更加自覺主動地去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
當然,不僅馬克思主義有自己的經(jīng)典,各種學問和各種流派也都有。中國士子常說,先秦以后無文學,或是說,書不讀秦漢以降。當然,這很有偏頗。但也從另外一面說明,讀經(jīng)過時間篩選的各種經(jīng)典的重要。我們要拓寬知識面,了解相關學問和流派,也必須去讀相關的經(jīng)典。
第二,要讀精品。有的書一文不值,有的書則價值千金。在各種信息以幾何倍數(shù)增長的今天,慧眼識精品就顯得愈加重要。讀一本好書獲得正確的知識就猶如經(jīng)受一次精神洗禮、智慧滋養(yǎng),能夠滿足人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各方面能力。某領導同志曾在聊天時說,現(xiàn)在壞書不少,裝幀精關的書不少,但好書不多。他主張有關機構和人士,應該給全黨全社會,以及不同的社會群體開出不同的書單,以供大家參考著讀。我認為,這一建議很有道理。當然,類似于哲學社會科學類的書,孰好孰壞,有時可能會見仁見智,但這沒關系,書,只要有代表性,從一定意義上說,就都值得讀。
第三,讀點平時沒讀過的其他類的書。人需要攝取多種不同的物質(zhì)營養(yǎng),這樣才能活得健康,人的精神生活也是如此。不同的書,猶如各種不同的精神營養(yǎng),美籍華人學者李政道就提倡“越界讀書”。他曾說過:“物理學方面的書我看得很少,雜七雜八的書倒看得多些?!边@就是敢于“把手伸到別人口袋里翻找東西吃”的精神。只有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并加深領會靈活運用,才能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緊密結合起來。
最后,要探尋和掌握各種學習方法。比如,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提出“提要鉤玄”法,先弄清文中要義,后生發(fā)開去;清初學者陸世儀提出“走馬觀花”法,先“觀其大意”,選出合適書籍后再精讀,等等。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等常采用“交替學習”法,即學習研究一個學科有了視力和大腦的疲勞時,便及時更換另一個學科。著名作家老舍則提倡“快速瀏覽選擇記憶”法,即讀得很快,撿最主要的記。為加深對選擇記憶法的印象,我們還可以舉一個愛因斯坦的例證。有記者曾向愛因斯坦咨詢物理學上一個常識性數(shù)據(jù),沒想到他的回答是:“不知道?!笔潞?,愛因斯坦誠懇地對人解釋說:“我確實不記得那個數(shù)字”,“我沒有必要浪費自己寶貴的精力。只要在百科全書里面一翻就能翻到的數(shù)字,我從來不去記它。”其實,人的大腦如同容器一般,里面裝的雜物多了,更有用的東西便無法裝放。當然,學習方式方法多種多樣,最重要的是在實踐中摸索形成適合自己的。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理論上的成熟,是一個政黨成熟的重要基礎和標志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面臨的根本任務,而要改造世界必須先認識世界。理論上的成熟,是一個革命政黨成熟的重要基礎與標志,同時也是黨的干部成熟的重要基礎與標志?,F(xiàn)在,在一些單位和干部中,不僅讀書不成風氣,鉆研理論的風氣更是淡薄。曾子在《大學》中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此,我們往往記得比較牢,但又往往忽視曾子下面的論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笔裁词歉裎?格物就是要把物質(zhì)分分類,就是要認識、掌握事物的本質(zhì)與規(guī)律,這也就是要重視掌握正確的理論。康德曾說:“我所敬畏的只有頭頂?shù)男强张c心中的道德律?!边@里所說的“頭頂?shù)男强铡保艺J為可以理解為,除自身之外的客觀物質(zhì)世界運動的自在規(guī)律。16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分別在30歲和28歲時就寫出了《共產(chǎn)黨宣言》,揭示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必然趨勢,難道我們現(xiàn)在反而要回避或者是疏遠理論?
讀書,是把別人的直接經(jīng)驗變?yōu)樽约旱拈g接經(jīng)驗的過程,是人對事物認識過程中不斷增進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在閱讀不同書籍的過程中,在把不同人的直接經(jīng)驗轉(zhuǎn)變?yōu)樽约洪g接經(jīng)驗的過程中,結合在實踐中自己積累的直接經(jīng)驗加以思考和比較,汲取別人豐富的營養(yǎng),升華自己的思想認識,無疑十分有助于增強自己的感性認識,并由此能動地發(fā)展到理性認識,從而完成由感性到理性之辯證唯物論的一個認識過程。
我們并不反對為消遣而讀書,但作為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提升自己學習的境界。讀書,既要刻苦鉆進去,更要善于浮出來。這也如歌德所說:“經(jīng)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比绻钚懈鞣N各類的教條主義,僅作書本的俘虜,而不能弄懂和駕馭書中的事理,那便如明人李贄所言:“書能誤人。”地球與社會是一個有著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我們需要從各個不同學科作為切入點,去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與規(guī)律。只有真正掌握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目光才犀利,才有穿透力,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透過端倪看發(fā)展。當前,國際國內(nèi)出現(xiàn)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但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并未過時。廣大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只有通過學習,不斷提升到對事物規(guī)律性的認識,才能把自己理想信念的堅實基礎扎根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這塊“磐石”上,也才能始終把握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否則,理論思維上便會出現(xiàn)漫不經(jīng)心和雜亂無章的現(xiàn)象,這樣決無助于確立正確的政治信念。
讀好“社會”這部無字大書,是學習的一個重要階段
現(xiàn)實的太陽最明亮,真正多彩多姿的是生動活潑的現(xiàn)實世界。我們常說,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常青,就是這個道理。人民群眾的實踐,才是我們各個學科、各種學問的源頭活水。因此,要十分重視閱讀“社會”這本無字大書。深入實踐、深入群眾、深入基層,了解群眾的情緒,傾聽百姓的呼聲,向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求真知、求學問。毛主席曾提出“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等著名論斷。陳云同志也特別強調(diào),在讀書和實踐的過程中,一定要“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在讀書和使用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著力克服教條主義、經(jīng)驗主義和奴隸主義。從一定意義上講,盡信書不如無書。不論是學習政治理論,還是自己的專業(yè)理論,我們都要尊重知識,尊重權威,但決不能迷信知識,迷信權威。真理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達到檢驗和發(fā)展,而社會實踐正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重視讀“社會”這部無字大書,并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學習的一個重要階段。但如果只到此為止,這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說來,僅僅是完成了并不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于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是在于如何拿這種對于客觀規(guī)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這就是學以致用,也是檢驗理論和發(fā)展理論的過程,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繼續(xù)。因此,要把讀書和向社會實踐的學習貫穿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一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的過程之中。
學以致用,首先可以用來改進我們自身的學習。通過不斷提高對學習重要性、迫切性的認識,不斷改進學習的方式、方法,及時調(diào)整學習的內(nèi)容,使學習取得應有的成效;學以致用,又用來指導我們的工作。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發(fā)展、國內(nèi)改革任務日益繁重的情況下,更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加強有針對性的學習。從一定意義上講,各級領導干部理論水平的高低,戰(zhàn)略運籌能力如何,決定著黨、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的安危;學以致用,還可用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方式。經(jīng)濟全球化和國內(nèi)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文化多元化的形成等,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越來越大。廣大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在8小時外的活動如何安排也日顯重要。在改革開放日益發(fā)展的新形勢下,面臨各種考驗,只有通過學習進一步確立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的影響,過好“金錢、權力、美色”關,增強分辨理論和政治是非的敏感性,提高運用黨的基本理論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尤其各種重大問題的能力,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的振興作出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