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主和公民訴求表達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二是通過其他形式和途徑。其中,信訪,即采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機關處理,就是一項重要方式和途徑。因此,信訪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減壓閥”,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
群眾如果感覺到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犯,或者受到了不公正對待,一般首先會想到通過信訪途徑尋求問題的解決。如果信訪渠道是通暢的,他們就不會也沒有必要采取過激的手段來維權;反之,如果信訪渠道不夠通暢,群眾的合法合理訴求不能經由正常途徑得到滿足,其中部分人就可能采取過激手段,這樣一來社會和諧乃至社會穩(wěn)定就可能受到影響、遭到破壞,所以信訪渠道的通暢與否,事關群眾的合法合理權益能否得到尊重,同時也與社會和諧與穩(wěn)定密切相關,信訪渠道通暢的重要性怎樣強調都不為過。
隨著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和公眾民主觀念的增強,公眾將越來越多地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政治,表達利益訴求,反映意見和建議。為了構建和諧社會,我們應當在觀念層面上提高認識,正確定位信訪的功能,我們其實并不缺乏包括信訪在內的社會矛盾減壓制度,關鍵在于要通過嚴格的吏治管理避免相關制度形同虛設,通過嚴厲的責任追究使相關制度的功能真正得到有效發(fā)揮。信訪制度是如此,其他領域工作同樣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