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問制問
有一次,英國一家電視臺的記者采訪梁曉聲,并要求梁曉聲毫不遲疑地回答他的問題。梁曉聲點頭認可。誰知,記者的問題是:“沒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會產(chǎn)生你們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來究竟是好還是壞?”梁曉聲意識到自己上當了,他立即反問:“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就沒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而著名的作家,那么你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好還是壞?”
巧作類比
在紐約國際筆會第48屆年會上,我國作家陸文夫演講后,有記者問道:“陸先生,請問您對性文學怎么看?中國人怎么樣看西方人的性解放?”陸文夫輕松自如地說:“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禮品時,往往當著別人的面就打開來看。而中國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離開以后才打開盒子。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标懳姆虻拿畲?,贏得了聽眾熱烈的掌聲。
歸謬反駁
著名作家劉紹棠到國外訪問,一位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劉先生,聽說貴國進行改革開放,學習資本主義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和管理方法,這樣一來,你們的國家不就變成資本主義了嗎?”劉紹棠反戈一擊:“照此說來,你們喝了牛奶,就會變成奶牛了?”
有意偷換
作家諶容1986年應邀訪美,在一所大學演講時,一個美國人向她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聽說您至今還不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那么,您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私人感情如何?”諶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確實還不是中國共產(chǎn)黨員,但我的丈夫是個老共產(chǎn)黨員,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幾十年,至今尚未有離婚的跡象。可見,我同中國共產(chǎn)黨的感情有多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