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景觀圍墻的出現(xiàn),美化了街區(qū)的面貌,提升了街區(qū)的品味,傳承了歷史、彰顯了傳統(tǒng),使西津渡更有特色和魅力。
粉墻、黛瓦、小橋、流水、人家,是江南詩意般居住環(huán)境的真實寫照。千百年來,成為多少人的夢中家園。
墻作為分割、圍合空間的重要建筑符號,屋主和工匠是費了不少心思。比如圍墻,或是開出形形色色的漏窗、花格,墻下植以桃李修竹,就是一個精致小巧的院內(nèi)盆景。或是整個兒一抹粉墻,墻根綴以幾叢時令花卉,四季盛開。家庭富足考究些的人家,在檐下畫些圖畫,山水風景、戲文人物、花鳥蟲魚,賞心悅目。不過,漏窗也好,壁畫也罷,這些墻上風景都是院內(nèi)自家人看的,外面局外人沒有這個福分享受。
歷史發(fā)展到今天,江南民居的粉墻特色世世代代傳承沿襲下來。所不同的是,美化墻壁的形式由屋墻變成了圍墻,內(nèi)墻變成了外墻,許多私人庭院和園林及住宅小區(qū),還將美化圍墻當作展示建筑風貌和文化品味的重點、賣點、看點。比如鎮(zhèn)江西津渡歷史街區(qū)的圍墻。
在蒜山游園西半邊,有一段40余米的景觀長廊,該長廊有的一面透空,有的兩面透空,但兩面透空的一面,相隔一米必然有一面圍墻擋著,這一米的空間種些竹子花草之類的植物作為景觀點綴。在這些圍墻上開著各種形狀的漏窗,有四方形、五角形、六角形、扇形。漏窗內(nèi)部用小瓦或望扳磚制作成各種紋飾,有魚鱗、十字花、沙鍋套等花飾。游園的長廊迂徊曲折,半廊、全廊、半透、全透的手法,使單調(diào)的長廊得到暫歇和變化,其立意是要為人們營造一個幽靜的環(huán)境。設(shè)計巧妙的漏窗起著對景、框景、透景、步移景換、通風采光的作用,使園中景色與廊內(nèi)空間重疊交錯,園內(nèi)趣味與建筑空間交相輝映,意趣超妙。
又如西津雅苑的圍墻,在鎏丹閣與集雅齋之間有一小院落,院落中栽種了幾叢黃金竹,兩幢建筑之間有一圍墻,墻上開一漏窗,這是處理墻面的重要創(chuàng)作。
從利群巷通過漏窗朝里觀望,可以看到虛實對比、明暗對比及光影效果,使以亂磚清水為主的墻面變化萬千、妙趣盎然。同時,漏窗在這里又起著通風的作用,實有引人入勝的趣味性。另外,無論是從集雅齋東門右側(cè)的漏窗看庭院,還是從集雅齋圓形北門觀外景,無不起著對景、框景、步移景換的作用。漏窗、洞門在這里溝通了曲折的室內(nèi)外空間。使園中景色與室內(nèi)空間重疊交錯,園林趣味與建筑空間交相輝映,意趣超妙。人的視線可從一個空間穿過洞開的空窗看到另外一空間,或是多層空間,空間與空間互相滲透,層次富有變化,從而加強了景的深遠和不可窮盡的感覺。
位于救生會東側(cè)的圍墻也很有特色。在這堵圍墻上,鑲嵌著六方石刻畫,畫面是由著名畫家戴敦邦教授畫的有關(guān)西津渡歷史史實的內(nèi)容:有三國時期周瑜和諸葛亮二人共謀破曹大計時的場景;有三國魏文帝南望長江慨然嘆息的畫面;有南宋鎮(zhèn)江郡守蔡洸在西津渡建造大船救生的歷史……在這里,人們可以欣賞玩味,從中了解西津渡重要的歷史事件,更可以透過畫面去品味獨特的津渡文化的魅力。
諸如此類的圍墻,在西津渡歷史街區(qū)有很多處,這些景觀圍墻的出現(xiàn),美化了街區(qū)的面貌,提升了街區(qū)的品味,傳承了歷史、彰顯了傳統(tǒng),使西津渡更有特色和魅力。它在展現(xiàn)人們的精神追求、文化取向、審美層次的同時,還傳出這樣的信息,國人的封閉自異的心態(tài),正在向開放創(chuàng)新轉(zhuǎn)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