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靜
老老實實埋頭工作的人,似乎總沒有那些上躥下跳、見風使舵的人出頭的機會多。你可以說他們口碑不好,但卻得到了實惠。人品與業(yè)績,到底哪個重要?相信任何的職場專家也不能一概而論?!安粨袷侄巍焙w的范圍很廣,包含從白到灰又到黑的光譜中的各種行為舉止,從編些不傷人的白色謊言,到采取富于進攻性、讓人不舒服的灰色做法,到真正為自己而犧牲別人,甚至眾人的利益的黑色卑劣行徑,還是要具體情況來具體分析的。但前提是,做人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準則在職場同樣適用。
在外企做過多年的人都知道,公司開人,最沒商量的就是犯了“誠信”方面的問題(當然要有真憑實據(jù)),別的問題,比如表現(xiàn)、做法、業(yè)績,都還可爭論。
在職場中,確實有些非常規(guī)的“不擇手段”的做法,讓我們找到捷徑,甚至事半功倍。比如Sex & the City(欲望都市)中那個律師Miranda在公司組織的棒球賽中因為自己是單身,被當成了女同性戀,而她的大老板的太太恰好想給自家的社交圈子中加一些女同性戀伴侶。就請Miranda和她的“伙伴”赴家宴,Miranda則將錯就錯,她說:“我下決心要成為這家律師所的合伙人,即使是同性戀的合伙人?!钡诩已缃Y束時,她對大老板坦言,她不是同性戀者,這樣做只是為“bend your ear over my work”(讓你了解我的工作),老板說:“shrewd move,no harm”(這招真精,但無礙)。
白色區(qū):在超出工作范圍的細微小事上下工夫
所以像這種有些“投機取巧”成分、但并不傷人的不擇手段,還是可以斟酌使用的。要在職場中發(fā)展,確實需要有專業(yè)能力和業(yè)績作為“過硬”的基礎,但也需要和老板與同僚建立信任和情誼。而有些適度的私下的接觸是增進老板對你的個性、風格了解的好機會。
記得很多年前,我在外企當雇員時一次在上海舉行完新聞發(fā)布會,從歐洲來的老板聽說我要和同事去逛街,問我能否幫他買那種一面是絲綢、一面是羊絨的圍巾。當時是夏天,上海買不到他要的東西。但我心里一直記得這事,隔了半年他來京時,買到他要的東西送到酒店。他很感動,后來在我職業(yè)發(fā)展路上的關鍵時刻,他給了我重要的指點。
其實就是這樣的一些不拘泥于工作條框的細微小事,卻能促進人心之溝通,和老板建立友好的個人聯(lián)系與信任。當然,分寸要靠個人把握,至少對我,這種友誼與信任已經(jīng)能對我的工作或進步產(chǎn)生足夠的積極影響,沒必要走得太遠。
灰色區(qū):用令人瞠目比較出格的方式爭取機會
以上所說的還基本上屬于“不擇手段”中最初級、低調,通常不會讓別人產(chǎn)生明顯感覺的行為。接下來就到了“不擇手段”的第二個階段,即一些進攻性很強的、雖然不怎么直接損害別人利益,但屬于令人瞠目、比較出格、讓人不舒服的行事。
比如某大公司實習生Stella未經(jīng)邀請,就闖進了公司高層員工出席的一個晚宴,而且她故意接近老板,并“一不留神”把紅酒灑在了他的膝蓋上,一切從此開始。
其實,Stella這么做,確實沒礙別人事,沒搶別人機會、沒砸別人飯碗。
那么其他人怎么看她?據(jù)該公司某高層的回憶,Stella有一點兒笨拙,并不完全明白身處公司應當如何謹慎與優(yōu)雅”,但她“讓人耳目一新,因為她無所畏懼,有著迷人的天然自信?!倍聜儎t“對Stella的行為感到不舒服?!?/p>
該高層的評價客觀中肯。在職場中,西方的“謹慎和優(yōu)雅”同咱國人推崇的“分寸”類似,的確非常重要。Stella采取的這招確實是大膽而有風險,盡管風險總是和機遇相伴,但事先還是要考慮后果,因為這種明顯具有攻擊性的舉止,會引起別人的不安,和未來對你的壓制。設想,如果Stella沒有一步登天,那她可能面臨來自同事的敵視和直接上司的警惕,不過幸好她當時只是實習生。
所以在考慮采用這階段的“不擇手段”時,要謹慎從事,開始時要把后果想清楚,并開動腦筋,考慮能否有更加自然,不引人注目的時機和方式讓自己捕捉并把握到機遇。
黑色區(qū):奪走別人機會,損害別人利益
憑良心說,中級階段的“不擇手段”至少沒有傷害別人利益,還可酌情采用。但到第三階段,那可是真正的“不擇手段”,真是要奪走別人的機會,損害別人利益。
記得很多年前,我剛加入一家跨國公關公司,看到內(nèi)部刊物上有一漂亮女士,就問同事這是誰,同事急忙擠眉弄眼,暗示我別讓老板聽見提她,小聲說老板很恨這位前員工,因為當時,老板有一挺靠譜的業(yè)務伙伴來中國,并想雙方聯(lián)合拓展業(yè)務,讓這位女士去陪同,結果這姐姐一不做,二不休,把這合作伙伴搶走,自己和人家成立合股公司了。
因為只是上帝才能評判人,所以,我們不評論這位女士的行為,而是分析這事。這對她在多年前,市場還不那么繁榮時,能為自己引進外資當老板的確是很好的機會;而對當時的老板來說,丟失了生意,讓自己器重的員工涮了確實非常郁悶,有苦說不出。
雖然現(xiàn)在競爭激烈,各種手段百出,但大的趨勢還是企業(yè)更加注重價值觀、合規(guī)和社會責任。比如,一些國際品牌化妝品說明書都特別強調其原料(乳木果什么的)來自和非洲人民的公平貿(mào)易。所以,即使采取不算違法,但確實有道德爭議和問題行為的職場人,在很多雇主看來很難接受。想以上提到的那位女士,好像后來也一直在自己做,這樣可能對她更好,要不哪個知情的雇主在聘用她之前都要想想,是否敢用這么能耐的人?
所以,總結起來,這個階段的“不擇手段”最好還是不要輕易地用。因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覺得自己欠別人的,自己的心里怎么能充滿燦爛陽光呢?
(摘自《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