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建
“問題”是課堂的生命,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教學內容問題化,實際上是將“定論”形式陳述的材料,轉化為引導職校生探究“問題”的形式,變被動吸收式學習為主動探求式學習。教學內容問題化的關鍵是真正挑起職校生認識上的矛盾,形成“認識沖突”,使處于“問題”情境中的職校生產生強烈的追本求源的欲望,引導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地建構知識、發(fā)展智慧與能力。
一、教學內容問題化的理論依據(jù)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學習者借助他人的幫助和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知識。學習者在實際情況下利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jīng)驗去同化、順應當前的認知內容?!扒榫啊?、“協(xié)作”、“對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耙饬x建構”是指把握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以及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而其中的關鍵是“以問題為核心來驅動學習”。建構主義所闡述的學習就是基于真實問題情景下的探索、學習的過程,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問題構成了建構主義學習的核心。
二、職校歷史課堂教學內容問題化的方法初探
1.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方式
課程設計的關鍵是通過提出適當?shù)膯栴}激發(fā)職校生思考。傳統(tǒng)的課程設計方式是,各種問題圍繞專家認可的答案提出并展開,在這種情況下,職校生原本具有的、自由探尋知識的沖動被壓制,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被摧殘,主動探究的意識被扼殺。新課程設計方式要求職校生不唯書、不唯上、不滿足和不局限于教材已有的結論,在預習教材的基礎上,敢于大膽地提出質疑,并產生一種主動探究歷史真實的欲望,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地尋找答案。
新課程設計方式就是要求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評意識和懷疑精神,贊賞他們具有獨特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2.注重培養(yǎng)職校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職校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職校生心理造成一種懸而未決的求知狀態(tài)。探究“問題”必須要有問題意識。例如,針對蘇聯(lián)解體的史實,有的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為什么中國的社會主義政權能夠存在?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何啟示?問題意識能夠激發(fā)職校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問題意識還會激發(fā)職校生勇于探索、創(chuàng)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培養(yǎng)職校生的問題意識,首先需要教師營造和諧的氛圍,職校生可以無拘無束地提出問題;其次,要求職校生關注現(xiàn)實社會和自然的真實問題,學以致用,探究自然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第三,兼顧職校生的先驗概念,找準職校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問題設計做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3.注重設計發(fā)散類、探究類的問題
從問題涉及的內容來看,把問題類型分為四類:第一,判斷型問題,指對歷史事實、概念、結論等做出判斷或識別的一類問題,代表性詞語有“對不對”、“是不是”;第二,敘述型問題,指對歷史事實、概念、結論等加以陳述和說明,代表性詞語有“是什么”、“怎么樣”等;第三,探索類問題,指對歷史事物發(fā)生的條件與原因、條件與條件之間、原因與結果之間等關系進行綜合分析的一類問題,代表性詞語有“為什么”等問句;第四,發(fā)散類問題,指從多角度、多方面、多領域去認識歷史事物,可設計“對……你有怎樣的評價”等類型的問句。前兩類問題是封閉性問題,直接影響到職校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揮,但對于促進學習和強化記憶歷史基礎知識仍具有一定的作用。后兩類問題的最根本問題是答案不惟一,對于培養(yǎng)職校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
4.注重問題設計的廣闊性、價值性、層次性
問題的廣闊性是指問題所涵蓋的內容能輻射到整個專題,又延伸聯(lián)系到古今中外,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探究性學習空間。
問題的價值性是指問題能引發(fā)思考,是學習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包括重大的歷史事件、人物、基本的歷史概念和結論等。只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聯(lián)系熱點的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如針對今年新疆“7·5”事件,可設計問題“結合史實,談談你對民族問題的認識”。
問題的層次性是指圍繞某個總“問題”的解決,而設計一些子“問題”做鋪墊,來降低思維難度。其基本點是把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解決子問題,逐步消除初始狀態(tài)與目標狀態(tài)之間的差異,從而獲得問題的解決。除此之外,還要兼顧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問題的設計要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層面上獲得成功。
(作者單位:江蘇省銅山縣職業(yè)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