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海 朱莉麗
(于都縣水務局,江西 于都 342300)
如何確保工程長期發(fā)揮效益,思想認識是關鍵。調查發(fā)現,“重建輕管”的現象和意識仍然存在,表面上很重視,但在具體如何操作上卻沒有動作,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不去探索如何解決。
由于宣傳工作不到位,農民安全用水意識和參與、支持項目建設與管理的積極性還不是很強。有些地方老百姓把看上去清潔的水等同于安全、合格的飲用水(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認為自來水又要交錢,又不如自家的井水好喝,導致建好的自來水卻沒人喝,這從各典型工程中設計供水規(guī)模大都遠大于實際供水規(guī)模式可見。水價制定過程中,未充分考慮群眾的意見,群眾的參與度不夠理想,群眾對水價制定過程不夠了解,未能很好體現政府在公共產品管理上政策傾向的公平性和公開性,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群眾對水價的接受程度,也影響到工程今后的水費收繳工作。
在工程建設期各地均設立了以水利部門為主,衛(wèi)生、發(fā)改、財政、審計等部門為輔的專門負責建設管理的機構,這種形式在建設時期是比較可行,利于凝聚合力,加快推進,但對于工程的運行管理就會形成“多頭管理”狀況。雖然從國家的層面上有明確農村供水工程的管理由水利部門負責,但現實是,由于農村供水工程規(guī)模相對較小,單位制水成本較高,往往不能組織高水平的管理部門只能委托或承包給個人管理,而較大規(guī)模的供水工程卻由于種種原因由其他權利部門或單列管理,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并未理順。
飲水安全工程建后運行管理需要資金支撐。但有相當數量的村級分散式供水工程及部分小規(guī)模集中供水工程經營收入偏低、運行成本偏高導致財務收支難以平衡,水費的收取,尚不能徹底解決工程的運行費用。
調研反映,無論是在縣(市)管理層面還是具體工程層面,管理制度不夠健全、落實程度不夠等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不少工程的管理維護人員沒有經過專業(yè)培訓,業(yè)務素質和管理能力較低,不能適應日常工程維護和飲水安全管理的要求。特別是個別村級分散式供水工程缺乏專業(yè)的管理人員,造成運行過程中出現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管理制度沒有,或不健全、不完善。
早期建設的解困項目,尚有不少未安裝消毒凈化設施,直接取用山塘水、山溪水、河水,經簡單沉淀過濾后供水飲用,有安全隱患。個別工程因運行經費、觀念、用戶習慣等因素,消毒凈化設施安裝了,但經常不使用。水質監(jiān)測工作尚未規(guī)范。村級分散式供水工程大都未能就水源水、出廠水、龍頭水實現定期、定時、定點的水質監(jiān)測工作,以及突發(fā)事件時增加水質監(jiān)測次數機制。農村水源多而雜,影響水源的因素復雜,末梢水質受農田的農藥、人畜糞便、生活生產污水排放等二次污染的影響較大,水源保護較為困難,監(jiān)測工作量大難度高,安全保障率還較低。
利用國家逐年加大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投資力度的有利契機,調動多方面的積極因素,建立財政投入和社會融資相結合的投融資體制,多渠道籌集社會資金,加大項目和資金的爭取力度。地方政府配套資金采取政府支持,社會引資及出臺一些優(yōu)惠政策,如“占地不征用、青苗不補產、樹木不賠償”等多種方式擴大資金來源,確保項目建設所需的資金足額到位,提高資金使用率。
進一步探索和總結已建安全飲水工程有效和最佳的管理模式,要克服以往“重建輕管”的思想,確保供水工程管理權屬。真正達到“修一處工程,明晰一處產權,核定一個合理水價,服務一方群眾”的目標。根據已建人飲工程的管理運行情況,水利部門統(tǒng)一建設、管理的工程供水充足,檢查維護好,工程效益高,為此,工程建成后所有權屬水利局,經營權歸水管站或用水協(xié)會,要求做到有管理站、有技術檔案、有水源設施和工程保護措施,建立和健全各項管理制度,理順產權關系,明確管理主體和管理責任。加強對已建工程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和管理技能,以適應管理工作不斷發(fā)展的需要,不斷轉變管理理念,提高服務水平。
成立專門的工程領導小組,設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項目部,確定專人負責人飲工程的立項、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與管理。同時,成立農民用水戶協(xié)會,負責供水工程的運行管理,使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組織水利、物價等相關部門,對全縣農村飲水安全水價進行一次調查論證,重新核定水費收繳標準,堅決取消不合理的收費項目,規(guī)范收費行為。通過核實,使供水水價根據不同供水形式基本上統(tǒng)一在一個水平上,統(tǒng)一管理水費收繳,統(tǒng)一管理工程設施維修。按照計量供水、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優(yōu)質優(yōu)價、公平負擔的原則合理確定水價,并根據供水成本、費用及市場供求的變化情況適時調整,實行水價聽證會制度和公示制度,以保證農民普遍能夠承受得起,防止層層加價,增加農民負擔。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既是一項德政工程,又是一項富民工程。工程建成后,要根據各工程的供水規(guī)模,一是建成立健全管理體制機構,實行專業(yè)化、行業(yè)化管理,使已建工程切實發(fā)揮效益,保障群眾飲水;二是建立健全各種管理制度,以制度規(guī)范管理行為,以制度或辦法管理工程,使工作有章可循,以制度保障工程良性運行;三是確定合理水價,在確保工程正常運行的基礎上慎重考慮農民群眾的承受能力,既要讓農民吃上安全水,也要讓農民吃得起安全水,既有利于工程運轉,又要減輕農民負擔;四是強化責任主體,“三分建七分管”是工程長期發(fā)揮效益的辦法,建成是基礎,管好才是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只有建管并舉才能達到工程的預期目的。
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安全飲水、節(jié)約用水、健康用水的意識,教育農民牢固樹立水是商品的意識,不斷提高工程效益,強化安全飲水工作的宣傳力度,以點帶面,廣泛宣傳,推動工程運行管理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建設。
農村飲水工程與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充分落實好這一“惠民工程”,將農村飲水安全建成讓群眾滿意,讓群眾放心,名符其實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1]李明孝,孫松林,汪思蓓.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問題探討[J].節(jié)水灌溉,2009,(01).
[2]徐永亮.靈武市農村飲水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信息,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