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清金 倪 莉 邱曉輝 張 雯
?
新型雞骨泥掛面的研制*
黎清金 倪 莉 邱曉輝 張 雯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
該文將雞骨泥添加至老少皆喜好的掛面,利用骨泥中的高鈣,制成了營養(yǎng)豐富、含鈣高的健康雞骨掛面。一方面將實現(xiàn)從日常膳食中強化鈣,另一方面將填補國內(nèi)花色掛面市場的空白。文章著重探討了骨泥面面團改良劑的最佳配比,使用復合磷酸鹽、CMC-Na、碳酸鉀及食鹽組成的復合面團改良劑改善雞骨泥掛面的品質(zhì),確定骨泥掛面的最佳配方為:特一等面粉100%、雞骨泥5%、復合磷酸鹽0.35%、CMC-Na 0.18%,碳酸鉀0.3%、食鹽1.8%及水30%。制成的雞骨面經(jīng)檢測,較普通掛面有較高的鈣、磷和蛋白質(zhì)含量,其中鈣含量356mg/100g、磷含量260mg/100g、蛋白質(zhì)含量11.05%。
雞骨泥 掛面 改良劑
國內(nèi)肉雞生產(chǎn)加快,隨之而來大量鮮雞骨富集。雞骨雖然是加工的下腳料,但仍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本文對雞骨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測定,數(shù)據(jù)表明,雞骨泥同雞胸肉一樣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其鈣含量是牛奶的40倍,鈣磷比2.68:1。有研究認為,2:1左右的鈣磷比有利于人體腸胃的吸收[1]。因此,對雞骨的綜合利用成為一個研究的熱點。開發(fā)出具有骨香、富鈣營養(yǎng)食品,市場前景廣闊。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可分為兩個方向:(1)將雞骨泥作為部分肉原料替代物添加至食品中,制作如雞肉脯、火腿腸、麻花等[2-4];(2)水解雞骨泥,制備動物水解蛋白[5-6]。本文選擇不受地域限制、南北方人們皆喜好的掛面,添加新鮮雞骨泥,制作骨香濃郁、耐煮勁道的鮮骨掛面。
速凍白羽雞腿骨;茉莉花特一等面粉;試劑為實驗室分析純、化學純或國家標準食用級。
絞肉機;循環(huán)式膠體磨;高壓滅菌鍋;電子天平;磁力加熱攪拌器;馬弗爐;超純水機;電熱鼓風干燥箱;電熱恒溫水浴鍋;水分快速測定儀;制面機;半微量凱氏定氮裝置;索氏脂肪抽提器。
2.3.1雞骨泥的制備
速凍雞腿骨→2℃~5℃冷藏室解凍→加適量水高壓蒸煮(0.1MPa,20min)→粗磨(過絞肉機2mm擋板)→細磨(膠體磨100μm)→ -18℃冷凍保存。
2.3.2骨泥成分分析
選用未經(jīng)高溫蒸煮的剛解凍的雞腿骨經(jīng)粗磨所制得的生骨泥。
2.3.3成分測定
(1)水分:水分快速測定法
(2)粗脂肪:索式脂肪抽提法
(3)粗蛋白:半微量凱式定氮法
(4)鈣:EDTA絡和滴定法
(5)磷:鉬藍比色測定法
(6)氨基酸:氨基酸自動測定法
2.3.4掛面質(zhì)量評價方法
(1)烹煮損失: 烹煮損失表示面經(jīng)烹煮后干物質(zhì)的減少。10g掛面在500mL沸水中煮至最佳烹煮時間的面湯放至常溫后,轉(zhuǎn)入500mL容量瓶中定容混勻,吸取50mL面湯入250mL燒杯中,在電爐上加熱至微干,補充50mL上述面湯繼續(xù)加熱至杯中余10mL面湯左右,將燒杯移入105℃電熱鼓風干燥箱中干燥2~3h,至恒重,冷卻后稱重。
2.3.5感官評價
烹煮后掛面的食味品質(zhì)包括表觀狀態(tài)、色澤、硬度、彈性、粘性、光滑度、口味等項指標,均是感官品嘗評分值[7]。
對雞骨進行了主要營養(yǎng)成分測定和氨基酸含量測定。由表1可見,雞骨泥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為蛋白質(zhì)、脂肪、礦物質(zhì),其中蛋白質(zhì)含量與肉類相近,且雞骨泥脂肪含量比豬骨低,鈣磷比2.68:1。由表2可知,雞骨泥中氨基酸含量高,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豐富。
表1 營養(yǎng)成分比較表
注:表1中雞骨有關數(shù)據(jù)為本實驗測得;雞胸肉有關數(shù)據(jù)引自中國預防醫(yī)學科學院營養(yǎng)與衛(wèi)生研究所編《食物營養(yǎng)成分手冊》;豬骨有關數(shù)據(jù)引自食品科學雜志相關報道[8]。
表2 氨基酸成分分析表
3.2.1加水量的確定
加水量在制面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水分不僅可將沒有可塑性的干粉轉(zhuǎn)化為有可塑性的濕面團,并且在預糊化過程中促進淀粉α化。水在掛面烘干過程中作為熱介質(zhì),促進熱量的傳遞和內(nèi)層深化,用水量過大或過小都會在烘干過程中造成斷條、酥條。掛面的加水量一般在22%~38%之間,面團含水量(包括面粉所含水分,和面所添加的水分等水分總和)保持在36%~45%。由于雞骨泥中含有較高的水分,在散粉中加骨泥后水分的添加量需要探討。本實驗加水量以達到面片切條時不粘結(jié)為依據(jù),在前期實驗確定特一等面粉100%,雞骨泥5%、食鹽1.8%的基礎上,對水量的添加進行單因素實驗,結(jié)果見表3。由表3確定加水量為30%。
表3 加水量對比
3.2.2鮮雞骨泥面配方正交實驗
選用三因素三水平,在特一等面粉100%,碳酸鉀0.3%、食鹽1.8%及水30%的基礎上,對雞骨泥、CMC-Na、復合磷酸鹽進行正交實驗,以感官評定和烹調(diào)損失率為指標。
表4 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
表5 正交實驗數(shù)據(jù)及極差分析
(續(xù)表5)
K2ˊ17.4615.7415.9316.94 K3ˊ16.6316.3815.9517.12 k1ˊ5.315.966.045.32 k 2ˊ5.825.255.315.65 k 3ˊ5.545.465.325.71 Rˊ0.510.710.730.39 最優(yōu)A1B2C2D1
根據(jù)正交實驗極差分析,由R可以得出各因素對掛面感官品質(zhì)的顯著性排序為A>B>C,說明骨泥添加量對掛面的感官品質(zhì)影響較大,從掛面感官品質(zhì)考慮,最優(yōu)方案選定 A1B2C3。同理,由Rˊ可以得出各因素對掛面烹調(diào)損失率的顯著性排序為C>B>A,說明CMC-Na對掛面的烹調(diào)損失率影響較大,最優(yōu)方案A1B2C2。綜合考慮兩方案,選用C3感官評定分數(shù)比C2時增加0.97%,烹調(diào)損失率增加0.187%。選用C2感官評定分數(shù)比C3時減少0.94%,烹調(diào)損失率減少0.188%。綜上,最優(yōu)方案為A1B2C3,即最終配方為:特一等面粉100%、雞骨泥5%、復合磷酸鹽0.35%、CMC-Na0.18%碳酸鉀0.3%、食鹽1.8%及水30%。
采用優(yōu)化配方工藝制得的雞骨面營養(yǎng)成分與普通掛面以及大米進行比較,如表6所示。
表6 營養(yǎng)成分比較
注:普通掛面(特一粉)有關數(shù)據(jù)引自CODATA國家理化數(shù)據(jù)總中心,大米的有關數(shù)據(jù)引自中國預防醫(yī)學科學院營養(yǎng)與衛(wèi)生研究所編《食物營養(yǎng)成分手冊》。
由表6可以看出,鮮骨泥面含有豐富的鈣質(zhì),分別為普通掛面、大米的15倍和27倍,按每日進食該鮮雞骨掛面150g,則補充攝入鈣534mg,按照70%的利用率計算,每日補充吸收鈣374mg。加上日常的正常進餐攝取的鈣,能保證每日800mg鈣的安全攝取量。
采用CMC-Na增加了掛面的粘彈性、透明度,改善面團的加工性能。
復合磷酸鹽強化了面筋強度,提高制面得率,防止煮崩和變色;穩(wěn)定堿水中的碳酸鉀,以改善保水性、粘彈性和酸堿緩沖性;六偏磷酸鈉和三聚磷酸鈉、焦磷酸鈉具有一定的防腐都有防腐抗菌作用,以六偏磷酸鈉作用最顯著。碳酸鉀能增強掛面的韌性及延展性,改善制品的加工強度,提高加工耐力,提高面粉中淀粉的糊化粘度,緩和熟度向掛面制品中心的擴展速度,使熟制后掛面堅實,限制α- 淀粉酶活性,改善掛面的爽滑度,并且有防止面體褐變[9]的作用。
通過以上復合面團改良劑的綜合作用,明顯改良了雞骨泥掛面的感官品質(zhì),顯著降低了烹調(diào)損失率(由單獨添加時的10%以上降低到4.6%)。
本課題對雞骨泥掛面進行研制,為雞骨深加工提供了一條新思路。成品水分13.5%,蛋白質(zhì)11.05%,脂肪1.20%,灰分3.08%,鈣356g/100g。若在后續(xù)的工藝改進中采用使雞骨粒度更細的超微粉碎,可增加骨泥添加量,改善骨泥面的風味、增加含鈣量。
[1] 宋俊梅,曲靜然.促進骨鈣生物利用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2,(2):33-37.
[2] 楊珊珊,李汴生,劉偉濤.等.藻糖對雞骨泥肉脯品質(zhì)的影響[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9,(10): 158-161.
[3] 金鋒.香菇雞骨泥火腿腸的研制[J].肉類工業(yè),2009,(6):29-32.
[4] 張雯,楊鵬飛,倪莉.雞骨泥麻花的研制[J].福建輕紡,2006,(11):41-45.
[5] 王曙光,賈士儒,喬長晟.等.響應面法優(yōu)化雞骨泥酶解條件的研究[J].中國釀造,2009,(2):80-83.
[6] 丁小燕,張雯,陳延鋒,倪莉.復合風味蛋白酶水解雞骨泥工藝條件的研究[J].中國食品學報,2006,(6):88-92.
[7] 周顯青,張玉榮.拉面的實驗室制作及評價方法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00,15(4):23-26.
[8] 汪麗明,高敏.骨泥肉營養(yǎng)成分及其系列食品[J].食品科學,1994,(10): 25-27.
[9] 董育紅,吳冰.碳酸鉀對面條品質(zhì)改良作用的研究[J].西部糧油科技,1997,22(1):9-11.
*項目來源:福建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編號:2007N0044)。
張雯,E-mail:zhangwen@f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