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的“命運方程式”
當勒布朗把15秒就能說清楚的事情拉長到1個小時,并說出那個最糟糕的選擇——邁阿密時,各界的口誅筆伐就鋪天蓋地而來:勒布朗做出了職業(yè)體育史上最糟糕的選擇,他可以選擇勝利——去公牛聯手羅斯、布澤爾,選擇野心——去紐約聯手斯塔德邁爾,選擇忠誠——留守克利夫蘭靜待幫手,但他卻選擇了高喊救命,讓韋德和邁阿密人來拯救他……
還沒出道,勒布朗就被拿來與喬丹做比較,而度過兩年的青澀期后,科比又成為他的新標桿。而做出這個決定之后,詹姆斯是不是就此被從歷史最偉大球星的行列中抹掉了呢?
簽約邁阿密熱隊之后,對于詹姆斯來說,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邁阿密不是克利夫蘭,他也不再是一座城市當之無愧的王者——或許比韋德小4歲的詹姆斯過兩年會接管這個位置,但起碼下個賽季不會。
在詹姆斯的籃球生涯中,他只有極少數時候沒有充當領袖——也就是在國家隊的時候。但在美國國家隊的體系中,其實沒有像俱樂部那種非常明確的老大。以2008年那支美國隊為例,基德是更衣室的老大、科比可以在關鍵時刻掌控出手權,可是在大多數時候,無論是詹姆斯、韋德還是保羅,只要他們想出手,沒有任何隊員會對此不爽,即便那次出手有多么不合理——夢八隊唯一的領袖其實是老K教練,而不是任何一名隊員。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詹姆斯沒有任何一次當配角甚至是老二的機會,他能適應這一切嗎?
先來假設一個場景,對陣某隊的比賽中,還剩下最后一攻的機會,熱火落后2分,這個時候,誰來執(zhí)行最后一攻?
在克利夫蘭,壓哨球當然是勒布朗的專利。上個賽季對陣公牛的季后賽,勒布朗半場的壓哨投籃徹底毀滅公牛翻盤的想法……
等等,這個畫面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識?
上個賽季常規(guī)賽,邁阿密對陣新澤西網隊,最后0.1秒,正是韋德的3分出手絕殺了網隊,讓網隊吞下10連敗的苦果。
的確,現在的熱隊已經有了兩位關鍵先生——如果考慮波什在多倫多也上演過絕殺的事實,那么,實際上,邁阿密至少有三個人能執(zhí)行最后一投的任務。這個賽季,出現這種情況,誰將會出手執(zhí)行最后一投?可能性最大的,依然是韋德,因為這是韋德的城市。所以,在絕殺后跳上記錄臺振臂歡呼,并接受全場觀眾膜拜的人,只能是韋德。當看著滿場觀眾都為韋德歡呼不止時,躲在聚光燈之外的勒布朗,會欣然接受這一切嗎?
如果帕特·萊利復出執(zhí)教(至本刊截稿時,熱火的主教練依然是斯波爾斯特拉,但面對這個最好的奪冠機會,萊利復出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就像他在2006年將大范甘迪一腳踢開一樣),以“神算子”的智謀,一定不會浪費勒布朗的絕殺能力。所以,熱隊最后一投的執(zhí)行者人選可能是聯盟最豐富的。但就算勒布朗爭取到了最后一投的權力。熱火之王,依然只能是韋德。原因非常簡單,一座城市是有感情的,一座城市的球迷是有慣性的。所以,加內特激情的怒吼,雷·阿倫神準的百步穿楊,都不及皮爾斯難看的背身單打,因為這座城市已經被那個男人打上了烙印。
邁阿密,對勒布朗來說是一座嶄新的城市,他必須要非常努力,才能在這座城市烙上“LBJ”的印痕。而在克利夫蘭,這一切在騎士抽中狀元簽的一瞬間就已經發(fā)生了。
勒布朗·詹姆斯離開最大的非議,其實并不是他是否忠誠——球員說忠誠,基本上跟開發(fā)商說房價很公平一樣不靠譜。他觸怒公眾最敏感的地方,在于他挑戰(zhàn)了公平這一底線。從紙面上講,熱隊組成了歷史上最豪華的“三巨頭”,且沒有之一。賈巴爾、魔術師約翰遜和詹姆斯·沃西三位狀元的“三巨頭”,雖然聽起來似乎更豪華,但這三位狀元的跨度高達13年,他們中起碼有一個人不在巔峰期;離我們最近的凱爾特人“三巨頭”組成后一年,就拿到了總冠軍,但三個人當時也都超過了30歲。只有邁阿密熱隊的“三巨頭”是由三位當打之年的球星組成。NBA的工資帽及種種交易條款的設立,就是為了防止球星過度集中于某一俱樂部這種情況,防止由于某一球隊實力過度強大而導致冠軍的毫無懸念。而熱火“三巨頭”的組成,恰恰正是挑戰(zhàn)了這一規(guī)則。這才是其他球隊、媒體乃至公眾不能容忍的原因。而最后一個加盟的勒布朗·詹姆斯(偏偏他還是最引人注目的那個),就成為人們發(fā)泄怒火的直接對象。而他尋找兩個全明星隊友的行為,也理所當然的被視為抱大腿的懦夫行為?!癓BJ”的金字招牌眼看就要搖搖欲墜,“皇帝”的綽號,也被人戲謔地改成了“皇后”。
但到了邁阿密,就等于一帆風順、一馬平川嗎?
實際情況可能并非如此,勒布朗看似一片坦途的邁阿密之旅,也許充滿著荊棘。在“三巨頭”占用了邁阿密4300萬的薪金空間之后,邁阿密補強陣容的選擇已經非常小,那些正值當打之年的角色球員降薪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邁阿密很有可能走上波士頓當年的道路——利用冠軍的魅力吸引老將加盟(現在已經成功吸引到了大Z),以及著力培養(yǎng)自己手中的新秀(目前只有查爾莫斯一個)。不過,像帕金斯和隆多這類在2008年為凱爾特人的奪冠立下汗馬功勞的角色球員,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找到的。
在上個賽季,由于勒布朗的威名和他未定的2010之夏,使得勒布朗到很多城市——尤其是紐約這樣的潛在東家,打比賽的時候,都能享受主場般的待遇。而下個賽季,這種情況很明顯不會再發(fā)生,反倒是面臨29座城市狂噓的可能性會非常大。詹姆斯要面臨的心理壓力,可能會超過史上任何一個NBA球員。
選擇邁阿密,在很多人眼里,是一條捷徑,是詹姆斯膽怯和逃避責任的表現??蓪嶋H上,他的確得到了兩個幫手,但在邁阿密建立王朝所面臨的困難,并不見得就會比在克利夫蘭安心等待重建或在紐約聯手小斯來得小。
勒布朗不是臥薪嘗膽的勾踐,他沒有那么決絕地選擇在自己的失敗之地東山再起;他選擇了一條捷徑,一條有更多人幫助他的道路。但他也不是一個只知道高喊救命的懦夫,畢竟邁阿密未來的征程,依然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
關于勒布朗的離開,甚至連NBA的掌門人斯特恩都對其輕率的決定感到不滿:“在ESPN宣布這個決定很草率,他應該先和騎士隊進行溝通?!逼鋵嵥固囟鞯脑捯呀涀銐蚝睢牡匚粵Q定了他不可能說出什么出格的話來。
但是媒體和球迷們可管不了這些——
“現在勒布朗可以從無休止的和科比的比較中解脫出來了,因為他根本就不配和那個人相提并論。”;
“勒布朗·詹姆斯的名字將不會出現在NBA歷史上最偉大的50名球星的行列中?!?/p>
“勒布朗做出了最沒出息的選擇,這個選擇將讓他的歷史地位下降。從來沒有一個如此級別的球星在當打之年選擇逃避?!?/p>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但盡管尖刻的語言或有區(qū)別,但大家的基本觀點是一致的——選擇邁阿密意味著勒布朗·詹姆斯歷史地位的下降,他永遠都不可能得到像喬丹和科比那樣的歷史地位。
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歷史上類似勒布朗這一級別的球星,大多數都會在一支球隊廝守;即使離開,也都是在職業(yè)生涯的巔峰期已過之時,或為追求榮譽(比如馬龍)、或為追求薪水(比如皮蓬)。但也并不是絕對沒有先例:1996年,正值當打之年的奧尼爾西游洛杉磯,是因為魔術老板自己分不清內線和外線到底誰是基石,才給湖人隊撿了一個大便宜。因此,他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叛逃。真正與勒布朗·詹姆斯出走稍微有一些相似的,是1976年賈巴爾從雄鹿交換到洛杉磯。
作為1969年的狀元,賈巴爾的職業(yè)生涯初期,比勒布朗·詹姆斯要輝煌得多。賈巴爾在職業(yè)生涯前4年,就攬到了3座MVP小金人;也將雄鹿這支才成立不久的球隊,迅速帶成了總冠軍級別的隊伍。但隨著奧斯卡·羅伯特森——1970年雄鹿奪冠時賈巴爾最好的幫手的退役,雄鹿隊的戰(zhàn)績也下降到季后賽邊緣球隊的水平。賈巴爾此時越來越覺得和這座城市格格不入。隨后,他申請離開球隊。在眼看留人無望的情況下,雄鹿用賈巴爾交換了湖人的4名球員。此后的事情大家耳熟能詳,賈巴爾在湖人又奪得了5個總冠軍,并在38歲時,成為歷史上最老的總決賽MVP。
無論是哪家媒體或者權威機構,在評選NBA歷史上的10大球星時,賈巴爾的名字都會赫然在列。可是,不要忘記,賈巴爾是在魔術師約翰遜到來之后,才贏得了他的第二枚NBA總冠軍戒指。但沒有人說他抱大腿,也沒有人因為有魔術師這樣的強援而否定賈巴爾的成就。因為,賈巴爾是冠軍——而歷史,只會記住冠軍。
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賈巴爾初到洛杉磯時,是一個相當不招人喜歡的家伙。他的冷傲、孤僻加上這次有些背信棄義的叛逃,都令媒體和球迷覺得他是如此難以接近,自然也不會對他有什么好話。但隨著魔術師進隊,總冠軍一個接一個的到手,人們對賈巴爾的態(tài)度開始有所轉變,到賈巴爾退役前的最后一個賽季——1988-89賽季,無論在哪一個球館,他得到的都是山呼海嘯的歡呼與祝?!驗樗且粋€成功的人,一個獲得了6次總冠軍、6次MVP的男人。
沒有冠軍的人是可憐的。我們這一代人或許還能記住馬龍和斯托克頓賽場上的風光,但是再過10年,“猶他雙煞”的名號可能再無人提起。因為在NBA的榮譽簿上,他們缺少那項最至關重要的榮譽——總冠軍。沒有總冠軍的人最終只能被遺忘。就像以現代球迷的觀點來看,比爾·拉塞爾要遠遠比埃爾金·貝勒偉大一樣。可是倒退50年,他們是同一檔次的巨星,甚至從受球迷歡迎的角度來說,貝勒還要超過拉塞爾。
所以,勒布朗放棄了1.25億的頂薪,背著行囊遠離了自己的家鄉(xiāng),頂著被29個城市球迷唾罵的巨大壓力來到了唯一歡迎他的邁阿密。他只是為了榮譽,為了自己的夢想。從這個角度講,他不應該被如此責罵?;蛟S他的表達方式不夠恰當,但那只是商業(yè)化愈演愈烈的后果,勒布朗只不過適逢其會罷了。而勒布朗也不需背負太大壓力,只要熱火能得到總冠軍,并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王朝,勒布朗·詹姆斯就必將在歷史上刻下自己的名字,獲得與他身份相稱的歷史地位——任何人都無法抹殺。
至于2010年的夏天,只會在歷史上留下一行字:2010年,勒布朗·詹姆斯從克里夫蘭騎士隊轉會邁阿密熱隊。
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