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坪,何 潔,于利子
(1.寧夏固原市畜牧技術(shù)推廣服務(wù)中心,寧夏固原756000;2.寧夏固原市農(nóng)業(yè)廣播電視學(xué)校,寧夏固原756000;3.寧夏固原農(nóng)校,寧夏 因原756000)
因引起泄瀉的病因病機不同,在治療原則的確立和用藥上也各有所異,西藥特別是抗菌素由于容易產(chǎn)生抗藥性,擾亂瘤胃內(nèi)環(huán)境,抑制胃腸有益微生物,造成二重感染和頑固的消化不良,同時在畜產(chǎn)品中殘留量高,而選用中藥治療具有見效快、療效確實、不易產(chǎn)生抗藥性、廉價不易復(fù)發(fā)、有利于人畜安全,臨床治療時要以辨證為主,合理選藥施治。
瀉糞稀薄或如水狀,腸鳴腹痛、后肢踢腹、扭腰、糞便臭味不大,遇冷瀉甚、遇暖則輕,耳、鼻鏡、四肢冰涼,口色淡白,口津滑利,脈沉遲。
多由役后體熱,空腹飲大量冷水,寒濕內(nèi)侵,冷熱相擊,陰寒內(nèi)盛而寒濕傷于脾胃,導(dǎo)致寒凝氣滯。
溫中散寒,健脾利水,行氣活血。
加味二苓平胃散(劑量以250 kg牛為例),肉桂、炮姜各20~40 g、肉豆蔻30 g、蒼術(shù)45 g、炒白術(shù)50 g、陳皮15~20 g、厚樸 35 g、茯苓、豬苓各 45g,共為細(xì)末,開水沖調(diào)一次灌服,一般一劑即可治愈。
瀉糞如漿,赤穢腥臭難聞,或帶血絲、或帶粘液,腹痛不安,頻繁回頭顧腹。發(fā)熱、口渴喜飲,食欲、反芻廢絕,尿短赤,口溫高、口色黃膩,鼻鏡干而無汗,脈洪數(shù),耳尖及體表發(fā)熱,精神沉郁,喜站于陰涼處。重者臥地不起、肛門失禁,里急后重,眼窩下陷,脈細(xì)數(shù),精神極度沉郁,頭頸搭于右側(cè)腹璧。
多因長期飼喂大量精料、食多傷脾、運化傳導(dǎo)失調(diào),水濕內(nèi)聚,久而化熱?;蛲飧惺顭嶂啊⑹钚皧A濕,使?jié)裥盁岫痉e于腸中,損傷血絡(luò),熱腐為膿,故糞中常見大量膿血并有惡臭,腹中疼痛而頻繁努責(zé)。
清熱燥濕、解毒涼血、芳香化濕。
以250 kg牛為例,可用白頭翁60 g、苦參60 g、秦皮50 g、大黃 45 g、白芍 40 g、郁金40 g、側(cè)柏炭80 g、地榆炭 60 g、藿香40 g、甘草 25g,共為細(xì)末 ,開水沖調(diào)一次灌服,一日一劑,連用2~3日。懷孕母牛酌減大黃、白芍、郁金劑量。
糞便稀薄,糞內(nèi)草谷不化,落地?zé)o形,臭味不重,食欲減少、精神萎頓、乏力,臥地懶動,被毛干燥無光、身形漸瘦,肷吊,口色淡白,舌綿無力,脈細(xì)弱。重者骨形外露,肛門松弛難收,鼻寒耳涼,眼窩下陷,食后即瀉。發(fā)病慢、病程長。
多因久病失治而致脾虛中氣不足,使水谷運化無權(quán)、大腸失固,故久瀉不止,脾胃虛弱、清陽不升所以常見低頭耷耳、精神不振、叫聲低而短小。
健脾益氣、行氣和中、淡滲利水。
以250 kg牛為例,可用黨參 45 g、炙芪40~60 g、焦白術(shù) 45 g、山藥50 g 、茯苓 45 g、苡米45 g、山楂60 g、麥芽 60 g、神曲 50 ~70 g、陳皮21~ 30 g、枳殼24 g、升麻45 g,泌乳牛減去麥芽,加萊菔子35~40 g。共為細(xì)末,開水沖調(diào)一次灌服,一日一劑,連用3日。
久瀉不止,糞便落地四濺,天寒愈甚,且泄瀉多在半夜、役后或凌晨發(fā)生。食欲、反芻減少,精神沉郁、臥多立少、低頭耷耳,腰胯無力。喜食異物,腹下、下頜水腫,頑固的糞內(nèi)完谷不化,肛門失禁、糞水外溢,眼窩深陷,皮膚彈性差,多伴有骨質(zhì)疏松,肢體變形,鼻鏡干而發(fā)涼,口色淡白、脈細(xì)弱。
命門之火能蒸運脾土以助脾陽之運化,若命門火衰不能助脾胃腐熟水谷和消化吸收,則脾失健運,腎關(guān)不固,固久瀉不止。而久瀉遷延,損傷脾氣,氣虛日久,脾陽亦虛,使水谷不能運化而完谷瀉下。脾虛而遇凌晨木旺或半夜陰盛使瀉泄加劇,腎主二便,腎虛則下焦失固故肛門失禁,久瀉而成滑瀉。久瀉傷津損液可使眼窩下陷、皮膚彈性降低,脾腎兩虛氣血不足便見口色淡白脈遲細(xì)。此病多由脾虛腎陽缺乏后天水谷精氣的補充以致腎陽亦虛,不能溫煦脾土導(dǎo)致脾腎兩虛之傷精損液證。
溫腎暖脾,固腸止瀉,斂陰補氣。
以250 kg牛為例,可用煨肉豆蔻40 g、五味子40~50 g、烏梅、訶子各40 g、肉桂35 g、黨參40~50 g、黃芪40 g、焦白術(shù) 40~ 50 g、茯苓 、山藥各45 g、附子15~20 g、陳皮15~25 g,共為細(xì)末,開水沖調(diào)一次灌服,一日一劑,連用3~5日。
回頭顧腹,站立不臥,行走困難。腸鳴腹痛、瀉糞酸臭、內(nèi)夾有未消化草谷,瀉后痛減、瘤胃堅實或內(nèi)充滿液體、蠕動減弱或消失。食欲、反芻停止,腹脹、呃氣酸臭,舌垢濁、苔厚膩、脈實數(shù),有過食史??诳省⒈晴R干燥。
多因脫圈脫韁偷食大量小麥、玉米等大量糧食或馬鈴薯等引起,或飼喂大量精料或突然變更草料,使食阻胃腸、傳化失常、氣機阻滯,食滯不化而致。
消積導(dǎo)滯、清熱利濕。
以250 kg牛為例,可用青皮、枳實各45 g、玉片40 g、大黃40~ 60 g、神曲60~ 80 g、麥芽 、萊菔子各50 g、木通40 g、芒硝100 g,懷孕母牛去青皮 、枳實、玉片、大黃、芒硝,加陳皮、枳殼各20~30 g,萊菔子減半。共為細(xì)末,開水沖調(diào)一次灌服,或水煎(芒硝后下)三次,取汁灌服,一日一劑,一般一次即可治愈。
休息時瀉輕、使役時瀉重,日益消瘦、動則氣喘,頜下多有水腫,低頭耷耳,精神倦怠、食欲、反芻減少,舌色淡白、脈細(xì)弱。
勞役過度,損傷元氣,脾虛水谷運化無力致成泄瀉。而泄瀉過度使陽隨津耗,引起正氣虛弱,機能減退,土不生金,母病及子則見肺氣不足之氣喘。
補中益氣、健脾止瀉。
以250 kg牛為例,可用黨參、黃芪各50~60 g、白術(shù) 、山藥各45 g、茯苓 50 g、五味子40 g、烏梅 、訶子各35 g、陳皮、甘草各20 g。共為細(xì)末,開水沖調(diào)一次灌服,每日一劑,連用 2~3日。
上面談了幾種常見泄瀉的辨證治療,除此之外,臨床還有由中毒、寄生蟲、肝氣乘脾及一些傳染病引起的泄瀉,這些泄瀉隨著主證的治療會自然痊愈或稍加治療即可痊愈,故在此不贅。然泄瀉的病因病機比較復(fù)雜,有的同時或先后有幾個病因存在,因此治療泄瀉辨證施治是非常重要的,臨床治療時既要標(biāo)本兼顧,又不要盲目澀腸止瀉,否則會導(dǎo)致污穢不潔之物滯留腸內(nèi),使邪不能去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