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斌發(fā),廖啟武
(湖北省天門市根瘟靈研究所,湖北天門馬灣 431715)
近年來,我所在接待全國各地大中小型豬場、獸醫(yī)、專業(yè)戶百余人次的來訪,千個電話,萬條短信反映一個突出問題——當今豬病難治,時時刻刻困擾著養(yǎng)豬業(yè)、養(yǎng)豬人,也向獸醫(yī)科學工作者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筆者綜合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試作分析解釋,不妥之處,誠望專家學者同仁們不吝批評指正。
當前豬場反映最多的是高溫、低溫、咳嗽、喘氣、嘔吐、拉稀,各種神經(jīng)癥狀,皮膚發(fā)紅、蒼白,黃染消瘦,凸起紅疹,后期耳、鼻、臂部及四肢未端乃至全身皮膚出現(xiàn)紫色斑點,或四肢癱瘓不能站立。以上癥狀用各種抗生素均不見效,或見效一時后加重,最后全身衰竭而死。這種多病原混合感染,已成為豬病發(fā)生的主要形式。在一頭病豬體內(nèi)最少有兩種病原體,多則五至八種,使得臨診表現(xiàn)和病理變化不及單純感染那么典型,同時非典型化病例的出現(xiàn),使得豬病診斷更加困難。臨床實踐中,豬病診斷方法有流行病學診斷、臨癥診斷、病理學診斷、微生物學診斷、血清學診斷等,但是基層獸醫(yī)常用的方法是臨癥診斷或病理學診斷,有些甚至不會病理剖檢,診斷中憑經(jīng)驗,其結果難免盲人摸象。疾病診斷是治療的前提,因此,當前豬病難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確診困難。
析解:掌握豬病診斷方法,拓寬疾病診斷思維。在掌握傳統(tǒng)診斷方法的同時,豬病實驗室診斷技術將是今后豬病診斷的重要方向。因此,建議有條件的豬場或獸醫(yī)門診最好設置豬病診斷實驗室,規(guī)格不必太高,能進行常規(guī)細菌病和寄生蟲病診斷,能利用診斷試劑盒,膠體金試紙等進行快速檢測即可。如果這些條件都不具備。即可用體溫表,如果畜禽體溫超過了生理溫度即可歸納為廣義的溫(瘟)熱病范疇,或無名高熱(體溫不高和低下者尚需辨證),這種方法中獸醫(yī)叫溫熱病模糊靈驗療法。
當前,豬病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不僅診斷帶來困難,而且在治療上也十分棘手。細菌與細菌,細菌與病毒,病毒與病毒,很多病還夾有血液原蟲等。豬一旦發(fā)病,多為混合感染。多重感染帶來的后果就是增加了診斷和防制的難度。同種治療方法在單純感染和多種感染病例上呈現(xiàn)出的療效存在差異。這是由于細菌的混合共存,其中一些病菌能抵御或破壞宿主的防御系統(tǒng),使共生菌得到干擾,體外藥敏試驗常不能反映出混合感染病灶中的實際情況,故增加了治療難度。
析解:近兩三年,一百多個豬場獸醫(yī)業(yè)務員,反映當前豬場溫熱病雖然十分復雜,但總不外乎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和原蟲感染三大塊,本所采用根瘟靈基礎方股下肌注以對付病毒這一大塊,可防可治,一治帶防;用根瘟靈兌阿奇霉素每公斤10-15mg肌注三次,每日一次,以對付細菌感染,并可提高抗原呈遞能力。用特效血蟲凈(主要成分:貝尼爾)每公斤體重0.15ml肌注,以對付血液原蟲病,如附紅體、弓形體、焦蟲、錐蟲等引起的高燒不退、全身蒼白、精神憂郁,一次三針,三管齊下,全面阻擊,以不變應萬變,一次使用可解決臨床上75%的問題。
從1995-2004年,國內(nèi)相繼從世界主要養(yǎng)豬技術先進的國家引進2萬余頭8個品種(品系)的種豬,隨之將一些危害嚴重的新病引了進來,特別是藍耳病和豬Ⅱ型圓環(huán)病毒病。由于這兩種病均屬免疫抑制性病毒病,豬感染后其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完全喪失,致使機體抵抗力降低,對疾病敏感性增強的一種免疫異常狀態(tài)。引起免疫抑制的病因有傳染性因素和非傳染性因素兩大類。非傳染性因素有霉菌毒素、營養(yǎng)缺乏(如微量元素、維生素等),藥物因素(如氨基糖苷類、四環(huán)素類等)及應激因素等導致機體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免疫應答紊亂,增加了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給診斷、治療和預防工作帶來極其棘手的問題。因此,在治療時,除應對病因外,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也尤為重要。
析解:作為免疫抑制病的預防接種,禁喂發(fā)霉變質(zhì)飼料。飼料中,應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如霉可吸等。使用免疫增效劑提高機體免疫力。目前,使用免疫增效劑有中藥制劑,如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轉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黃芪多糖、香菇多糖、靈芝多糖、黨參多糖等;此外,還有左旋咪唑、維生素類等,均可激活細胞免疫活性,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加強飼養(yǎng)管理,搞好衛(wèi)生消毒,減少應激,給豬只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小環(huán)境。本所試用根瘟靈基礎方雙加療法、即基礎方中1號B加大1倍(對豬瘟治療而言),專溶和A各用一支,總計14ml一次股內(nèi)肌注,第三天重復加強一次(三天兩次)對免疫抑制病,如藍耳病、圓環(huán)?、蛐汀慰袢?、細小病毒病、豬流感、胸膜肺炎、附紅體病、弓形體病等多病原感染也取得一定效果。
豬病根據(jù)病因可分為病毒性、病菌性、原蟲性,還有內(nèi)科病、外科病、產(chǎn)科病幾大類,其中75%為傳染病。截至目前,許多傳染病無有效治療藥物,特別是病毒性傳染病,如口蹄疫的哺乳期仔豬日齡越小越難治,豬瘟、藍耳病、圓環(huán)?、蛐偷亩喙δ芩ソ咂?。最近新發(fā)現(xiàn)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在治療手段方面更是心有余,力不足。
析解:這些病早期雖然應用根瘟靈等治療有些效果,但一拖到晚期就十分麻煩了,對于動物各種病毒性疫病,無論什么獸藥,都不可能是萬能的,更不能包治百病。因此,預防為主,在做好飼養(yǎng)管理的同時,若有商品化疫苗,可用疫苗進行免疫預防,以減少此類病的發(fā)生。
目前,獸藥存在的問題有:生產(chǎn)和流通假冒獸藥;添加違禁藥物成分,如抗病毒西藥;含量不足,有些甚至查不到藥物成分;包裝標示藥物與實際所含藥物不同;添加不明物質(zhì),干擾獸藥的正常檢測;老藥冠新名,夸大療效,抬高藥價,欺騙消費者。因此,拿著假冒偽劣獸藥,含量不足的獸藥去治病,效果可想而知。
析解:選擇有信譽度、知名度和大家認可的獸藥公司產(chǎn)品,密切關注農(nóng)業(yè)部發(fā)布的不合格獸藥企業(yè)名單及產(chǎn)品名稱。同時,獸藥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監(jiān)管,嚴禁假冒偽劣獸藥的生產(chǎn)和流通,只有從生產(chǎn)、流通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下手,加大懲罰力度,才能有效遏制假冒偽劣獸藥流通。針對當今廣告滿天飛、真假難辨的形勢下,不管是什么獸藥,特別是新獸藥到手后先從小范圍內(nèi)試用,見效后慢慢擴大,能治好病的、無后遺癥、無殘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結果,實踐永遠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真假總看療效,褒貶自有春秋。時間也是一顆試金石。
治好豬病,診斷是基礎,藥物是關鍵,治愈是目的。藥物是治療疾病的武器,即使藥物質(zhì)量合格,但若用法不科學,也收不到良效,從而增加治療難度。目前。藥物使用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為:一是給藥途徑不當。當前以“高熱”為癥候群的豬病,發(fā)病后多表現(xiàn)為減食或拒食,此時若以拌料方式給藥,肯定達不到預期效果,但若改為注射加飲水的方式,效果會更好。二是療程不夠??紤]到費用問題,有些人在治療時,往往是病情稍好即停止用藥,導致有效濃度維持時間較短,治后又復發(fā)。同時,還易產(chǎn)生耐藥性。三是盲目聯(lián)合用藥。藥物之間存在協(xié)同、拮抗等作用,配合得當,可增強療效,反之則降低療效。四是復合藥物成分不明。有些獸藥包裝上標示的是:未知因子,增效因子,止咳因子,專利因子等,讓人看去一頭霧水,根本不清楚實際成分是什么。要么是盲目相信業(yè)務員,要么完全看包裝,導致藥物重復使用,或該用的藥物沒有用。五是耐藥菌株不斷產(chǎn)生,出現(xiàn)了所謂的“超級細菌”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增加了治療難度。
析解:獸藥管理部門應加強獸藥監(jiān)管。獸醫(yī)技術人員要嚴格按照藥物特性、作用機理、適應癥、作用用途及禁忌癥來選擇和使用藥物,保證以合格的藥物,合理的用藥次數(shù),充足的療程,合理的配伍來治療豬病。當今診斷用藥不當時有發(fā)生,例如斷奶仔豬Ⅱ型圓環(huán)病作傳染性胃腸炎處理;溫和性豬瘟誤診為豬肺疫、弓形蟲、副傷寒;母豬的藍耳病誤診為細小病毒病。公豬咽炭疽誤診為氣溫過高不適應;母豬弓形蟲病誤診為感冒、豬瘟;種豬肌肉風濕癥誤診為神經(jīng)麻痹、關節(jié)扭傷、缺鈣等病;育成豬的飼料黃曲霉素中毒誤診食鹽中毒;豬出血性胃腸炎誤診為中毒等,不一而敘,由于誤診誤治,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說,醫(yī)學深如海底,誰也不能夸口,方向正誤關成敗,細微之處見死生。
眾所周知,由于濫用抗生素,細菌耐藥性越來越普遍。以豬鏈球菌為例,陳陸等(2005)對22株河南省豬鏈球菌分離株的耐藥株有17株,占77.3%。許力等(2006)對32株廣西豬鏈球菌分離株進行12種臨床常用抗生素耐藥性試驗分析,結果表明:廣西區(qū)內(nèi)豬鏈球菌分離株耐藥性非常普遍,而且耐藥譜廣,所有分離株對阿莫西林均具有耐藥性,耐藥率100%,對強力霉素、壯觀霉素、林可霉素、羅紅霉素具有高度耐藥性、耐藥率分別為96%、89%、89%、84%,分離株均對3種以上抗生素都具有耐藥性,其中有3株試驗的12種抗生素都具有耐藥性,表現(xiàn)為多重耐藥性。耐藥菌株的出現(xiàn),使得我們在選擇藥物時變得十分茫然,療效差不言而喻。
析解:有條件時,最好做藥敏試驗,在藥敏試驗的基礎上合理選擇藥物,可大大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治療難度。無條件時,最好選擇平時場內(nèi)不常用或少用的藥物,或注意各地對分離菌株所做的藥敏試驗結果。在這種“西藥大戰(zhàn)”療效不好的窘迫形勢中,能不能想想祖國中獸醫(yī)學,選用中獸藥或中西獸藥復方制劑,或許能找到有效方法,不妨一試。
豬傳染病控制的原則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重于治,防治結合。其中預防是根本,治療是在前期預防不奏效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補救措施,是最后的一種手段??墒?,許多人對傳染病的防治認識存在著偏差,割裂和混淆了防治之間的關系和區(qū)別,認為傳染病都是可以治療的,把平時的工作重點放在治療上。當然,這也與當前獸藥功效夸大宣傳有關,讓人們誤以為某藥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只要發(fā)病,就可以治,而淡化、疏忽了飼養(yǎng)管理、生物安全等綜合防制意識。只治不防、越治越忙。
析解:樹立正確的防疫意識,嚴格按照預防為主的方針來控制傳染病。同時,發(fā)病后控制的原則是,以保護假定健康豬為主,以密切觀察、控制可疑豬為重點,以治療病豬為輔佐。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科學家和學者們研制出了好多新藥品和疫苗、菌苗等,細菌和病毒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而出現(xiàn)了新變種、新變異,如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豬病呈現(xiàn)出許多新特點,增加了豬病治療的難度。一是新病不斷出現(xiàn),如Ⅱ型圓環(huán)病、藍耳病、腸道病毒感染、蓋他病毒感染等,這些病我們對它知之甚少,也無好的商品化疫苗可防,控制難度較大;二是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出非典型化或亞臨床感染,而典型與非典型病例在治療方案上存在差異,治療難度加大;三是“綜合征”疾病群相繼出現(xiàn),如高熱征候群,繁殖類綜合障礙等,病因復雜,治療難度大大增加:四是老病新形式,如高致病性藍耳病、腸型偽狂犬病,由于病原變異或應激因素的影響,使得疾病表現(xiàn)日益復雜,診斷和治療難度加大,同時,有些病發(fā)生后呈現(xiàn)敗血癥變化,也是治療難的重要原因。
析解:獸醫(yī)部門要加強對豬病疫情的監(jiān)測和通報,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獸醫(yī)工作者要善于觀察、總結。豬場可以與高校、科研部門積極合作,對“新病”“新類型”開展及時的研究,在最短的時間提出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本所試驗研制的根瘟靈注射液它是由貫眾、二花、板藍根、牛角、馬陸、沉香、青蒿、常山等幾十味中藥經(jīng)過特殊工藝制成的針劑,也可算是我們探索十多年的一個產(chǎn)物。
細菌內(nèi)毒素是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上的特有結構,主要成分為脂多糖。當細菌死亡自溶或粘附于其它細胞時,才表現(xiàn)其毒性,為外源性致熱原,可激活中性粒等細胞,使之釋放出一種內(nèi)源性熱原質(zhì),作用于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引起發(fā)熱。豬的某些病原體,如多殺性巴氏桿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生膿放線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嗜血桿菌屬、豬霍亂沙門氏菌等,在使用抗生素時會誘導革蘭氏陰性菌釋放大量的內(nèi)毒素,細菌內(nèi)毒素可通過兩種途徑進入血液循環(huán)而導致內(nèi)毒素血癥,致使機體發(fā)熱、血壓降低、休克、白細胞減少、出血傾向、肝臟損傷及心力衰竭等,很多嚴重疾病都直接或間接與細菌釋放的內(nèi)毒素有關。因此,在治療時,若不注意清除細菌產(chǎn)生的內(nèi)毒素,勢必會增加豬病治療難度。
析解:配合使用細菌內(nèi)毒素吸附劑。目前最常用的中藥制劑,特別是清熱解毒類中藥,單味和復方均可,單味的有板藍根、大黃、柴胡、雙花、連翹等,復方制劑有黃連解毒湯、清瘟敗毒散、雙黃連、清開靈等。此外,溶菌酶、陽離子抗微生物多肽、NK細胞溶素等也可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牲豬流行的急性水腫病,常常來不及治療就死亡,就是水腫毒素在作怪,而我所試驗的水腫解救注射液(川芎、白商陸、赤小豆等)中生物多糖能迅速中和水腫毒素生成無毒的銨鹽沉淀隨尿排出體外而解毒,可看成是水腫病的一種新的特異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