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人民醫(yī)院急診科,貴州 貴陽 550002
急診科護士職業(yè)安全成為目前護理職業(yè)安全研究的問題之一。本文探討急診科護士職業(yè)危險因素和防護措施,總結(jié)如下。
在急診護理工作中,針刺傷是常見的職業(yè)損傷,根據(jù)針頭的使用對象,可能會引起血源性疾感染。急診護士每天要接觸大量的安瓿,容易發(fā)生安瓿割傷。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或者術后對針頭、刀片亂丟亂放,不但增加了污染的機率,還可能導致此類物品刺傷。在急救搬運過程中,急診護士不恰當用力搬運患者,可能會引起急性扭傷和關節(jié)損傷。
急診科常常接觸到各種危急重癥患者,其中有些患者常常為傳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結(jié)核病、艾滋病等,在急救過程中,來不及詢問患者病史,在沒有完全了解患者是否有傳染病史的情況下,徒手操作,特別是護理人員受傷等處有傷口的情況下,接觸到了患者的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護理人員極易被感染。
護士工作環(huán)境中,常常接觸到消毒劑如戊二醛、過氧乙酸、含氯制劑等,此類消毒劑對皮膚、黏膜、呼吸道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對空氣消毒使用的紫外線臭氧等對人體存在毒害作用,可導致護理人員紫外線眼睛類炎癥、皮炎,如果吸入的是高濃度臭氧,護理人員可出現(xiàn)胸悶。氣急、肺水腫等;在護理工作中,可接觸到化療藥物,此類藥物中對細胞有毒性的藥物如環(huán)磷酰胺、順鉑等,即使接觸的劑量不大,但是如果頻繁接觸而發(fā)生藥物蓄積將會產(chǎn)生遠期影響,護理人員在體檢中可能護理出現(xiàn)白細胞減少等,如果是處于孕前的護理人員,其流產(chǎn)的機會會增加,胎兒可能出現(xiàn)畸形等。
在急診科的患者和家屬都帶有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患者均希望護士放下自己手上的活,使自己馬上得到救治,否則會出現(xiàn)謾罵、毆打護理員。在急診室常常會遇到醉酒、打架斗毆、吸毒類患者,此類患者非常敏感,如果護理人員搶救不及時或者其他原因暫時不能實施救治,患者就會惡語傷人,甚至會毆打護士。
急診工作不可預見性強,患者或者家屬常常要求馬上得到救治,同時急診護士自己感覺到自己的責任重大,導致護士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狀態(tài),身心疲憊。再加上有的護士屬于合同協(xié)議性勞動,此類護理人員的可能有自卑感,所以以上原因可使護理人員處于緊張、疲憊、情緒不穩(wěn)定等狀態(tài)。
急診工作中預防針刺傷措施[1]:①處理針頭時不要太匆忙,手持針頭和銳器時,不要讓銳利面對著他人,以免刺傷他人;②在為不合作患者注射時,應取得他人的協(xié)助;③避免將用過的針頭套回針帽,防止刺傷自己的手;如果要求這樣做,則采用單手技術;④將用過的針頭丟入合適的堅固的容器內(nèi);⑤針頭用過后及時處理,不要將其留在治療臺、治療車、床旁桌上,以免刺傷他人;⑥絕對不要徒手處理破碎的玻璃。在工作中一旦發(fā)生針刺傷,應立即擠出少許血液,用流動水沖洗,然后用碘酒、乙醇消毒后包扎。急救搬運患者方法要正確,護理人員搬運姿勢要調(diào)整,避免患者因用力不當而出現(xiàn)扭傷等。
接觸患者血液、分泌物、嘔吐物時要配戴手套,接觸患者后,要注意洗手,在觀念中要樹立疾病傳播意識。每次接觸患者后要嚴格洗手,樹立體液傳播疾病的觀念??稍诩痹\護理工作人員中建立監(jiān)督機制,護理人員之間互相監(jiān)督,盡量避免病原微生物導致的感染疾病發(fā)生[2]。
掌握正確使用化學消毒劑的方法,熟悉各種消毒劑的性質(zhì),掌握其配比方法,減少它們對人體的傷害;在行紫外線消毒過程中,人員要離開消毒場所,要加強對眼睛和皮膚的防護。在配置、輸液化療藥過程中要小心、謹慎,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時穿隔離衣、戴防護鏡。
在工作中遇到患者或者家屬不理智語言或者蠻橫態(tài)度時,要注意和患者、家屬保持一定距離,要沉著,占據(jù)有利的地勢環(huán)境,患者一旦大打出手,此時要動作敏捷脫身,并通知相鄰醫(yī)務人員、保安等,減少患者因素導致的身體損傷。
院方可通過改善工作環(huán)境、提高工資待遇等方式,提高急診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加強護理人員職業(yè)防護意識教育;及時發(fā)現(xiàn)心理壓力大而無法排解的護理人員,給予心理支持,使急診護士全身心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去。
[1]雷志榮,陳曉清,鄒曉清,等.在針刺傷防范中應用風險管理程序的做法與體會 [J].護理管理雜志,2004,9(4):29.
[2]李映蘭,羅貞.護士職業(yè)安全的危險因素及防護對策 [J].護士進修雜志,2003,19(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