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鋒
“咿啊,咿啊”,“咿啊,咿啊”——這是豆雁的叫聲,很本色。每年八九月間,北方的豆雁就要準(zhǔn)備去南方過冬了。自北而南,千山萬水,很不容易。詩曰:“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說的就是這件事兒。
但有一年,頭雁突然想變一變規(guī)矩,今年不去南方了,就待在北方。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它就很激動,激動難耐,在天上飛來飛去,“咿啊,咿啊”,“咿啊,咿啊”。
頭雁不知規(guī)矩是哪位老祖宗定的,自打它記事起,大家都這么干,多遠(yuǎn)的路啊,不斷地飛、飛,渴了、餓了才下來休息一會兒,想擇木多棲會兒,沒門兒!老頭雁一瞪眼,大家趕緊再飛,跟逃難似的。
今年改革,領(lǐng)導(dǎo)換了。頭雁剛上任就想點一把大火給大家看看。今年起,一律不再南飛,就地過冬!大家一聽,都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不行不行,遷徙雖然要歷盡千辛萬苦,但大冷天待在北方會被凍死,這是冒險?!?/p>
喊得最起勁的是一只中年豆雁。這令頭雁十分氣憤,喊了一聲:“來啊,把這不服我的拉出去拔毛?!边@一招兒果然奏效,會場立時雁雀無聲。頭雁說:“大家不要激動,這事兒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千里迢迢死命地飛來飛去就沒有危險嗎?事實上,我們每年在遷徙過程中都有伙伴兒累死、餓死、被害死,以及掉隊、失蹤,損失慘重,而留在北方,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無謂的犧牲。不是嗎?”
會后,開始還有一些豆雁想不通,有意見,做論證,但它們無一不被頭雁降職、降薪、開除、乃至就地拔毛。拔毛是它們刑法里的“極刑”。
后來,大家便都勉強(qiáng)擁護(hù)頭雁的決策,認(rèn)為這項決策根據(jù)氣候變暖,也許有些道理?!堆銏蟆窞榇诉B續(xù)刊發(fā)評論員文章,對頭雁的舉措給予高度肯定。
一轉(zhuǎn)眼就進(jìn)入冬天了。北方的冬天可真冷,大家擠在黃河邊組成雁墻取暖,頭雁居中,這一招有用,里面真挺暖和,但外“墻”一圈兒豆雁倒了霉,凍暈的、凍傷的、凍死的,都有。堅持了一個月,頭雁覺得不行,又帶領(lǐng)大家去市區(qū),市區(qū)尾氣足、溫度高,大家集中行動,“咿啊,咿啊”,“咿啊,咿啊”,城市廣場一下子被豆雁擠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人好奇,遠(yuǎn)遠(yuǎn)地看,也有膽子大的,一手一只,拎回去宰了熬湯。頭雁仍居中,小的們鋪了草,搭了窩,好話說著,好吃好喝。不斷有豆雁報告外面的情況,報告損兵折將的,一律以混淆軍心處置;報告人喂食的,或乞到食物的,或與人打成一片的,一律有賞。
豆雁占據(jù)城市廣場的消息隨著媒體的報道,全城上下無一不知、無一不曉。剛開始新鮮,大家都擠著去看,但人越來越多,車禍、擠傷等事故和群體意外事件越來越多,市長很生氣,便命令動物園把豆雁收了。
相對來說,動物園條件最好,那里的鳥兒都有越冬的體會和經(jīng)驗。頭雁一聽這個消息,覺得歪打正著,正好!既解決了生存問題,又確保了溫飽,省卻了南來北往勞頓之苦,這在豆雁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但動物園地方有限,一半雁住進(jìn)了雁籠,一半只能露宿。籠子里有暖氣,外面天寒地凍。頭雁帶頭進(jìn)了籠子。外面的豆雁卻多數(shù)都被凍死,之后進(jìn)了餐館,成了一道名菜。
一晃兒春暖花開了。憋屈了一冬,該出去透透氣了。頭雁試圖要飛,但它使勁呼扇翅膀,也沒飛起來,還一頭栽到地上。它一摸肚囊,哎呦,厚墩墩的,足有半斤肥肉。
都飛不起來了。
頭雁在開會時說:“咿啊,事實證明,北留是正確的,一次性解決了大家的歸屬問題,大家自此衣食無憂?!鳖^雁也略有些沉重地緩緩說道:“咿啊,當(dāng)然,代價總是難免要付出的,沒有犧牲哪有和平,大家更要珍惜目前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享受。”
全場“咿啊”、“咿啊”響聲一片。
【原載2010年3月1日《羊城晚
報·花地》】
題圖 / 誓死追隨 /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