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航天育種技術取得重要進展: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培育的5個航天育種新品種,通過了甘肅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認定。目前,中國航天育種新品種達到60個,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航天育種專家包文生說,目前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的18個航天蔬菜新品種已經推廣到國內25個省區(qū),累計推廣面積6.4萬hm2,其產量較當?shù)刂髟云贩N提高了10%~30%,航天辣椒中的維生素C含量提高了30%以上。
航天育種新品種具有高產、優(yōu)質、高抗的特點,能有效提高農民收入。在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進行的“產量表現(xiàn)”鑒定上,2007~2008年的多點試驗中,航天育種新品種平均增產在11%~38%。
據(jù)中國農業(yè)部門統(tǒng)計,中國航天農作物新品種已經累計推廣240萬hm2,增產糧食13億kg,創(chuàng)直接經濟效益21億元。
中國航天育種始于1987年,是世界上最早開展航天育種研究的國家之一。自1987年起,在國家“863”計劃等項目的資助下,中國科技工作者利用返回式衛(wèi)星和神舟飛船搭載植物種子、菌種和試管苗等,開展航天育種。
航天育種是把地面種植的常規(guī)品種經過選擇后,搭載于飛船或者返回式衛(wèi)星送入太空。經過重粒子、高度磁場、超真空等太空特殊環(huán)境的誘變處理,使自身基因產生變異,然后對有益變異的種子進行選育,經過4~8年的選育,培育出合格的航天農作物新品種,所以航天育種是航天技術、生物技術與農業(yè)育種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據(jù)了解,目前,中國進行航天育種研究的有福建農科院、中國農科院、黑龍江農科院、江西農科院、甘肅航天育種中心等科研單位。與國外不同的是,中國航天育種在進行品種培育的同時,還進行了太空誘變環(huán)境和機理的研究,所以不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航天育種是中國獨有的育種方法之一,從已經推廣的效果看,培育出的品種都是優(yōu)良品種,目前需要進一步加大科研成果的轉化力度,加快航天育種的產業(yè)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