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滇東南微細浸染型金礦地質特征

      2010-02-15 05:58:18張必宏鄧發(fā)春李勇兵云南華西礦產資源有限公司650011
      中國科技信息 2010年11期
      關鍵詞:富寧碎屑巖黃鐵礦

      張必宏 鄧發(fā)春 李勇兵 云南華西礦產資源有限公司 650011

      滇東南微細浸染型金礦地質特征

      張必宏 鄧發(fā)春 李勇兵 云南華西礦產資源有限公司 650011

      滇東南金礦是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份,礦床點沿文山—邱北—廣南—富寧弧形構造帶成群成帶展布,含礦地層以泥盆系中下統(tǒng),三疊系中下統(tǒng)碎屑巖為主,具明顯的層控性。礦區(qū)化探異常以Au、As、Sb、Hg組合異常為特征。礦床分布在重力梯度帶上的重力低異常區(qū)或重力低異常區(qū)與重力高異常區(qū)的分界線附近旁側的斷層破碎帶中,礦體受區(qū)域性大斷裂旁側的次級斷裂、背斜+斷裂、背斜+斷裂+不整合面聯(lián)合控制,圍巖蝕變以中低溫的中等強度以下的硅化、黃鐵礦化為主,金呈顯微一次顯微狀產出,不見明金。

      滇東南;金礦;弧形構造帶

      1 區(qū)域地質環(huán)境

      滇東南金成礦區(qū)是指文山—丘北—廣南—富寧一帶,面積約3萬平方千米的廣大地區(qū)。大地構造位于華南褶皺系滇東南褶皺帶,廣西稱該區(qū)為靖西—田東隆起和右江再生地槽。該區(qū)域地質構造背景復雜,同生沉積斷裂發(fā)育,斷陷盆地與碳酸巖臺地相間排列,沉積巖性(相)變化大。部份地段(富寧一帶)基性巖漿活動強烈。

      2 區(qū)域成礦地質背景

      2.1 地層條件

      寒武系:在富寧地區(qū)有中、上統(tǒng)出露,其它地區(qū)僅局部有出露,巖性為白云巖、白云質灰?guī)r、泥質條帶灰?guī)r夾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

      奧陶系:出露區(qū)域與寒武系大致相同,但范圍更小。由于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大部份地區(qū)未沉積或雖有少量沉積,但已遭剝蝕,出露地段所見以下統(tǒng)為主,局部見中統(tǒng)。下統(tǒng)下部為白云質灰?guī)r、泥質灰?guī)r夾生物碎屑灰?guī)r、細碎屑巖,上部為細碎屑巖,中統(tǒng)中上部為泥質條帶灰?guī)r,下部為細碎屑巖夾泥灰?guī)r。

      志留系:全區(qū)均缺失。

      泥盆系:全區(qū)均有出露,但出露面積最大,出露最齊全的仍當屬富寧地區(qū)。由于加里東運動的影響,泥盆系普遍呈角度不整合超覆在寒武系與奧陶系地層之上。下統(tǒng)翠峰山組(D1C):大部分地區(qū)未見沉積,僅局部陸盆區(qū)沉積了灰、深灰色泥巖或頁巖、粉砂巖,厚≤200m。坡腳組(D1P):總體為濱海—淺海相沉積,由于基底凸凹不一和沉降速度的差異,巖性上也有較大變化,一般為灰綠、暗灰色(風化后為紫紅色、淺粉紅色)頁巖夾粉砂質泥巖或二者不等厚互層,下部局部夾粉砂巖和硅質巖,局部夾1~2層薄層錳礦或錳線,厚130~900m。該組為區(qū)內最主要的金礦賦礦層位之一。芭蕉箐組(D1b):為灰?guī)r、泥質灰?guī)r,底部夾多層硅質巖或燧石團塊、結核、厚≤300m。中統(tǒng)下部,受同生沉積斷裂的影響,沉積環(huán)境變化極大,部分地區(qū)為淺海半深海相硅質巖、粘土巖夾碳酸鹽巖(坡折落組D2P),厚50~210 m;部份地段為淺海相碳酸鹽巖(古木組D2g)。上部東崗嶺組(D2d)為中—厚層伏灰?guī)r,局部相變?yōu)楸訝罨規(guī)r夾燧石條帶,厚60—268m。上統(tǒng),淺海區(qū)為厚達670余米的碳酸鹽巖沉積(革當組D3g),半深海區(qū)為硅質巖、頁巖,局部為細砂巖沉積(榴江組D3l),最大厚度70m。榴江組沉積之后,海水變淺,沉積了一套薄層狀泥質灰?guī)r,夾棕黃、紫紅色泥質條帶,組成扁豆狀灰?guī)r(五指山組D3W),最大厚度80m。

      石炭系:出露面積較廣,但由于受柳江運動的影響,海進和海退程度差別較大,故沉積厚度變化也較大,為61.8~1678.6m,巖性除個別地區(qū)為硅質巖—碳酸鹽巖沉積外,其余均為灰?guī)r、生物碎屑灰?guī)r沉積。

      二疊系:由于受理達南北向、富寧北西向和楊柳井近東西向三條同生沉積大斷裂的影響,按沉積相的不同,可分為東部灰?guī)r—碎屑巖沉積區(qū),西部碳酸鹽巖沉積區(qū)和北部玄武巖區(qū)?;?guī)r—碎屑巖區(qū),下統(tǒng)茅口組(P1m)和棲霞組(P1q)為灰?guī)r夾硅質巖和硅質條帶,局部地區(qū)相變?yōu)殍F質砂巖、硅質頁巖及泥巖,厚0~930m;上統(tǒng)吳家坪組(P2w)為深灰色薄層狀泥巖夾薄層狀硅質巖及灰?guī)r扁豆體,厚≤127.2m。碳酸鹽相沉積區(qū),茅口組為同生角礫狀灰?guī)r,假碎屑灰?guī)r、灰?guī)r,厚909m;棲霞組為虎斑狀灰?guī)r,微晶灰?guī)r,厚97m;上統(tǒng)吳家坪組為中—薄層狀泥灰?guī)r夾硅質條帶或結核,底部常具鋁土巖及炭質泥巖或劣煤沉積,厚89m。受蘇皖運動和東吳運動影響,該組與上覆三疊系為假整合接觸,與下覆茅口組為角度不整合接觸。玄武巖區(qū)下二疊統(tǒng)為灰?guī)r,但厚度變化大,上二疊統(tǒng)為峨眉山玄武巖組(P2β)和宣威組(P2X)。P2β為玄武熔巖夾火山碎屑巖、沉積火山碎屑巖及少量含煤碎屑巖,厚0—340m;P2X為陸相含煤碎屑巖,厚100—320m。P2β底部為本區(qū)紅土型金礦的主要含礦層位,P2w為區(qū)內次要含金層位。

      三疊系:下統(tǒng)大致可分為碳酸鹽巖相區(qū)和碎屑巖相區(qū)。碳酸鹽巖相區(qū)分布在文山、硯山、邱北一帶,最厚可達近千米,下統(tǒng)為灰?guī)r、泥灰?guī)r,印度階普遍夾鈣質泥巖、粉砂質泥巖,部分夾沉凝灰?guī)r;中統(tǒng)安尼錫克階(個舊組),巖性為灰?guī)r、白云巖;拉丁尼克階(法即組)為砂礫巖、泥巖。碎屑巖區(qū)是本區(qū)金礦的重要賦礦層位之一,為一套巨厚的砂泥質濁積巖系,鮑馬層序發(fā)育。下統(tǒng)羅婁組(T1l)為泥(頁)巖夾泥灰?guī)r,局部夾薄層基性凝灰?guī)r,中統(tǒng)下部百逢組(板納組)厚達1200~1800m,分為四段:一段為鈣質泥巖夾少量粉—細砂巖,局部底部夾泥灰?guī)r透鏡體;二段以泥(頁)巖為主夾粉砂巖或二者不等厚互層,底部和頂部局部夾泥灰?guī)r;三段,泥質粉砂巖夾厚層狀砂巖或厚層狀砂巖夾泥巖、粉砂巖;四段為鈣質泥巖夾砂巖。上部蘭木組(河口組),由砂巖、泥(頁)巖局部夾泥灰?guī)r、灰?guī)r組成,厚1600~2300m。

      2.2 構造

      2.2.1 主要不整合面

      受多個構造期的影響,本區(qū)主要的不整合面有O/∈、D1/∈、D1/O、P/D、P2/P1、T/P、T/C七個,其中與金礦成礦關系最密切的有0/∈、D1/∈、P2/P1三個。

      2.2.2 區(qū)域構造特征

      本區(qū)區(qū)域構造形跡顯示一個大的弧形構造帶,該構造帶的特征是在東部富寧一帶呈北西向延伸,西部文山一帶作近南北至北東向延伸,富寧—文山間近東西向延伸,弧形構造的弧頂部位轉彎平和,弧頂向北,該弧形構造帶可分為三個帶:即富寧—貓街—邱北帶、田蓬—文山帶和富寧大斷裂以東的剝隘—富寧小型弧形構造帶。剝隘—富寧小型弧形構造帶弧頂指向南,西與富寧大斷裂相交,往東進入廣西境內。

      在以上弧形構造帶中,除組成弧形構造的一系列斷裂,褶皺外,尚有不與弧形構造帶相平行的幾組以斷裂為主的構造,顯示該區(qū)構造邊界的復雜性和區(qū)內構造的多期性。

      組成弧形構造帶的斷層具有主構造形跡清晰、大致相互平行延伸、走向延伸大、形變強烈、繼承性發(fā)展、控礦特征明顯、多具高角度壓扭性、沿斷層蝕變強烈等特征,部份大斷裂是在同沉積斷裂基礎上發(fā)展演變而成的,故這種斷裂往往是巖相的邊界,如富寧大斷裂、里達大斷裂、田蓬大斷裂等。帶內的褶皺軸向多與弧形構造帶協(xié)調一致,但受后期破壞較明顯,多不構成完整褶皺,其中以破背斜控礦最明顯。

      2.2.3 巖漿巖

      巖漿巖為華力西—印支期基性巖漿侵入和噴溢。侵入巖主要集中分布在富寧大斷裂兩側和里達大斷裂東側的富寧一帶,侵入巖以輝綠巖、輝長輝綠巖為主,少量橄欖玄武巖、堿閃輝長巖和閃長巖,巖體多呈不規(guī)則巖株、巖瘤產出,規(guī)模大小不一,最大出露面積110km2,一般0.5~10km2。

      噴出巖:在里達大斷裂和富寧大斷裂北東地區(qū)的富寧-廣南一帶有四個層位中見及。晚泥盆世海底噴發(fā)堿性基性火山熔巖,產于泥灰?guī)r中,僅在廣西那坡一帶可見,為本區(qū)最早的噴出巖;晚二疊世堿性基性火山碎屑巖,少量熔巖,產于吳家坪組中;早三疊世堿性基性火山熔巖,少量火山碎屑巖,呈層狀夾于下三疊統(tǒng)羅婁組中;中三疊世火山熔巖,呈層狀夾于百逢組細碎屑巖中.其它地區(qū)僅有晚二疊世峨眉山拉斑玄武巖(P2β)產出,峨眉山拉斑玄武巖分布面積廣,含金背景較高,最高可達200ppb,該玄武巖底部與P1灰?guī)r接觸帶靠P2β一側,為滇東、滇東南地區(qū)紅土型金礦的主要賦礦層位。

      3 區(qū)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征

      3.1 區(qū)域地球物理特征

      3.1.1 區(qū)域重力場特征

      本區(qū)位于關嶺-冊亨-富寧重力梯度帶上,據其梯度變化特征,可劃分出幾個重力高和重力低異常區(qū)。金礦床點主要分布于重力低異常區(qū)或重力高異常區(qū)與重力低異常區(qū)過渡帶上。

      3.1.2 航磁異常特征

      航磁異常的分布與該區(qū)地質背景對應極好,正異常沿基性侵入巖帶分布,異常值+40~-40nT之間,其特征是異常帶呈北北西向展布,單個正、負異常呈南東或近東西向不等距跳躍展布?;郧秩霂r以外的地區(qū)航磁反映平靜,異常值0~-10nT,局部出現(xiàn)+2nT的弱異常,金礦床點一般分布的0等值線旁側靠近負異常一側。

      3.2 區(qū)域地球化學特征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本區(qū)地層含金普遍較高,以沉積時代而言,其金平均含量(10-9)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D 9.02~C8.34~∈4.35~ P4.11~T1.08;按巖石類型統(tǒng)計,其排列順序是硅質巖區(qū)(2~44,中值8.7)—灰?guī)r區(qū)(0.2~28,中值2.7)—泥巖區(qū)(0.7~8.5,中值1.3)—砂巖區(qū)(0.2~2.5,中值0.8)。

      當巖石具蝕變或含碳質、含黃鐵礦時,其含金量明顯升高,如革當金礦區(qū),碳質泥巖(7件)Au3.8~669×10-9,平均108.8×10-9,泥巖及碳質泥巖(11件)Au4.6~52.7×10-9,平均23.2×10-9,含黃鐵礦泥巖(20件)Au 12.2~2310×10-9,平均755.7×10-9。

      當巖石受斷裂破碎并疊加蝕變時,其含金量可增加幾倍至數(shù)百倍,甚至達工業(yè)要求。地球化學測量結果,Au、As、Sb、Hg元素異常相伴產出,有Au異常一般總有As、Sb、Hg異常相隨,且范圍較金異常大.

      4 礦床地質特征

      4.1 礦床產出的構造位置

      區(qū)內主要礦床(點)的產出位置都圍繞弧形構造帶成群成帶產出,產出部位一般在主干斷裂旁側的次級斷層破碎帶中,特別是不同方向的同沉積斷裂交切部位附近、弧形構造轉彎較急部位,弧形構造帶中的破背斜的翼部、背斜傾沒端,不整合面疊加的斷層破碎帶中。據對本區(qū)30余個礦床(點)的不完全統(tǒng)計,75%的中型及以上礦床都產在不整合面上稍偏上部疊加的斷層破碎帶中,75%的大型及以上礦床均產于加里東不整合面及上側疊加的層間斷層破碎帶中。

      4.2 礦體賦存部位的巖性特征

      礦體的圍巖及含礦巖石以泥巖、粉砂質泥巖的構造破碎巖為主,占礦床點總數(shù)的占62%,特別是含碳質的細碎屑巖中;產于P2β底部的玄武中占10%,除輝綠巖與灰?guī)r侵入的正接觸帶上局部有小礦體產出外,碳酸鹽巖中幾乎沒有金礦產出;硅質巖中的破碎帶中有占21%的小型及以下礦床產出,輝綠巖中的破碎帶中亦有少量小礦體產出,占17%。有趣的是,除純粹產于輝綠巖中的礦體外,無論礦床規(guī)模大小,其旁側總有碳酸鹽巖或透鏡體產出,是巧合還是有其必然的內在聯(lián)系,尚不清楚。

      4.3 礦床產出層位

      礦床產出層位及所占比例是:D1p+c 30%、D2p13.3%、P2w+β20%、T1l 6.7%、T2b30%。

      4.4 熱液蝕變類型、強度與金礦化的關系

      熱液蝕變類型主要有硅化、黃鐵礦化、毒砂化,次有炭化、泥化、碳酸鹽化。

      硅化:是最普遍最主要的熱液蝕變之一,產出形式有兩種,其一是熱液沿巖石裂隙、孔隙滲透交代,即一般所稱的彌散狀硅化或面狀硅化,硅化蝕變后的巖石顏色變淺,硬度加大,當硅化極強時,在礦體上部形成一個殼(硅帽),部份產在不整合面及疊加的斷層破碎帶中的礦床,在礦體下部不整合面上可形成0.n—十余米厚的石英巖;其二是形成石英脈或石英團塊,脈體(團塊)一般很小,數(shù)毫米至數(shù)厘米寬,不規(guī)則狀,單脈長度數(shù)厘米至幾十米,脈體破碎,石英呈無色、乳白色碎塊狀。規(guī)模較大、完整堅硬、質純的石英脈不含金。

      黃(褐)鐵礦化:是規(guī)模和強度僅次于硅化的一種蝕變。分布范圍與硅化大致一致或略小,黃鐵礦一般有2~4期,早期是在沉積成因黃鐵礦(粉粒狀、團塊狀、草莓狀)基礎上生長加大而成,立方體為主,集合體呈團塊狀、園球狀(直徑0.2~5 c m),含量小于1%;第二期黃鐵礦以五角十二面體和八面體為主,細脈狀、浸染狀產出,粒度最大可達1~2cm,含量2~5%,局部達40%,多與毒砂共生產出;第三期黃鐵礦呈0.1~3mm的立方體和五角十二角體,星散狀或細脈狀產出,含量小于1%;第四期黃鐵礦少見,主要見于碳酸鹽脈及旁側。

      毒砂(臭蔥石)化:多與第二期黃鐵礦共生,晶體呈錫白色,部份氧化面上具銅黃色,針狀、毛發(fā)狀,長度多小于2 m m,結合體呈束狀、放射狀,含量一般小于3%。

      炭化:沿壓扭性斷裂面附近產出,炭化后巖石含碳量可增加3~10倍,但炭化太強烈地段金含量往往下降,金含量高的地段往往在炭化帶的旁側或炭化較輕地段。

      泥化:主要是高嶺土化和絹云母化,一般發(fā)生在斷層角礫巖的膠結物中,在地表經風化可大量富集。

      碳酸鹽化:呈脈狀、細脈狀、團塊狀產出,含量少,僅0~2%。

      此外在不整合面疊加斷層破碎帶的金礦床中(如革當),尚可見鉀長石化。鉀長石與脈狀石英共生,產在石英小脈的尖滅端或兩側脈壁上,含量約占石英脈的2~10%。

      熱液蝕變范圍越大,礦床規(guī)模越大。民間稱蝕變?yōu)椤懊纭?,所謂“一山有礦,十山有苗”即是這種現(xiàn)象的通俗表達。單一蝕變往往無礦或礦床很小,如單一的硅化或黃鐵礦化均難以形成工業(yè)礦體,只有二者疊加在一起時才構成工業(yè)礦體,若再疊加其它蝕變,則品位更高。但硅化太強,不利于金的富集,如形成硅帽或石英巖時,品位僅能達0.2g/t左右,只有硅化達中等強度,新生石英含量達10~30%時,最有利于金的富集.

      蝕變強度以斷層破碎帶型礦床最強,不整合面疊加斷層破碎帶型礦床往往蝕變較弱,部份地段幾乎不見蝕變,肉眼觀察與沉積巖幾乎完全一致。

      5 礦體地質特征

      5.1 礦體特征

      純粹由斷層破碎帶控制的礦體,礦體形態(tài)、產狀嚴格受斷層控制,呈脈狀產出,傾角可陡可緩,最長可達數(shù)千米(如板侖),厚0.n—幾十米,一般2~10米,單個礦體儲量數(shù)千克至數(shù)噸。

      由不整合面疊加斷層破碎帶控制的礦體,一般傾角較緩,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藤瓜狀,單個礦體長數(shù)十米至數(shù)千米,厚0.n~近百米,不但破碎帶含礦,破碎帶頂?shù)装宓募毸樾紟r也會含礦,礦體與圍巖無明顯介線,單個礦體儲量數(shù)千克至十余噸,主礦體儲量占礦區(qū)總儲量的82~99%,如革當、老寨灣。該類型礦床外圍往往還可找到數(shù)量不等的純粹受斷層破碎帶控制的礦體,但規(guī)模要小得多。

      輝綠巖接觸帶上的礦體有2種,一是受接觸帶上的斷層破碎帶控制,二是直接受接觸帶的蝕變巖控制,只有當輝綠巖呈穹狀窿起,接觸帶產狀平緩時,才夠成工業(yè)礦體.

      5.2 礦石礦物成份

      礦石礦物成份較簡單,除含礦巖石的原巖成分外,在成礦過程中形成的熱液礦物主要有自然金、銀金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白鐵礦、毒砂、輝銻礦、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磁鐵礦、鈦鐵礦及它們中有些礦物的氧化礦物,非金屬礦物有石英、長石、高嶺石、絹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炭質等,其中最常見的金屬礦物為前7種;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僅在輝綠巖型金礦中可見,輝銻礦在銻礦化較強地段可見,野外最常見的金屬礦物是黃鐵礦、磁黃鐵礦、白鐵礦、毒砂,非金屬礦物均為常見礦物。

      5.3 礦石的結構構造

      最常見的是壓碎結構、碎裂結構、粒狀(變晶)結構、交代結構、交代殘余結構,角礫狀、浸染狀、脈狀、團塊狀,氧化礦石的蜂窩狀、土狀構造和沉積巖原巖的結構、構造。

      5.4 載金礦物及金的賦存狀態(tài)

      據初步分析資料,載金礦物主要是毒砂(臭蔥石)、黃(褐)鐵礦、粘土礦物,其它礦物如石英、方解石、炭質中金的總量不足礦石中金總量的3%。

      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金以顯微—超顯微金的形式存在,在原生礦物中金以包體金、粒間金、裂隙金形式產出,氧化礦石中主要以粒間金為主產于粘土礦物間,少部份產于褐鐵礦中或褐鐵礦的表面。

      6 礦床地球化學特征

      6.1 金異常組合

      地球化學測量,一般Au異常區(qū)均出現(xiàn)As、Sb、Hg異常,異常重疊好,但Au異常較As、Sb、Hg異常范圍小,在礦化帶中,當?shù)V體受不整合面疊加斷層破碎帶控制時,Au、As異常對應較好,但As異常范圍較Au異常范圍大,Sb、Hg往往處于金異常的上部或下部,

      相距幾米至幾十米;當?shù)V體受斷層破碎帶控制時,Au、A s、Sb、H g一般對應較好,特別是As、Sb、Hg異常對應極好。

      6.2 不整合面疊加斷層破碎帶型金礦同位素特征

      據羅祖虞、昆明地質調查所等對革當金礦的研究,結論是:

      6.2.1 礦石硫同位素富集δ34S,屬重硫型,表明含礦地層形成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硫同位素生物還原分餾小。

      6.2.2 氫同素δD組成與當?shù)卮髿饨邓?、礦區(qū)地下水相近;δ18O與含礦地層δ18O相近,表明成礦流體主要來源于天水和地層水。

      6.2.3 鉛同位素組成與圍巖巖石鉛同位素組成相近,均為正常鉛,表明金礦成礦物質來源與地層有關。

      6.3 包體成份

      礦石中石英包體外形簡單,個體小,均一溫度142~360℃,一般150~259℃,氣液比10~15%,鹽度3.6~7.7‰,礦化度18.72~27.58Mcg/l,PH值7.83~8.32,Eh值-0.3~ -0.35;包體成份有K+、Na+、Ca+、Mg2+、Cl-、F-、SO42-等離子和CO2、CO、H2、O2、N2、CH4等氣體,其含量是Na+>K+>Mg2+,Cl->F->SO4

      2-,F(xiàn)-/Cl-=0.06~0.68,1< Na+/K+<4,1.5<Na+/Ca2++Mg2+>1,表明成礦流體屬原生沉積或地下熱鹵水成因的氯化鈉(鉀)型水,但有部份巖漿熱液參與,CH4+CO2+H2/ CO2>1和CH4的存在,說明成礦環(huán)境具還原性質,成礦過程有有機質或細菌的參與.

      [1] 云南省地質礦產局第二地質隊.1:20萬富寧幅地球化學說明書.1994(9)

      [2] A·S·拉德克.卡林型金礦

      [3] 吳如灼.桂西北三疊系碳酸鹽巖—碎屑巖混合層序及其對層控微細粒金礦床的控制作用.地質與勘探.1994(6)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1.002

      猜你喜歡
      富寧碎屑巖黃鐵礦
      江都市教育局
      江蘇教育(2022年93期)2023-01-29 10:42:42
      磁黃鐵礦多型礦物學特征與分選行為差異
      金屬礦山(2022年6期)2022-07-13 05:29:24
      地下花開油氣來
      ——碎屑巖油氣儲層疊覆式沉積模式創(chuàng)建與應用
      滇南桂西地區(qū)白苗族群音樂的傳播方式
      黃鐵礦的吸附性能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
      電鏡掃描礦物定量評價技術在碎屑巖儲集層評價中的應用
      錄井工程(2017年3期)2018-01-22 08:40:18
      描繪富寧新畫卷
      含笑花(2014年6期)2015-01-05 02:44:56
      富寧,夢一樣的地方
      含笑花(2014年6期)2015-01-05 02:43:29
      綜合物探在找黃鐵礦中的應用
      河南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4:04:09
      基于核Fisher判別的致密碎屑巖巖性識別
      拜城县| 明水县| 拜泉县| 临西县| 永济市| 伊宁市| 衡东县| 辉县市| 汶上县| 开封市| 天峻县| 奈曼旗| 榆树市| 中江县| 彩票| 齐河县| 南丹县| 柯坪县| 武陟县| 上虞市| 通州市| 虞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鹤山市| 尼玛县| 灯塔市| 株洲县| 舒兰市| 祁阳县| 凤冈县| 西畴县| 陆良县| 朝阳县| 沙洋县| 黎川县| 枣庄市| 和田市| 九江市| 永仁县| 敦煌市| 延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