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600 空軍臨潼航空醫(yī)學鑒定訓練中心 王趲
牛黃解毒片是有800年歷史的清熱解毒的名方,因其療效較好,至今仍為臨床常用藥物。但近年來,有關牛黃解毒片引發(fā)安全性問題的報道屢屢出現(xiàn)。
患者,女,65歲。因發(fā)熱、全身皮疹就診于我門診部。經(jīng)詢問既往無藥物和食物過敏史,曾于數(shù)小時前因咽部不適自服3片牛黃解毒片(產(chǎn)地及批號不詳)。入院查體:T 38.1 ℃,P 75次/min,R 20次/min,BP 130/6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醒,急性病容,皮疹漸累及全身,呈紫紅色斑疹及斑塊,瘙癢并伴有疼痛。面部及眼瞼水腫,結膜充血,心律齊,四肢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未見異常。輔助檢查:WBC 13.5×109/L,L 0.32,N 0.68,RBC 4.0×1012/L,Hb 105 g/L,PLT 200×109/L,CRP 9.5 mg/L,肝功生化均正常。入院診斷:大皰性藥疹。治療經(jīng)過:予頭孢噻肟鈉、利巴韋林、10%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地塞米松靜脈注射,撲爾敏、維生素C片口服,氧氣吸入,癥狀緩解。
牛黃解毒片含雄黃,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作用是清熱解毒。大多數(shù)人對牛黃解毒片的副作用并不了解,認為這是一種很安全的中成藥。然而,近年來發(fā)現(xiàn),服用牛黃解毒片也會引起不良反應,涉及神經(jīng)、循環(huán)、泌尿、呼吸、消化、血液等系統(tǒng)。
2.1 不良反應臨床表現(xiàn)
2.1.1 皮膚反應 皮膚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皮膚丘疹樣斑塊、瘙癢,臉部、軀干部較重。部分病例為固定性斑疹,分布在臉、頸部。如蠶豆大紅斑伴瘙癢;部分病例為過敏性單狀皰疹、剝脫性皮炎和慢性砷中毒、黑皮病。
2.1.2 過敏性休克 過敏性休克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急促、胸悶、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煩躁不安、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腱反射消失及呼吸停止。
2.1.3 消化系統(tǒng)反應 主要為上消化道黏膜損傷。表現(xiàn)為上腹飽脹不適、疼痛、惡心、嘔吐,嘔吐物呈咖啡色,隨后便血。胃鏡檢查,鏡下見胃黏膜充血、水腫,有糜爛面和出血點。部分病例為藥物性肝病、急性黃疸及肝功能損害。
2.1.4 泌尿系統(tǒng)反應 主要為出血性膀胱炎、血尿。癥狀表現(xiàn)為腰部酸痛、尿頻、尿急、血尿、小便檢查潛血,部分病例伴有鼻出血,重者可引起腎實質器官的損害。
2.1.5 血液系統(tǒng)反應 主要為血小板減少癥狀和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臨床表現(xiàn)為鼻出血、口腔黏膜潰瘍、牙齦出血,顏面、上肢、軀干皮膚出現(xiàn)出血點。
2.1.6 呼吸系統(tǒng)反應 臨床表現(xiàn)為支氣管哮喘樣癥狀,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咳咯物為白色泡沫液,面色蒼白、口唇發(fā)紺、心悸、不能平臥。
2.1.7 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 臨床表現(xiàn)為嗜睡、嘔吐、面色發(fā)灰、氣急、皮膚彈性差、肢端發(fā)涼或呼吸困難、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神志失常,時而靜坐寡言,時而語無倫次、答非所問。
2.1.8 成癮性 臨床表現(xiàn)為停藥后發(fā)生嚴重戒斷癥狀,咽喉腫痛加重,口周、鼻翼皰疹,全身不適,興奮失眠,食欲下降,大便秘結,再次服藥后上述癥狀迅速緩解。
2.2 引起不良反應的原因 研究表明,牛黃解毒片引起不良反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病人的個體差異、服用方法不當、中西藥配伍不當?shù)?。不宜與牛黃解毒片(丸)配伍的藥物有強心苷類、中樞抑制劑、磺胺類、氨基糖苷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菌藥及奎尼丁、異煙肼、酶制劑、阿司匹林類、抗酸藥、噻嗪類利尿藥、降糖藥、酸鹽類藥等。
2.3 其他不良反應 長期服用牛黃解毒片還會發(fā)生重金屬中毒即慢性砷中毒,表現(xiàn)為毛發(fā)脫落,皮膚角化、變黑,肝臟損害和神經(jīng)感覺異常,嚴重時會出現(xiàn)四肢癱瘓、肝硬化和皮膚癌。因此不宜久服。
更應引起注意的是,牛黃解毒片使用說明書上并沒有注明藥物不良反應,也缺乏安全性問題警示語,甚至未注明療程,僅在禁忌中注明“孕婦禁用”。雖然該藥在我國作為處方藥進行管理,但由于用藥習慣的延續(xù),牛黃解毒片成為部分患者的家庭常備藥物,很多患者在服用此藥時并未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且往往隨意增加藥量、延長用藥時間。因此,對于牛黃解毒片這個常用、大家認為很安全的藥,也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