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錫炳 楊小娟 王 棟 朱銀芳 丁 虹 張 波 徐月琴
氧化苦參堿具有抑制肝臟炎癥,減輕肝纖維化,并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1~3]。為進一步探討苦參素治療CHB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變化,我們觀察了苦參素治療前后患者T細胞亞群、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以及HBV DNA和HBeAg陰轉(zhuǎn)率的變化。
一、研究對象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CHB患者66例,男49例,女17例,年齡20~56歲,平均36.3±10.3歲。診斷符合2000年西安會議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標準[2]。入選標準:HBV DNA≥1×104copies/mL;HBeAg陽性;ALT≥2×正常值上限(ULN)。排除甲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無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無嗜酒史;無肝毒性藥物應用史;未用過核苷(酸)類似物和干擾素等抗病毒藥物或免疫調(diào)節(jié)劑。另選健康獻血員30例,男22例,女8例,年齡20~56歲,平均年齡35.18±7.01歲為對照組。
二、治療方法 將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首先給予苦參素葡萄糖注射液(江蘇正大天睛藥業(yè)公司)600mg靜脈滴注,每日1次,1個月后改為苦參素膠囊(正大天睛藥業(yè)公司)200mg口服,每日3次,治療2個月。同時給予水飛薊賓葡甲胺片200mg口服,每日3次,治療3個月;對照組單用水飛薊賓葡甲胺片,用法、用量同治療組。
三、檢測方法 采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肝功能(日本協(xié)和試劑);采用1235時間分辨熒光法檢測HBV M(上海新波試劑);采用PCR法檢測HBV DNA(上??迫A試劑);采用流式細胞術(shù)檢測T細胞亞群和CTL[取100 μl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新鮮全血加入檢測管和對照管,分別加入單克隆抗體及同型對照10μl,室溫避光孵育15 min,經(jīng)溶血處理后上流式細胞儀(Beckman-Coulter 3XL,美國)檢測(Beckman-Coulter公司試劑)]。
四、統(tǒng)計學處理 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T細胞亞群和CTL的變化 患者在苦參素治療3個月后CD3+、CD4+和CTL+細胞數(shù)較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后升高更明顯(t=2.21~4.11,P<0.05 或 P<0.01);CD4+/CD8+比值略高于治療前(t=1.33,P>0.05),但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t=2.23,P<0.05);對照組在治療 3 個月后,CD3+、CD4+、CD8+細胞、CD4+/CD8+比值和CT L細胞與治療前比較無明顯差別(t=0.18-1.16,P>0.05,表 1)。
表1 患者和正常對照組T細胞和CTL(,%)計數(shù)的變化
表1 患者和正常對照組T細胞和CTL(,%)計數(shù)的變化
例數(shù) CD3+ CD4+ CD8+ CD4+/CD8+ CTL治療組 治療前 33 68.85±7.31 33.61±7.3 28.99±7.90 1.23±0.41 18.11±5.21治療后 72.47±5.14 37.81±5.0 29.02±7.54 1.39±0.35 21.46±4.53對照組 治療前 33 68.72±6.93 33.46±7.27 28.88±7.62 1.24±0.43 18.05±5.06治療后 67.51±5.2 32.58±5.52 28.69±5.31 1.17±0.33 17.63±3.56正常對照 30 68.83±5.5 37.21±6.09 25.13±4.78 1.54±0.43 15.83±4.99
二、HBV DNA和HBeAg陰轉(zhuǎn)情況 治療組治療3個月后,HBV DNA 陰轉(zhuǎn)(HBV DNA<500copies/m l)10 例(30.30%),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 2例(6.06%,x2=6.53,P<0.05);HBeAg陰轉(zhuǎn)8例(24.24%),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1例(3.03%,x2=6.3,P<0.05);兩組均無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
三、肝功能恢復情況 治療組治療3個月后ALT恢復正常29例(87.88%),對照組28例(84.85%,x2=0.13,P>0.05)。
苦參素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抑制細胞分泌HBsAg和HBeAg,調(diào)節(jié)免疫,刺激機體產(chǎn)生干擾素等[3,4]。據(jù)報道,應用苦參素治療 CHB 患者后外周血 CD3+、CD4+、CD4+/CD8+比值較治療前明顯提高[5]。實驗表明,在苦參素作用后,HBsAg轉(zhuǎn)基因小鼠體內(nèi)成功地誘導出Th1型細胞因子的分泌[6]。本文兩組CHB患者治療前CD4+低于正常對照組,CD8+高于正常對照組,CD4+/CD8+值低于正常對照組,說明CHB患者存在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和低下,是導致CHB患者HBV不能被清除的重要原因。在苦參素治療3個月后,CD3+、CD4+和CTL細胞均較治療前升高,與王嘯報道類似[5]。HBV DNA和HBeAg陰轉(zhuǎn)率也高于對照組,與報道類似[7]。
[1]何盛華,張濟萬,陳強,等.苦參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80例療效觀察[J].四川醫(yī)學,2005,26(10):1090.
[2]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和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329.
[3]陳小松,王國俊,蔡雄,等.氧化苦參堿對肝纖維化大鼠細胞因子表達水平的影響[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6,9(5):257-259.
[4]陸倫根,曾民德,茅益民,等.氧化苦參堿膠囊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J].肝臟,2002,7(4):218-221.
[5]王嘯,董香玉,朱傳安.苦參素對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J]. 臨床薈萃,2001,16(18):841.
[6]董宇紅,席宏麗,田楓,等.苦參素對HBsAg轉(zhuǎn)基因小鼠血清Th1和Th2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4,18(3):277-280.
[7]胡石江,朱紹詠.苦參素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療效觀察[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4,20(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