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玲
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
■曾小玲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歷年的高考試卷中體現(xiàn)得尤為突出,閱讀的分值占整個試卷的26%,而且難度不斷增大,文章的主題和題材呈多樣化趨勢。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十分重要。
高中階段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階段。一方面,通過初中三年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具備了初步的閱讀技能。另一方面,即將面對的高考,也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堅實的基礎。高中階段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最佳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課內(nèi)精讀和課外泛讀都很重要。只強調(diào)精讀課本,不進行課外泛讀,就無法擴大知識面,無法提高閱讀速度;如果不重視精讀課本,一味強調(diào)課外泛讀,勢必導致基礎不扎實,對所讀材料理解不透徹。
要想提升速度、擴大視野、提高答題的命中率,顯然需要精讀一些文章。通過精讀,學會把握重要信息,提高理解疑難長句的能力,擴大詞匯量、拓寬知識視野、掌握答題思路。學生需要花大力氣精讀文章,讀懂每篇文章內(nèi)容,從分析句子結(jié)構入手,仔細精讀,甚至將文章中的部分句子翻譯出來。這樣,學生才能有切實的積累,久而久之,才會對英語文章的寫法、語句的表達方式了如指掌,才能提高理解的深度和閱讀的速度,并為完成句子、完形填空和寫作積累充足的語言知識。在高中階段,最好的精讀材料是課本課文,教師可在訓練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強調(diào)加強課本學習,以提高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
1.重視課文的預習過程
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課前自學課文中的單詞、詞匯和相關句型,提高語言功能的學習,同時還要初步了解教材內(nèi)容,帶著問題上課。這樣,學生學習的針對性更強、求知欲更旺,同時也便于教師集中力量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預習之后教師可通過做題來檢查預習效果和學生對主要內(nèi)容的理解,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功能的學習。然后,教師可根據(jù)高考的要求設計相關高考題型的練習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結(jié)構學習水平,鞏固預習的效果。
2.明確教學目的
課文教學目的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此,課文的學習不僅只是單詞、詞匯和語法結(jié)構的學習,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圍繞某一主題,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單詞、詞匯和語法結(jié)構的學習是學習語言的功能,課文結(jié)構的分析與學習是學習語言的結(jié)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強調(diào)語言功能的學習,又要強調(diào)語言結(jié)構的學習,而且要更側(cè)重于語言功能的學習。
對于每一篇文章的教學,教師需有整體教學的觀念,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采用教師設問學生回答的方式,有時讓學生自己設問同學互相回答的方式,通過問題的回答歸納文章主旨大意,分析文章結(jié)構。對于語言功能的學習教師要注重基礎,在上每一篇課文前,先幫助學生掃清新單詞的障礙,可讓學生用簡單英語來解釋新單詞,在分析完課文結(jié)構之后再來學習單詞和詞匯的具體用法,并讓學生用所學單詞和詞匯造句來鞏固其用法,最后學習語法結(jié)構,分析疑難長句的句子成分,提高理解長難句的能力。
3.改革課堂教學結(jié)構
閱讀教學要使精讀與泛讀緊密結(jié)合,強調(diào)獨立閱讀課文,形成高效閱讀的能力。泛讀指略讀和跳讀。略讀時學生不需要詳盡地理解所讀材料,只需要了解閱讀材料的基本信息。方法上,可學生快速瀏覽全篇,領會主旨或抓住主要內(nèi)容。如段落特點、主題句、關鍵詞等。跳讀是學生對閱讀材料有所了解的情況下尋找某些特定的信息的閱讀方法。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學生經(jīng)歷略讀、跳讀之后,教師有必要對文章的句子結(jié)構、用詞、詞語搭配等進行講解,促進學生理解語言的意義、段落及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并設計一些具有推理性、評價性、概括性、啟發(fā)性的問題,把課文的問題提出來,進行分析、總結(jié)和概括,明確它們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真正理解課文和作者意圖,掌握中心思想,擴充語言知識。對于特別精彩的部分,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背誦,以增加學生知識儲備。
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日積月累,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大量的泛讀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材料進行泛讀,每天至少一篇。閱讀題材可以從學校、家庭生活到體育、旅游、環(huán)保、社會、經(jīng)濟、科普等。閱讀體材可以由記敘文、說明文上升到議論文、新聞、人物傳記等。
《學英語報》內(nèi)容豐富精彩,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深受學生喜愛。教師可每天讓學生輪流當值日生,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閱讀材料,并布置給全班其他同學閱讀,第二天上課,就文章內(nèi)容向?qū)W生提問。學生也可以先以小組形式討論文章的主旨大意,互相交流,發(fā)表觀點,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既讓學生體會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樂趣,又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謂一舉兩得。
閱讀技巧的培養(yǎng)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必不可少,尤其是對高中生至關重要。教師除了堅持每天要求學生自己選擇閱讀材料之外,還可以利用一節(jié)課或者晚自習的時間對學生進行難度適當?shù)南迺r閱讀訓練以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速度。
1.培養(yǎng)預測技能
標題往往能反映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要要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閱讀標題的習慣和依據(jù)標題猜測主旨大意的能力。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首尾句往往有提示和歸納大意的功能,通常能配合標題提示大意。過渡句或過渡詞也常常能暗示下文與前文的轉(zhuǎn)折、因果或遞進等關系。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根據(jù)這幾方面進行預測,能迅速把握文章大意,有效提高閱讀效率。
2.提高閱讀速度
提高閱讀速度,必須是在正確理解的前提下,沒有準確的理解能力,速度也就失去了意義。首先,可以訓練學生提高對單句的理解能力,然后過渡到句子的理解。對于長句的理解要找準主謂賓,而且要做到一目十行。教師可通過讓學生做習題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可以每讀完一篇文章讓學生做一些理解選擇題,根據(jù)學生做題的準確率適當調(diào)整閱讀速度。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要求學生拋棄不好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閱讀時不要出聲,要默讀,默讀是通過視覺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號,速度要比出聲閱讀快得多;不要逐字逐詞地讀,而要以句群或句子為單位快速閱讀;不要一見生詞就查詞典;不搞一詞一句的分析;不用筆點讀等。其次,要注重閱讀過程中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文抓重點段、段抓重點句、句抓重點字;在不影響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過;根據(jù)構詞法、同義詞,反義詞、因果關系、同義關系、上下文暗示等方法猜測詞義和句義,先看問題,后讀段文,再解決問題。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和閱讀技巧的訓練,相信學生的閱讀水平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這個提高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長期堅持和艱苦的努力。
(作者單位:武漢市蔡甸區(qū)第五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