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小霞,張偉玲,周雪梅,周惠蘭,曾 訊
(中山大學附屬一院骨科,廣東 廣州 510080)
PICC 置管送入困難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
黎小霞,張偉玲,周雪梅,周惠蘭,曾 訊
(中山大學附屬一院骨科,廣東 廣州 510080)
目的探討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送入導管困難原因及護理對策。方法 對141例置入PICC的惡性骨腫瘤病患者進行觀察記錄,對出現(xiàn)導管送入困難并發(fā)癥的原因進行分析。結(jié)果 發(fā)生導管送入困難10例(7%),其中到達上腔靜脈4例,異位4例,失敗2例。結(jié)論 血管選擇不當、體位的影響、情緒緊張、評估欠充分是導管送入困難的原因,護理對策重點在于充分評估血管條件及選擇合適的血管。
PICC;并發(fā)癥;原因;護理
作為一種靜脈化療途徑,與傳統(tǒng)的靜脈給藥和鎖骨下深靜脈置管術相比,外周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時間長、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而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效果[1-2]。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對141例惡性骨腫瘤病患者采用經(jīng)PICC進行化療治療,置管過程中出現(xiàn)導管送入困難10例,本文對其原因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骨惡性腫瘤患者行PICC置管141例。其中男82例,女59例,年齡5-56歲,平均21歲。PICC管穿刺部位:左上肢57例,右上肢84例;貴要靜脈52例,肘正中靜脈33例,頭靜脈56例。
1.2 方法 選用美國巴德三向瓣膜式單腔導管,型號為 4Fr,全長 60 cm,按常規(guī)方法置管,對PICC置管過程中出現(xiàn)的導管送入困難并發(fā)癥進行觀察和記錄。導管送入困難標準:導管送入時阻力大,并有回退現(xiàn)象。
本組患者置管過程中出現(xiàn)導管送入困難10例(7%),其中2例穿刺成功后經(jīng)多次送入導管均未達到所需長度,予拔管重新找靜脈穿刺處理;其余病例經(jīng)多次送管后均能到達所測量長度,予X線照射顯示導管到達上腔靜脈4例,導管異位4例,其中導管異位至頸內(nèi)靜脈1例,異位至腋下靜脈3例。
3.1 血管選擇因素 頭靜脈走行先粗后細,且進入無名靜脈時角度較小,高低起伏,導管易反折,增加置管難度;頭靜脈靜脈瓣分布多,導管尖端接觸靜脈瓣也可導致送導管困難。本組56例為選擇頭靜脈(39.7%)置管,發(fā)生送導管困難并發(fā)癥均為頭靜脈(17.9%),并且異位發(fā)生率高,有4例。
3.2 體位影響 正常情況下患者應取平臥位,穿刺側(cè)上肢外展90°穿刺置管。本區(qū)開展PICC置管初期,由于經(jīng)驗不足、操作欠熟練,穿刺時肢體無外展,穿刺后有2例發(fā)生導管送入困難,后經(jīng)調(diào)整患者肢體位置,外展穿刺側(cè)肢體約90°后送管,能順利到達預測位置。
3.3 情緒緊張 本組患者平均年齡21歲,15歲以下的有44例,由于年齡的原因,對置管操作的認識和配合程度較成年人差,個別患者在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緊張、哭鬧現(xiàn)象;患者緊張、肌肉收縮、穿刺刺激引起血管收縮或痙攣,導致送導管不順暢或送導管困難。本組一例7歲患者在進針后因疼痛哭鬧不配合,送導管時遇有阻力,予暫停送管,安慰患者及允許家人陪同安慰,待患者平靜后再次送入管道成功。
3.4 血管畸形、瘢痕或狹窄 先天性血管畸形、以往血栓形成病史、曾經(jīng)穿刺置管至血管損傷及瘢痕形成、腫瘤壓迫該處血管等均可影響導管正常置入。本組1例患者于置管前3周曾有右頸內(nèi)靜脈穿刺置管輸液情況,穿刺后送導管至35 cm處時阻力大,無法通過,予X線照射示導管末端于鎖骨頭方向上行1.3 cm后反折1 cm,無法送管。
4.1 置管前的評估
4.1.1 評估相關信息 插管側(cè)上肢有無外傷及手術史;胸膜內(nèi)是否有腫瘤或腫塊;已有的血管內(nèi)有無留置器材;避免已有靜脈炎的血管;避免插管側(cè)有接受放療、局部有外傷史的靜脈插管,因淺靜脈接受過化療會出現(xiàn)硬化、彈性消失。
4.1.2 選擇合適的血管 血管選擇是PICC置管成功的關鍵,盡量選擇粗而直的血管,注意血管的彈性和顯露性,首選是選擇肘部的貴要靜脈,因貴要靜脈管徑粗且在置管體位下為導管夾部到位最直、最短的途徑[3],其次為肘正中靜脈和頭靜脈。嚴格選擇適宜置管的血管,不要給患者帶來肉體上的痛苦和經(jīng)濟上的損失。
4.2 置管中的處理
穿刺成功后送管時動作要輕柔、勻速緩慢,不可過快及過猛,遇送入管道困難時不要強行用力送管,可以:①暫停片刻,略用力持管,以讓導管隨血流緩慢進入,再進行下一次送入動作;②撤出導管少許,重新調(diào)整穿刺鞘位置,輕輕旋轉(zhuǎn)導管送入;③讓患者穿刺一側(cè)的手握溫度較高的物體,如熱水袋,或?qū)崴庞诖┐虃?cè)上臂下,使肢體放松、血管充盈,也可囑咐患者握拳、松拳;④調(diào)整體位及穿刺肢體角度后再次送管;⑤導管末端連接注射器邊沖生理鹽水邊推進,起到引導作用,推進時動作必須輕柔;⑥耐心與患者溝通,分散其對穿刺引致疼痛的注意力,并幫助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⑦有條件的可以借助血管擴張器、超聲、放射顯影等方法進行送管。⑧經(jīng)上述處理仍無法送導管,可重新選擇靜脈穿刺。
4.3 置管后的處理
插管過程中如遇到送導管困難,或置管后送導管有阻力,經(jīng)處理后能將導管送到所需長度情況時,最好不要撤出導絲,待X線照片后顯示位置正確再撤導絲或有異常情況時方便進行調(diào)整。有條件者可在B超引導下處理[4]。
PICC置管術為腫瘤患者提供了一種減輕穿刺痛苦的治療途徑,對保證患者配合治療,完成化療計劃起到積極作用。我科開展此項技術以來,不斷學習和總結(jié)經(jīng)驗,通過對141例惡性骨腫瘤患者PICC置管送入困難并發(fā)癥的分析,認為選擇合適的血管是減少此并發(fā)癥的關鍵。同時也體會到提高操作者的技術、經(jīng)驗也是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因素之一。
[1] Harter C,O stendorf T,Bach A ,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for autobgous blood progenitor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aematobgicalmalignancies[J].Suppot Care Cancer,2003,11(12)∶790 -794.
[2] 東文霞,喬愛珍,李新華,等.PIVCC插管與鎖骨下靜脈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31-33.
[3] 胡夢娟,周雙俊.人體解剖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和出版社,1995∶8.
[4] 姜 珍,徐旭娟,謝玉娟.B超引導下處理PICC導管回折腋靜脈1 例[J].護理學雜志,2005,20(7)∶68.
R472.9
B
1003—6350(2010)09—134—02
黎小霞(1972—),女,廣東省廣州市人,主管護理,本科。
2009-12-22)
·護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