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從王維對閑適的吟詠看“無念”“、無相”“、無住”的禪宗思想

      2010-04-10 08:25:39胡遂曹夢晶
      湖湘論壇 2010年1期
      關(guān)鍵詞:王維山水詩人

      胡遂,曹夢晶

      (湖南大學(xué),湖南長沙410082)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從王維對閑適的吟詠看“無念”“、無相”“、無住”的禪宗思想

      胡遂1,曹夢晶2

      (湖南大學(xué),湖南長沙410082)

      王維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有名的“詩佛”,其一生的文學(xué)作品中,對閑適生活的吟詠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并且形成了其獨(dú)有的恬淡空靈的特色,究其緣由,與其對佛教的深刻造詣分不開。本文試從其閑適詩與佛教的交匯之處,淺談王維的“無念”、“無相”、“無住”的禪宗思想。

      王維;閑適詩;禪宗

      被后世稱作“詩佛”的王維,以其杰出的藝術(shù)才能與高深的佛學(xué)修養(yǎng),成為盛唐詩壇一顆璀璨的明珠。尤其是他的山水田園詩,獨(dú)有一種空靈、澄澈、悠遠(yuǎn)之美,唐代殷評王維詩云:“詞秀調(diào)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睒O言王維詩歌意境之獨(dú)絕。的確,盛唐時代,山水田園詩自成一派,雖俱繪山水,卻各有特色:孟浩然之平淡,韋應(yīng)物之清新,柳宗元之冷峭,劉長卿之蒼涼,裴迪之幽寂……然王維能獨(dú)絕其間,因其“以禪入詩”,在對山水自然的審美觀照中,融入佛禪之道,體悟?qū)庫o的真諦,使他筆下的山水詩,不僅空靈靜美,意境悠遠(yuǎn),更禪意盎然,因此在山水詩苑中獨(dú)具魅力。尤其是王維晚年的隱居生活里,一心習(xí)佛,寫下了大量以禪入詩的閑適詩,在云水自然中吟詠情性,這些詩作處處閃現(xiàn)著若有若無的禪意,如佛光影現(xiàn),引人入勝。

      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無論是北宗禪之“漸悟”,還是南宗禪之“頓悟”“,皆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拔颉笔侨林畡e稱,所謂“迷來經(jīng)累劫,悟則剎那間”(《壇經(jīng)》),慧能認(rèn)為“人性本凈”,只要“明心見性”,一任主體心性的坦然呈現(xiàn),“即心即佛”,當(dāng)下即能妙悟成佛,而若要達(dá)到“明心見性”,則需“一行三昧”,無論是閑居凈坐,入定冥想,還是悠游山林,興致所往,只要能夠杜絕心間雜念,拋卻俗世束縛,往往就會在一剎那間,妄念俱滅,物我皆泯,“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人間詞話》),自已仿佛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心里會產(chǎn)生一種奇妙又愉悅的感受,靜謐的自然里流動著盎然生氣,這就是“禪悟”。而嚴(yán)羽謂“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滄浪詩話》),禪與詩的相通之處,或在此間。

      一、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論王維閑適詩中的“無念”思想

      王維大半生生活在輝煌燦爛的盛唐時代,盛世年華,氣象宏大,政治開明,國家繁榮。這也是古代詩歌發(fā)展到極致的一個時代,詩人們賦詩表懷,漫游勵志,游俠赴邊,一首首意興盎然的詩歌,猶如一個個昂揚(yáng)的靈魂,落魄也灑脫,率真也不羈,積極也超然,他們有著儒家積極入世的情懷,渴望“達(dá)則兼濟(jì)天下”,所作詩歌“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陳子昂《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一掃齊梁五代空有繁麗之表而無興寄之志的靡靡之音,傲然如原野上最輝煌的紅日,即使仕途受挫,詩人們也不哀怨泄氣,或是“窮則獨(dú)善其身”的修身養(yǎng)性,或如莊子般逍遙天地間,不問功名事,或在深山古剎里,林木溪澗邊參禪觀心,證得吾身。

      王維早期詩歌亦多反映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思想:如“誓辭甲第金門里,身作長城玉塞中”(《燕支行》)、“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zhàn)樹功勛”(《老將行》)、“盡系名王頸,歸來獻(xiàn)天子”(《從軍行》)、“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yáng)鞭”(《隴西行》)、“慷概倚長劍,高歌一送君”(《送張判官赴河西》)等等,這些詩作充滿了英雄氣概,寄寓了詩人立功報國的政治思想。然而,安史之亂前后,政治上的腐敗黑暗,戰(zhàn)亂的動蕩不安,被叛軍俘后的監(jiān)禁生涯,平亂后因被授偽職而定罪……人生境遇如海浪沉浮,困境挫折不斷,使詩人對于政治以及個人前途漸漸失望,“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詩人在《嘆白發(fā)》中發(fā)出感慨,又在《飯覆釜山僧》中自言:“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可以看出,王維看淡了名利,選擇在孤獨(dú)與寂寞中,以禪悟?yàn)槿松畼啡ぁ?/p>

      綜觀王維的山水詩作,詩中最常出現(xiàn)的便是“空”、“寂”二字,如“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山居秋瞑》),“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酬張少府》)……俯拾皆是,不勝枚舉,足可見佛禪之“空寂”觀對他的影響。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尤其是晚年時居于輞川別墅,終日與友泛舟往來,共賞煙霞,吟詠山水,彈琴落畫,如此生活,怎一個“閑”字了得?!度圃姟飞陷d:“……得宋之問輞川別墅,山水絕勝,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篤于奉佛,晚年長齋禪誦?!蓖砟昵鍍粲崎e的隱居生活,使詩人擁有一顆寧靜安閑的心,忘卻塵世喧嘩,在對自然山水的審美觀照中,明心凈性,胸?zé)o雜慮,于山林間悠游,感悟自然,進(jìn)而將這種領(lǐng)悟轉(zhuǎn)移到人生的體悟。

      王維的閑適詩大多為隱居于終南別業(yè)和藍(lán)田輞川時所作,其時身閑心亦閑,一首首空明澄凈的山水詩,如一幅幅淡雅寧秀的水墨畫,讀之可品其清芬,賞之可觀其神韻,悟之可覺其禪意。何謂“閑”?有首很出名的禪詩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遍e,是為無事,無牽掛,身無束縛,悠游自在,清凈的生活,空曠的心境,方可稱之為“閑”,心閑之人觀物,物皆著“閑”之色彩,淙淙清溪,漾漾菱荇,澄澄葭葦,脈脈斜暉,淡淡月光,亭亭新荷,青青綠竹……莫不因詩人之眼觀之,而體現(xiàn)出自在寫意,隨性自然的風(fēng)貌。

      觀乎前代田園山水詩家,恬淡莫過于陶淵明,清新莫過于謝靈運(yùn)。前者以其整個人生經(jīng)歷,開拓出了一片田園隱逸的天地,東籬與菊花,南山與酒,成為后代詩人心里無法割舍的世外桃源。后者則將筆觸轉(zhuǎn)向山水,另辟蹊徑,扭轉(zhuǎn)了一代詩風(fēng),“性情漸隱,聲色大開”(沈德潛《說詩晬語》),在對自然山水的描摹刻畫中,暗用匠心,使之既有“出水芙蓉”之清新,又有“錯彩鏤金”之綺麗。淵明的歸隱田園與大謝的縱情山水,一個在出仕與歸隱中,決然地?fù)衿浜笳?,“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歸園田居》),更道出了他對歸隱后的自在生活感到無比愉悅??梢哉f淵明之“閑”,在于心,“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金人元好問此句評點(diǎn),深得陶詩之旨趣。而大謝因仕途受挫,轉(zhuǎn)而將審美情趣移向自然,無論是在任還是隱居,他總是徜徉山水,肆意遨游,不言心累,借山水清音撫去心中不平,可以說大謝之“閑”,在身不在心,與陶詩相比,謝詩難以達(dá)到陶詩那樣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的境界,常常是有句無篇,或許是因其未能將俗事紛擾放開,無法將本心真正完全地投射到自然山水之中吧,董其川說,“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詩為境”,若無一顆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無念”之心,又怎能體會那云卷云舒,花開花落的自在氣韻?

      王維也有過追求功名的時候,但是“浮名寄纓珮,空性無羈鞅”(《謁睿上人》),他不甘也不愿在官場里沉浮,也不愿身心被束縛,不只一次地,詩人在詩作里表達(dá)了愿掛冠而去,隱居山野的愿望。他寄情山水,專注詩畫,渴望如飛鳥般回歸本心自然,那“深巷斜暉靜,閑門高柳疏”的寧靜生活,“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的安閑心境,如何不令仕途受挫的詩人心向往之?“當(dāng)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送張五歸山》),因朋友的不幸遭遇,引發(fā)了詩人的憤懣與無奈,王維并非沒有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勇氣,也并非沒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骨,實(shí)在是家境所迫,責(zé)任使然——“小妹日成長,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偶然作》之四),做為家中長兄,實(shí)在是出于無奈。直到晚年,王維過上了“半官半隱”的生活,終得身閑,一心向佛,“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酬張少府》),以“寂悟”為樂,在王維安閑的生活里,成了他最為傾心的事情。

      再看王維詩中之“閑”,從初時的渴望閑逸——“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渭川田家》),認(rèn)識到自己身閑而心不閑——“今日又明日,自知心不閑”(《留別丘為》),有與僧、友相交之閑——“落花啼鳥紛紛亂,澗戶山窗寂寂閑”(《寄崇梵僧》)、“秋色有佳興,況君池上閑”(《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有體觀物相之閑——“澄波澹將夕,清月皓方閑”(《泛前陂》)、“閑花落巖谷,瀑水映杉松”(《韋侍郎山居》)、“圓光含萬象,碎影入閑流”(《賦得秋日懸清光》),最終求得心閑自在——“終年無客常閉關(guān),終日無心長自閑”(《答張五弟》)。王維從休官罷職的身閑,逐漸上升到蕭散平淡的心閑,從逐漸離開官場,抽身紅塵俗世,到最終達(dá)到心無掛礙,隨緣自適的超然心境。

      王維虔心修禪,晚年生活蕭散平淡,離開官場后,詩人終得心閑且無掛礙、隨緣自適的心境,且看下面一系列的五言絕句: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鹿柴》)

      獨(dú)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里館》)

      如此之類的小詩,在王維詩集里有許多,意境空明朗凈,給人以空幽靜寂之美感,春山絕人跡,明月照溪水,花落無聲息,紅葉日見稀,或有斜陽映青苔,或有竹風(fēng)送琴韻……一切自然景象在詩人筆下,緩緩鋪開,如揮就一幅春山圖,卻可聽見鳥鳴、人語、琴聲,靜中有動,在這靜寂之中有著勃勃的生機(jī):鳥語花香、詩情畫意,令人讀之如臨其景、如感其境,在這虛融清靜中又分明感到一種淡淡的生命的喜悅。詩人心無雜念,所寫之物也是如此清淡,恰是這顆清凈無染的真心,無執(zhí)無求,無束無縛,才能放任心神,一任本然,才能以清澈之眼觀之,清凈之心寫之,最后達(dá)到純粹自然空靈靜美的境界,詩與境偕。

      二、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王維閑適詩中的“無相”思想

      唐朝禪師青原惟信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是參禪的三種境界,也是人生行路的三種不同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還停留在事物的表象階段,通過身體感官來認(rèn)識客觀世界,而不知山水所蘊(yùn)含的“意”;當(dāng)其學(xué)參禪后,“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知山水是“法身”的顯現(xiàn),漸漸融合了自我意識,將主觀心靈情感投射到客觀事物上,類似王國維的有我之境,體現(xiàn)了自我生命的傳達(dá);當(dāng)其大徹大悟后,“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認(rèn)識到“色空如一”,則是自由地觀照,自由地出入于客觀與主觀之間,沒有束縛,自我已經(jīng)成熟,身體與靈魂已擁有寧靜、獨(dú)立,一切無可無不可,山水與我無妨,與王國維“無我無物之境”相似,已達(dá)到了最高妙境。為詩也是如此,唯有識遍世間紛繁復(fù)雜的種種色相之美,加以自身的審美體驗(yàn),才能最終到達(dá)妙空無我的宗教或哲學(xué)層次。

      就詩人自身而言,以“興趣”所觀照之外物,無論是青青翠竹,郁郁黃花,還是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盡管各具不同的相狀,但全都是真如佛性之體現(xiàn),所謂“月白風(fēng)恬,山青水綠。法法現(xiàn)前,頭頭具足”。在大自然面前,江上清風(fēng),山間明月,一切都是現(xiàn)成,一切都是圓滿自足,一切都是“真空”隨緣顯現(xiàn)的大千世界之“妙有”?!盁o相”即“離相”,于一切相,離一切相,是為無相。當(dāng)詩人看遍種種紛紜色相,真正沉浸入無邊山水自然中時,會將心中的妄念放下,一切來自心靈的束縛都會杳然無存,心中唯有暢適,唯有愜意,這就是涅磐,就是解脫,就是超越,就是自在。

      王維稱自已“當(dāng)代謬詞客,前身應(yīng)畫師”(《偶然作·六》),有著高超的繪畫技藝,極能捕捉大自然種種光影變幻間的美景,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充分說明了王維詩充滿詩情畫意的特點(diǎn),王維以其畫家的敏感與詩人的興致,描繪了自然之景在時空流轉(zhuǎn)過程中的種種瞬間流變,展現(xiàn)了山水清音的氣韻,也體現(xiàn)了世間萬物的無常之態(tài),更因詩人禪學(xué)修養(yǎng)深厚,使他詩中的畫意多有自然天趣,宛若天成,詩境與禪境相得益彰,心境與自然契合無間。如《田園樂》其六:

      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浼屹孜磼?,鶯啼山客猶眠。

      活脫脫的一幅閑逸春眠圖。桃花,多艷麗美好而又易于凋零的事物,猶帶宿雨,更顯其鮮紅嬌艷;柔綠的柳枝在遠(yuǎn)處搖,似籠一層薄霧,更添了幾分濃綠。在大自然無比愜意舒適的春光里,花落滿莊,家僮未掃。黃鶯輕啼,山莊的主人卻猶自沉睡,睡意酣然。真不知是這融融春光賜予了詩人如此閑散清凈之心,還是詩人澄澈安閑的心境方觀到寧靜的春意。所謂“一切諸法本性皆空,一切諸法自性無性。若空無性,彼則一相,所謂無相。以無相故,彼得清凈?!彪S意自然,離卻萬相,才能擺脫塵世的種種俗念,恬然澄明,達(dá)到“本來無一物”的清凈之域。

      還有這首《秋夜獨(dú)坐》:

      獨(dú)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發(fā)終難變,黃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學(xué)無生。

      秋雨之夜,給人以悲涼難以自處的情素,更深人寂,詩人獨(dú)坐空堂,想到歲月無情逝去,還有生老病死的無奈,“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山果可知自己落去的韶華,草蟲可知自己漸漸的離逝,自然之物也是悄悄地被時間無情地帶走,而猶不知。詩人頓然開悟:人與自然萬物一樣,有生必有死,短暫的生命,如有剎那的光彩,也是永恒,“萬古長空,一朝風(fēng)月”,身心超脫,物我兩忘,才能真正地領(lǐng)悟到生命存在的意義。

      再有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的清幽明靜,“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終南山》)的若有還無,“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的波瀾闊大,“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轉(zhuǎn)黃鸝”的婉轉(zhuǎn)明麗……皆體現(xiàn)出了詩人閑逸超脫的品性與外物和諧圓滿、寧靜生機(jī)的風(fēng)神合一。誠如李澤厚評《鹿柴》、《鳥鳴澗》、《辛夷塢》三首詩時所說:“一切都是動的,非常平凡,非常寫實(shí),非常自然。但它所傳達(dá)出來的意味卻是永恒的靜,本體的靜……自然是多么美啊,它似乎與人世毫不相干,花開花落,鳥鳴春澗,然而就在這對自然的片刻直觀中,你卻感到了那不朽者的存在?!蓖蹙S詩超越了外象的沉靜而達(dá)到了富有生命力的扶搖而上之美,在閑適生活狀態(tài)下,大自然給予詩人的啟迪,使詩人創(chuàng)造寧靜幽寂的詩境中,煥發(fā)著生命的律動,“那不朽者的存在”恰是禪在詩人參閱水山過程中的靈感啟發(fā)。

      三、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論王維閑適詩中的“無住”思想

      “禪是動中的極靜,也是靜中的極動,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動靜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禪是中國人接觸佛教大乘義后體認(rèn)到自已心靈的深處而燦爛地發(fā)揮到哲學(xué)境界與藝術(shù)境界。靜穆的觀照和飛躍的生命構(gòu)成藝術(shù)的兩元,也是構(gòu)成‘禪’的心靈狀態(tài)”。禪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的產(chǎn)物,正是由于中國人對心靈的體認(rèn)與外界的流逝感悟如此之深,才能將禪發(fā)揮到極致。而禪詩,也是獨(dú)有中國特色,饒富深趣。禪家所倡導(dǎo)的“頓悟”、“明心見性”、“即心即佛”等思維方式推及至詩歌創(chuàng)作,直接給予了詩人在觀象體物,參照山水自然的過程中靈感的啟發(fā),“一花一世界,一砂一天國。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佛典》),最是這樣難以言說的剎那心會,深得佛家詩家深味,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詩品》),如同疏林斜斜投射下來的陽光,空中浮動的微塵,某個午后時光的凝結(jié),卻有風(fēng)細(xì)細(xì)吹過詩人的心懷,靜止與靈動,瞬間與流逝,悠然神會,妙處難與君說。

      王維詩中多次提到自己愛閑居凈坐,在坐禪中體悟。《舊唐詩·王維傳》中也曾提到王維“退朝以后,焚香獨(dú)坐,以禪誦為事”。“閑居凈坐”,參禪悟道,“禪定”就是“安靜而止息雜慮”,要求專、空、無、靜,要“離一切色相”而入“虛空處”,唯有得到“虛空處”才算是到“實(shí)有處”——幻化了一切,才能擁有一切,空下心,才能有心去體察萬物,這也是莊學(xué)中無與有的辯證法,莊子也曾提出的“虛靜”、“坐忘”,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已身存在,達(dá)到虛靜的狀態(tài),才能對客觀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認(rèn)識,才能自由地進(jìn)行審美觀照,才能創(chuàng)作出與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岸U悟”之道,與此相似,王維對此亦是了然,如這首《書事》: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清淡淡的一首小詩,恰如詩人清閑的心境,緩緩冥冥,微雨深院,泯于無形。這是幅靜寂的畫面,萬物皆慵懶自如,閑適隨意,連時光仿佛都停止了腳步,而詩人卻瞥見那雨后愈加鮮綠的蒼苔,好像要從地上躍起,親昵地依上詩人的衣裳來,這樣的幽靜深院,卻有著這樣靈動的生機(jī),細(xì)微的禪機(jī),借著詩人從容和諧的心境,與細(xì)致敏銳觀察,被點(diǎn)現(xiàn)出來。蘇軾詩曰:“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送參寥詩》)?!翱侦o”之中,包領(lǐng)含著生命無限的可能性,猶如平靜的湖泊,水里暗流涌動,魚兒輕靈游弋,靜中有動,動中寓靜。若詩人滿懷愁緒,又怎能看到如此細(xì)微的物色之動,若詩人心緒迷離,又怎能抓住大自然賦予的瞬間契機(jī),“欲上人衣來”實(shí)是神來之筆,方得此怡然之妙趣。

      再有這首被胡應(yīng)麟譽(yù)為“五言絕之入禪者”的《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花開花落,如美人遲暮,最是令人黯然神傷,后主一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傳達(dá)室了多少幽恨。古時之人寫落花,無不洋溢著濃濃的憂傷與惋惜。但在王維詩筆下,卻是另一番景象:空寂無人的深山流澗邊,鮮艷的芙蓉花生機(jī)勃勃地開放著,如此燦爛,如此幽雅,落蕊紛紛,自開自落,這是一場無人打擾的盛宴,開也罷,落也罷,不求人欣賞,也不需要人憐憫,詩人只是恰巧見證了這一幕的華美,蓬勃的生命,寂靜的山塢,采采的流水,剎那的生滅,整個世界莫不如這芙蓉花一樣,“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泰戈?duì)枴讹w鳥集》)。胡應(yīng)麟言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真是不著禪語,盡顯禪心。唯有舍棄對“相”的執(zhí)著追求,看清這世間萬物——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種種紛紜變幻之色相,都處于生滅無常的狀態(tài)中。詩人不因其生而狂喜,不因其死而悲痛,這并不是漠視生命在此間的剎那生滅,而是以一顆恒心觀之,生命的存在只是剎那生滅的連續(xù)顯現(xiàn);人與一切有情眾生,都沒有一個常住不變的自我,即是佛家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金剛經(jīng)》)。

      除去“坐禪”,王維還采取一種“山林悠游禪”的修習(xí)方式,“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永嘉玄覺(《證道歌》),在悠游山林的過程中,遍看萬物諸相,秉持著“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的習(xí)禪理念,在自然山川、泉源溪澗、草木叢林中體悟禪機(jī)?!扒锷綌坑嗾眨w鳥逐前侶”(《木蘭柴》)、“松風(fēng)吹解帶,山月照彈琴”(《酬張少府》)、“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詩人以清凈無染之詩心觀物,周遭事物都是如此明凈、閑逸、澄澈、悠然,不著意去尋禪,不刻意去描寫,語淡而自然,清新而持久。有一首禪詩云:“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隴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禪,就像雪后初蕊一枝的冷梅,淡香縈人,不作言語,不需刻意去尋,在某個驀然回首的瞬間,拈花微笑,了悟禪意,如這首《終南別業(yè)》: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dú)往,勝事空自如。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南山”,隱逸之別稱,在中晚年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中,詩人常常乘興獨(dú)自閑游,淡然世外?!皠偈驴兆灾?,更道出了自己洞悉塵世,怡然自得的情懷,最令人稱道的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這一聯(lián),姿態(tài)翩然,風(fēng)神清朗。詩人心思閑逸,隨心行走,待到水窮處,未有阮籍哭窮途之舉,而是拂地南坐,靜觀云起,并不因行路岐嶇而悲觀著怒,并不因末途而驚慌絕望,不刻意尋求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寧心靜性,不煩不惱,看云生云起,別有一番風(fēng)味。六祖慧能說:“念念不住,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續(xù),無有斷絕……于一切法上無住,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縛。于一切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毙性屏魉蛔o礙,任心飛揚(yáng)。

      恰是“不住”,才是任興使然,無拘無縛。如詩人在另一首詩中寫道,“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fēng)”(《藍(lán)田山石門精舍》),凌波微笑,隨任風(fēng)神,表現(xiàn)出了詩人無比恬適與散淡的心境。

      禪,并不等于寂滅,在禪宗看來,佛性遍于有性,宋朝洪壽禪詩有詩云:“樸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背浞值莱隽耸篱g萬物皆顯佛性。清朝王士禎《帶經(jīng)堂詩話》云:“嚴(yán)滄浪以禪喻詩,余深契其說,而五言尤為近之,如王裴輞川絕句,字字入禪,他如: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钪B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通其解者,可語上乘?!卞热~見花,因?yàn)槟芘c世尊心心相印,體悟“真如”無限生機(jī)自由流動的精神境界,所以“破顏微笑”。王維在遍看周身般若實(shí)相的過程中,看到了大自然里活潑的生命流動,廣褒天地間流轉(zhuǎn)的勃勃生機(jī),都在詩人寧心靜性的觀照中展現(xiàn)著最自然最純粹的本來面目,“拈花微笑”,心領(lǐng)神會。

      綜上所論,王維“空觀”世間萬物,其筆下的林泉山石、月夜花溪,都與詩人心境相偕,達(dá)到淡泊恬淡,空靈澄靜的藝術(shù)境界。當(dāng)詩人在山水景物中感悟禪理、證悟禪理的同時,獲得了精神上的解脫與自由,也使詩與禪相合要契,獲得了審美與心靈上的愉悅,王維通過禪宗“一行三昧”禪來進(jìn)行審美觀照,使其筆下的詩歌,極富禪意,不僅是山水田園自然美的純粹體現(xiàn),更是空靜超俗心境美的清凈再現(xiàn)。

      I1206

      A

      1004-3160(2010)01-0082-05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立項(xiàng)課題《佛教與中國文人心路歷程》[編號:04BZW034]的階段性成果。

      2009-11-27

      1.胡遂,女,湖南長沙人,湖南大學(xué)岳麓書院博士生導(dǎo)師、文學(xué)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哲學(xué)、中國古代文學(xué);2.曹夢晶,女,湖北大治人,湖南大學(xué)赴泰國支教志愿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

      葉民英

      猜你喜歡
      王維山水詩人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來
      走哪條路好
      愛在一湖山水間
      心聲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14
      山水之間
      一處山水一首詩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鳥鳴澗
      兒童繪本(2018年18期)2018-10-31 14:47:42
      詩人貓
      《山水》
      流行色(2018年11期)2018-03-23 02:22:00
      汨罗市| 巩义市| 香港| 金川县| 禄丰县| 睢宁县| 昭平县| 合阳县| 睢宁县| 无棣县| 汉川市| 壶关县| 秀山| 沙湾县| 志丹县| 古田县| 祥云县| 中西区| 普宁市| 壤塘县| 东宁县| 黎平县| 彭水| 格尔木市| 承德市| 隆昌县| 南平市| 米泉市| 新郑市| 松滋市| 博湖县| 康保县| 漳州市| 富锦市| 巴林右旗| 察隅县| 杨浦区| 宝坻区| 定南县| 辽源市| 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