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浩
(淮陰師范學院,江蘇淮安 223001)
【周恩來研究】
周恩來理政治國 26年的歷史貢獻
汪 浩
(淮陰師范學院,江蘇淮安 223001)
中國的總管家、人民的好總理、新中國建設總體藍圖的重要設計者和組織實施者,是周恩來理政治國 26年的經(jīng)典評價。1949—1976年,周恩來“貢獻最大”說,“三領袖并列”說,20世紀中國“四偉人”說,都一定程度上隱含著對周恩來歷史貢獻評價欠準確、有缺失,本質(zhì)上揭示了建國后 26年,尤其是文革前 17年,毛周貢獻如何恰當評價,毛周關系如何深度把握、需要科學態(tài)度和理性思維的問題。
周恩來;理政治國;“三領袖”;“四偉人”
新中國成立到 1976年 1月,周恩來理政治國長達 26年。關于這 26年周恩來歷史貢獻的問題,從官方到民間,多有評價。有代表性的,大致有如下幾種:
——新中國的總管家。這是老一輩革命家眾口一詞、雖是非正式的但卻是最能揭示本質(zhì)的一種評價。毛澤東、朱德、鄧小平、楊尚昆等中共中央最高領導層的領導人,曾先后多次講過類似的話,而且這早已成為全黨共識。曹應旺同志有一本研究周恩來的專著,就叫《中國的總管家》[1]。
——人民的好總理。郭蘭英一曲《繡金匾》唱出了億萬人民的心聲:“人民總理愛人民,人民總理人民愛。”“人民總理”的說法從周恩來始。這一評價雖然樸實無華,卻表達了廣大人民群眾對自己的好總理發(fā)自內(nèi)心的最高褒獎。
李琦同志評價周恩來有“五頂桂冠”說,其中的“人民公仆”與“人民好總理”有異曲同工之效。周恩來自己曾多次說:“我不過是中國第一個勤務員罷了?!盵2]400陳毅在三年困難時期曾說:“廉潔奉公,以正治國者周恩來也?!盵3]576李先念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恩來同志是個榜樣?!盵4]495胡耀邦同志則作出了全面的概括:“全黨楷模?!?/p>
——新中國建設總體藍圖的重要設計者和組織實施者。這是周恩來誕辰 100周年、11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胡錦濤分別代表兩屆黨中央在紀念講話中,共同作出的關于周恩來理政治國 26年的最權威評價。這一評價精當之處在于:其一,它揭示了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在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中,如胡錦濤所指出的,周恩來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統(tǒng)一戰(zhàn)線、文化教育和黨的建設等領域都作出了理論建樹”,他同劉少奇、朱德都是毛澤東重大決策的重要參與者,但周恩來是參與得更多、更全面的一個;其二,周恩來不僅是黨中央、毛澤東各個歷史時期重大決策的重要參與者,而且還處于全面負責把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的戰(zhàn)略決策付諸實施的組織領導者的關鍵位置上。如果說前者跟劉少奇、朱德等領導人沒有多大區(qū)別的話,那么后者則是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中除毛周以外的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5]192。這一評價也為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把周恩來排在毛之后的第二位,作出了準確的詮釋。周恩來歷史定位研究一個重大的難點是如何把周恩來與劉少奇、朱德區(qū)別開來。“新中國建設總體藍圖的重要設計者和組織實施者”這一評價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評價,就在于它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關于這一點,楊尚昆同志說:“自 1927年進入中共政治局常委會,到 1976年病故,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日子里,恩來同志一直是黨的核心領導成員。這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只有周恩來一個人。他長期在中央做實際工作,是黨中央各個歷史時期幾乎所有重大決策和事件的參與制定者和指揮者。歷史證明,毛澤東同志作為全黨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主帥,恩來同志是名副其實的副帥。由鄧小平同志主持起草、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一致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于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黨中央核心成員達成了歷史性共識,恩來同志緊接著毛澤東同志之后,排在第二位。這是對恩來的歷史地位和功績的公正評價,完全符合歷史的真實,也代表了黨和人民的意愿?!盵6]42-43
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周恩來的貢獻評價問題,同周恩來研究的其他問題一樣,表現(xiàn)出廣大人民群眾自發(fā)參與性與廣泛性的特點,并由此決定周恩來研究學術觀點的多姿多彩性。在關于周恩來理政治國 26年歷史貢獻的評價中,力平同志關于 1949—1976年,周恩來“貢獻最大”說,是影響比較大的一個。
——“貢獻最大”說的提出。
天津周恩來研究第二屆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力平同志大會發(fā)言中提出:1921—1998年,中共經(jīng)歷近 80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21—1949年貢獻最大的應推毛澤東,找到了中國革命的道路;1949—1976年,貢獻最大的應推周恩來,維系了新中國;1977年后,貢獻最大的應推鄧小平,創(chuàng)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關于建國后這一段,力平同志指出:“建國后的26年,是很不平靜的 26年,國家曾兩度瀕臨危境,賴有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一批老一輩革命家挽救危局,才維系了國家,還使國家有較大的發(fā)展。這功績應首推周恩來?!盵7]756這就是力平同志關于建國后26年周恩來“貢獻最大”說的出處。
——“三領袖”、“四偉人”說的提出。
在同一會議上,臺灣學者鄧維賢先生提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都因個人石破天驚的成就,而成為 20世紀的杰出的偉人”?!懊艿某删陀邢喈敵潭鹊闹丿B,而鄧最主要的成就,周則有‘助產(chǎn)’的功勞?!盵7]776鄧先生在這里把毛、周、鄧同列為 20世紀杰出的偉人,但他并未挑明三領袖并列。挑明這一點的是首倡周恩來精神的劉濟生教授,他在《解讀周恩來》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關于周恩來的歷史定位”,“力平同志的‘毛后鄧前’,三領袖并列說最終作出了圓滿結論。我認為,三領袖并列說之所以站住腳,是因為力平同志‘三個時期’理論觀點提得好。建國后 28年,總不是歷史空白,冷靜地分析這段中華民族難忘的歷史,周恩來的歷史作用就凸現(xiàn)出來”[8]343。這是筆者所知“三領袖并列”說的最早出處。其后又有人在“最大貢獻”說、“三領袖并列”說的基礎上,從江澤民關于 20世紀中國三大歷史性變化產(chǎn)生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三大偉人的說法中得到啟發(fā),進一步歸納出 20世紀中國“四偉人”說:“孫中山追求新中國、毛澤東創(chuàng)建新中國、周恩來維系新中國、鄧小平發(fā)展新中國?!盵9]24這一觀點以新的視角審視歷史人物不同的歷史功績不無道理,而且這種排比方式,有其生動性和較強概括力的一面,近十年來流傳甚廣。
——“最大貢獻”說、“三領袖”、“四偉人”說溯源。
其實,力平的觀點是《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關于文革中周恩來的評價,經(jīng)過陳云、李琦、石仲泉等同志的逐步“提升”而來的。《決議》中說:“周恩來同志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鞠躬盡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處于非常困難的地位。他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xù)進行黨和國家的正常工作,為盡量減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為保護大批的黨內(nèi)外干部,作了堅持不懈的努力、費盡了心血。他同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破壞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在《決議》和鄧小平關于文革中周恩來評價的基礎上,陳云同志深刻指出:“沒有周恩來同志,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設想?!标愒七@句話,一語道破“文革”中周恩來的突出貢獻??梢哉f“文革”中周恩來研究,特別是“文革”中周恩來突出貢獻、突出地位的研究,陳云是作出深刻概括的第一人。在此基礎上,李琦同志進一步指出“文革”中周恩來“砥柱中流”、“苦撐危局”,“他人絕難替代”,“一身系天下之安?!盵10]7-9。石仲泉較李琦跨了更大的一步:他指出,文革使周恩來一生“達到了輝煌的頂點”,從“文革”10年間中央領導發(fā)揮作用比較看,“周恩來對中國人民建立的功業(yè)最大”。毛澤東在這10年雖然做出過一些正確決策,在一些重大斗爭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也作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但他所起的主要作用是錯誤的”。劉少奇一開始就被打倒,朱德長期被排除在核心領導圈外,相比之下,周恩來盡管發(fā)揮了多方面的作用,但是他的中和、治亂作用是屬于主導地位的,“功德是無量的”[11]450。石仲泉的貢獻在于把“文革”中周恩來與毛、劉、朱作比較,指出“毛文革中主要作用是錯誤的”,周恩來“文革中中和和治亂作用是屬于主導地位的”,“建立的功業(yè)最大”??梢哉f,力平的觀點,正是在上述基礎上引申、推導出來的。的確,力平的觀點,在周恩來研究方面有積極意義,彰顯了周恩來突出的歷史地位。但有沒有負面影響?這個問題近幾年開始表現(xiàn)出來。力平的觀點并沒有“三領袖”的說法。但力平的說法中暗含著毛、周、鄧并列的意思?!叭I袖”說就是依據(jù)這一點,從力平的觀點中推導出來的。而“三領袖”、“四偉人”說的實質(zhì)是毛周并列。毛周一般的并列,也不是不可以?!多囆∑轿倪x》中多處出現(xiàn)“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領導我們國家的時候”這樣的表述。這種的毛周并列是可以的,是符合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精神的。但“三領袖”說已經(jīng)不是緊挨毛澤東之后,而是把周恩來抬到與毛澤東等同的地位,這就有點不恰當。劉濟生同志意識到“三領袖并列”可能遇到不同看法,于是解釋說:“如果我們堅信列寧關于‘領袖是個集團’的結論,那么,就是同一個時代,舉毛仍然可以舉周。正如當年人們把馬恩并列在一起相提并論一樣?!盵8]343這種解釋好像很有道理,其實不然。當年的馬恩并列,如同鄧小平所提“毛周并列”一樣,是一種“偏正”并列,是恩隨馬后、周隨毛后的非等同并列。這種并列,這種“相提并論”,其重心和次序是人所共知、不可顛倒的。石仲泉已經(jīng)指出這種提法“不那么準確”[9]24。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總結 20世紀中國三大歷史性變化時,提出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三偉人”說,這是很深刻的。把周恩來加進去,成為“四偉人”,就有些困難。你可以說周恩來是 20世紀最偉大的外交家,可是在20世紀的中國歷史中,找不到屬于周恩來能與孫、毛、鄧等同的位置。力平同志說 1949—1976年周恩來維系新中國,這個“維系”的提法很微妙。1956年八大后,至“文革”結束,毛的錯誤傾向幾度占據(jù)黨和國家的主導方面,周恩來的維系只是在毛的主導下,堅持毛的正確方面,相對來說,處于非主導地位,這就是我們否定“大躍進”、“共產(chǎn)風”以及“文革”的本質(zhì)原因。石仲泉先生說周恩來“文革”中的“中和、治理作用是屬于主導地位的”,是就周恩來自己“文革”中發(fā)揮了多方面角色的作用而言的。在“多方面角色的作用”中,“中和、治亂”的作用是屬于主導地位的。而不是說,整個“文革”中,甚至 1949年以后直至“文革”結束,周恩來的作用是占主導地位的。如前所說,即使是“文革”成就了周恩來的輝煌,但“文革”中周恩來的作用,必須承認這作用折射著毛的光環(huán)。這就是我們找不到屬于周恩來真正能與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等同看待的歷史空間的原因。所以有人說,所謂“三領袖”、“四偉人”的“評價未必妥當”[12]。
“三領袖”、“四偉人”說,與力平同志的“最大貢獻”說,存在著內(nèi)在聯(lián)系?!叭I袖”、“四偉人”說的理論缺失,促使人們反省“最大貢獻”說理論上的嚴密性。我們從上述石仲泉同志關于周恩來“文革”中貢獻的分析中得到啟示。石仲泉同志關于“文革”中周恩來歷史作用的分析,是建立在否定文革,也基本否定“文革”中毛澤東貢獻的前提之下的,這是有依據(jù)的,是實事求是、也是比較科學的。但像力平同志那樣,把“文革”10年擴展到建國后 26年,或者 28年,這里就有一個毛澤東所起作用的估價問題。學術界的確早就有一種意見,全盤否定建國后,甚至如《晚年周恩來》,全盤否定毛澤東一生,全盤否定毛澤東、周恩來的人格,甚至全盤否定毛、周為代表的、中共領導廣大人民群眾為之奮斗的人民解放事業(yè)。這種極端的意見不能代表人民,也不符合歷史實際,更不科學。目前不要說官方的宣傳口徑,就是在廣大基層群眾中,不要說全盤否定毛澤東,就是全盤否定“文革”前 17年,也是通不過的。因為盡管那17年,有困難,有曲折,甚至有失誤,但總的來說,新中國是前進的,廣大人民群眾不僅政治上翻了身,生活狀況也是較舊社會有所改善的。所以時至今日,廣大人民群眾,對毛澤東仍然是一往情深的。香港的一家報紙報道說:“毛澤東逝世近 33年了,但這位共產(chǎn)黨中國的締造者似乎仍然活在中國人的心中?!盵13]依據(jù)這樣的客觀實際,反觀力平同志的說法 (建國后 26年“周恩來貢獻最大”、“維系了新中國”),就不如石仲泉同志的說法 (“文革”中周恩來貢獻最大,維系了新中國)來得妥貼。當然,力平同志沒有否定毛澤東建國后全部歷史的原意,只是他的觀點中,隱含著嚴密性缺失。
令人關注的是,關于周恩來歷史地位、周恩來理論貢獻的評價方面,有些人走得更遠。在一次周恩來研究的學術會議上,一位研究者居然提出“周恩來思想”的命題,甚至呼吁“我們黨應以毛澤東、周恩來思想作指導”,“鄧小平理論其實就是周恩來理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其實毛澤東、周恩來思想就已經(jīng)概括了”。這種說法不能說與“三領袖”、“四偉人”說毫無關系。
[1] 曹應旺.中國的總管家周恩來[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6.
[2] [英]韓素音.周恩來和他的世紀[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3] 熊華源,廖心文.周恩來總理生涯[M].北京:中共文獻出版社,1997.
[4] 李先念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5] 汪浩,韓同友.周恩來與中共一代領導集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楊尚昆.相知相識五十年[M]//周恩來誕辰百周年紀念.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
[7] 中外學者再論周恩來[M].北京:中共文獻出版社,1999.
[8] 劉濟生.解讀周恩來[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9] 石仲泉.論周恩來精神[M]//周恩來研究第 1輯.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10] 李琦.關于周恩來研究的幾點思考[M]//周恩來研究第 1輯.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11] 石仲泉.周恩來的卓越奉獻[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12] 王家云,等.周恩來精神[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13] 亞洲日報.毛澤東仍活在許多中國人心中 [EB/ OL].(2009-05-07)[2009-05-20].http://www. cankao.com/Article/cankao/2619.html.
Zhou Enla i’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Country during the 26-year State Govern ing
WANG Hao
(Huaiyin NormalUniversity,Huaian,Jiangsu 223300,China)
China’s chief steward,the good people’s prime minister,the major designer and organizer of the overall blueprint for new China’s construction are classical evaluation to Zhou Enlai for his 26-year state governing.However,from 1949 to 1976,the three versions-"Zhou Enlai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The three leaders are side by side",and"China’s four Great men of the 20th century,did notmake an accurate evaluation of Zhou Enlai’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Thereforewe should use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rational thinking to give the proper evaluation ofMao Zedong’s and Zhou Enlai’s Contribution,and also grasp the relations betweenMao Zedong and Zhou Enlai.
Zhou Enlai;governing the state;"the three leaders";"the four greatmen"
A849
A
1007-8444(2010)01-0001-04
2009-06-02
汪浩(1942-),男,江蘇漣水人,研究員,主要從事哲學、中共黨史研究。
責任編輯:張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