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濤,李 麗
(西南交通大學(xué)建筑學(xué)院,四川成都 610031)
人民公園,位于成都市區(qū)祠堂街少城路,占地 112639m2(近 169畝),風(fēng)景秀美,交通便捷,是成都市第一個公園,也是成都市市中心規(guī)模最大的風(fēng)景園林歷史公園。公園現(xiàn)有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一處、市級文物保護(hù)單位四處。豐富的植物種類和靈活生動的植物配置方式,為游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舒適愜意的休閑環(huán)境。
選擇人民公園西門入口區(qū)、北門入口區(qū)、兒童游樂區(qū)、盆景園、少城苑、人工湖游覽區(qū)、中心舞場活動區(qū)和三條道路等作為調(diào)查范圍。
在每個區(qū)域內(nèi),依群落植株高低不同,劃分出群落的分層結(jié)構(gòu),以層為單位進(jìn)行調(diào)查。本項(xiàng)研究中,將園林植物分為喬木層、灌木層和地被層分別進(jìn)行統(tǒng)計調(diào)查。
測定的植物因子,依生活型不同而異,如喬木:種類、種數(shù)、胸徑、冠幅和高度;灌木:種類、叢數(shù)、叢幅和高度;地被、藤本植物:種類、叢數(shù)和高度。
其他需記錄的內(nèi)容有:垂直層次結(jié)構(gòu)、水平斑塊特征以及植物的生活力等。
人民公園共選用植物種類 89種。其中落葉喬木 11種,常綠喬木 8種,落葉灌木 20種,常綠灌木 30種,草本和地被植物 20種;分別占植物種類總數(shù)的 12.36%、8.99%、22.47%、33.71%和 22.47%。除去用作地被、綠籬和模紋花帶的灌木數(shù)量,共使用喬、灌木 1190棵(部分灌木數(shù)量單位為叢或球),其中落葉喬木 234棵,常綠喬木 205棵,落葉灌木 388棵,常綠灌木 363棵,分別占喬灌木總數(shù)的 19.66%、17.23%、32.61%和 30.50%。喬木與灌木的數(shù)量比約為0.58。落葉樹種與常綠樹種的數(shù)量比約為 1.1。
單種植物數(shù)量超過 20棵的有銀杏 93棵、水杉 39棵、黃葛樹 20棵、垂柳 22棵、迎春 25棵、櫻花 34棵、貼梗海棠 61棵、桃樹 60棵、梅花 46棵、臘梅 39棵、白玉蘭 32棵、雪松 77棵、天竺桂 60棵、大葉樟 31棵、棕竹 42叢、小葉榕 21棵、鐵樹 21棵、山茶 36棵、琴絲竹 60叢、羅漢松 28棵、龍柏 51棵、海桐 26球等,共計 944棵,占喬灌木總數(shù)的 79.33%,是人民公園植物配置的主要喬灌木樹種。
落葉喬木種類包括:垂柳、構(gòu)樹、黃葛樹、藍(lán)花楹、欒樹、水杉、喜樹、懸鈴木、銀樺、銀杏、榆樹。
常綠喬木種類包括:側(cè)柏、大葉女貞、大葉樟、黑殼楠、南竹、天竺桂、雪松、重陽木。
落葉灌木種類包括:白玉蘭、碧桃、檉柳、垂絲海棠、垂枝榆、紅瑞木、雞爪槭、臘梅、龍爪槐、梅花、木芙蓉、木槿、俏黃櫨、桃樹、貼梗海棠、櫻花、迎春、紫荊、紫薇、紫葉李。
常綠灌木種類包括:刺柏、法國冬青、鳳尾蘭、鳳尾竹、剛竹、廣玉蘭、桂花、海桐、紅花繼木、金葉女貞、龍柏、羅漢松、馬尾松、南天竹、枇杷、千層金、琴絲竹、灑金珊瑚、山茶、十大功勞、石楠、鐵樹、五針?biāo)?、小葉女貞、小葉榕、紫葉小檗、棕櫚、棕竹。
草本和地被植物種類包括:草坪草、芭蕉、菖蒲、大葉仙茅、吊蘭、扶芳藤、龜背竹、海芋、旱傘草、冷水花、芍藥、天門冬、玉簪、玉竹、扁竹根、杜鵑、吉祥草、麥冬、一串紅、一葉蘭。
人民公園西大門入口植物景觀,配置模式為:黃葛樹+懸鈴木 +天竺桂 +大葉女貞——櫻花 +紫葉李 +雞爪槭——吉祥草;黃葛樹 +天竺桂 +銀杏 +大葉樟 +水杉 +構(gòu)樹——小葉榕 +廣玉蘭 +垂絲海棠——吉祥草 +草坪草;黃葛樹 +懸鈴木 +欒樹 +銀杏 +構(gòu)樹——紫葉李 +紫薇 +棕櫚 +龍柏 +棕竹 +琴絲竹——小葉女貞 +紅花繼木 +一葉蘭 +吉祥草 +麥冬 +草坪草。
人民公園北大門入口植物景觀,配置模式為:雪松 +大葉樟 +藍(lán)花楹——桂花 +貼梗海棠 +法國冬青 +棕竹——龍柏 +海桐 +杜鵑 +一串紅 +吉祥草 +麥冬。
人民公園兒童樂園植物景觀,配置模式為:黃葛樹 +懸鈴木 +欒樹+銀杏 +榆樹 +水杉 +構(gòu)樹——天竺桂 +棕櫚+棕竹 +紫葉李 +黃葛樹 +小葉榕 +貼梗海棠——鐵樹 +海桐 +紅花檵木 +南天竹 +小葉女貞 +鳳尾蘭 +金葉女貞+一葉蘭 +麥冬 +吉祥草 +草坪草。
人民公園盆景園植物景觀,配置模式為:重陽木+黑殼楠 +大葉樟 +大葉女貞 +喜樹 +水杉 +懸鈴木 +銀杏——白玉蘭 +檉柳 +石榴 +桂花+天竺桂 +小葉榕 +廣玉蘭 +枇杷 +龍柏 +棕竹 +剛竹 +木芙蓉 +芭蕉 +羅漢松——木槿 +鐵樹 +八角金盤 +天門冬 +海芋 +冷水花 +玉簪 +一串紅 +玉竹 +吊蘭 +大葉仙茅 +一葉蘭 +扶芳藤+麥冬 +草坪草。
人民公園少城苑植物景觀,配置模式為:黃葛樹+黑殼楠——白玉蘭 +木芙蓉 +紫薇 +龍爪槐——迎春 +鐵樹 +旱傘草 +菖蒲 +麥冬;臘梅——麥冬;重陽木——黃葛樹 +垂絲海棠 +白玉蘭+雞爪槭 +櫻花 +梅花 +羅漢松——八角金盤 +杜鵑 +紅花繼木 +芍藥 +草坪草;榆樹——梅花(雞爪槭 +紫薇)——紅花繼木 +杜鵑 +吊蘭 +麥冬;羅漢松+銀杏 +黃葛樹——重陽木 +櫻花 +垂枝榆 +龍爪槐 +紫荊 +石榴 +木芙蓉 +垂絲海棠 +貼梗海棠 +桂花——迎春+紅瑞木 +草坪草。
人民公園人工湖植物景觀,配置模式為:銀樺 +垂柳——白玉蘭 +梅花 +櫻花 +桂花 +碧桃 +雞爪槭 +鳳尾竹——俏黃櫨 +山茶 +海桐 +千層金 +模紋花帶(杜鵑 +斑葉鵝掌柴 +灑金珊瑚 +山茶 +南天竹 +金葉女貞 +龜背竹)+麥冬;黃葛樹 +大葉樟——山茶 +海桐 +模紋花帶(十大功勞 +南天竹 +斑葉鵝掌柴+杜鵑)+麥冬;垂柳+大葉樟+黑殼楠 +大葉女貞 +黃葛樹——櫻花 +梅花 +貼梗海棠+紫薇 +雞爪槭 +羅漢松 +紫葉李 +石榴 +碧桃 +桂花——山茶 +千層金 +海桐 +俏黃櫨 +模紋花帶(八角金盤+斑葉鵝掌柴 +龜背竹 +十大功勞 +南天竹 +杜鵑 +山茶)+麥冬。
人民公園中心舞場樣地植物景觀,配置模式為:雪松+大葉女貞 +大葉樟 +黑殼楠——臘梅 +垂絲海棠+貼梗海棠 +桃樹 +梅花 +棕竹+龍柏 +五針?biāo)伞F樹+冷水花+杜鵑 +一串紅 +麥冬 +吉祥草;黃葛樹 +喜樹 +雪松——垂絲海棠 +貼梗海棠 +白玉蘭 +桃樹 +梅花+龍柏 +刺柏+桂花 +馬尾松——鐵樹 +小檗 +小葉女貞 +海桐 +杜鵑+麥冬 +一串紅 +草坪草。
人民公園道路樣地植物景觀,配置模式為:欒樹——貼梗海棠 +臘梅 +羅漢松——八角金盤 +冷水花 +杜鵑 +麥冬;銀杏 +垂柳 +黃葛樹——金葉女貞 +紫葉小檗 +杜鵑 +吉祥草 +麥冬;銀杏 +黑殼楠 +大葉樟——櫻花 +垂絲海棠+臘梅 +貼梗海棠 +桃樹 +棕竹 +石楠——八角金盤 +山茶 +冷水花 +杜鵑 +一葉蘭 +一串紅 +吉祥草 +麥冬。
人民公園的主要游憩功能包括休息交談、游覽觀賞、散步運(yùn)動、詠詩彈唱、舞蹈交際、品茶休閑、棋牌娛樂、劃船、兒童娛樂。公園內(nèi)的植物景觀構(gòu)成基本上與游憩功能銜接緊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入口區(qū)域的植物景觀與其人流快速集散的功能相銜接,通過喬、灌、草以及觀花植物與觀形、觀葉植物相結(jié)合,強(qiáng)化了植物的整體景觀效果,滿足游人駐足觀賞和拍照的需求,同時給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道路的植物景觀首先滿足了遮陰的功能需求,其次通過選擇多樣化的植物種類并進(jìn)行靈活的配置組合,塑造了垂直層次分明、季相變化豐富的景觀效果。園內(nèi)紀(jì)念碑至保路運(yùn)動陳列館的道路還規(guī)劃了附屬游憩空間,以高大的銀杏創(chuàng)造林下空間,使游人能自由活動于林下。
(3)各個主要活動聚集區(qū)域的植物景觀基本上能滿足游憩的需要。如盆景園以喜樹、懸鈴木、銀杏、水杉、重陽木、大葉樟和大葉女貞等高大喬木改變空間感,豐富垂直層次景觀,并以灌木叢對休息廊進(jìn)行部分遮擋,形成休息空間;少城苑以眾多的灌木構(gòu)筑核心觀景區(qū)域,而人群主要活動區(qū)域則通過臘梅叢、貼梗海棠叢及琴絲竹叢與喬木結(jié)合,形成林下空間;人工湖沿岸以垂柳和大葉樟、黃葛樹構(gòu)筑游人休息的林下空間;中心舞場區(qū)以高大的大葉樟林形成覆蓋空間,游人活動于林下。
從上文分析情況可以看出,成都市人民公園植物景觀的植物種類選擇豐富多樣,園林植物空間疏密有致,垂直層次結(jié)構(gòu)起落有致,季相變化豐富,而且有效地結(jié)合場地游憩功能的發(fā)揮,為其他公園的植物景觀打造具有借鑒意義。
[1]覃杏菊.城市公園游憩行為的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2006
[2]陳珂,董雙兵.北京菖蒲河公園植物景觀評析[J].四川林勘設(shè)計,2008(2):38-41
[3]歐靜.貴陽市公園綠地園林植物景觀分析[J].園林綠化,2009(5):54-57
[4]王競紅,魏殿文.深圳市蓮花山公園植物景觀評價[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7(1):57-58
[5]劉榮鳳,張云,姜海鳳.昆明市城市中心公園植物景觀設(shè)計[J].西南林學(xué)院學(xué)報,2008,28(5):57-61
[6]李欣,周蘊(yùn)薇.廣州公園植物景觀構(gòu)成初探[J].北京園林,2009,24(87):14-18
[7]李靜,張浪,朱祥明.上海世博公園植物景觀設(shè)計構(gòu)思剖析[J].中國園林,2007(6):58-61
[8]陳波.杭州西湖園林植物配置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06
[9]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4
[10]劉曉惠.文心畫境—中國古典園林景觀構(gòu)成要素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