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電腦開發(fā)公司——蘋果,日前發(fā)布了超越以往概念的新型電腦。讓我們在跨入“新時代”前回顧一下電腦的成長史吧。
ENIAC 1946年
它被認為是第一代電子計算機的代表,全稱是電子數(shù)字的求積儀和計算機(ElectronicNumen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它最初的設計目的是用于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作戰(zhàn)任務,但是它在二戰(zhàn)結束1年后才完成研發(fā)。ENlAC被安裝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里,由40個放在8英尺高的架子上的運算箱和1800根數(shù)據(jù)線組成,它能夠計算出炮彈打擊的角度和距離。
CDC6600 1964年
這是當時世界上運算最快的機器,數(shù)據(jù)控制公司(Control Dala Corporat。ton)的6600計算機是由著名計算機工程師西摩·克雷(SeymourCray)設計的。它的運算最快速度紀錄保持到1969年,克雷設計了他的新一代超級計算機,
克雷一代(Crav-1)1976年
克雷一代一經(jīng)推出,便成為世界運算最快的計算機。盡管它的價格十分昂貴,在500~1000萬美元之間,但是它仍十分暢銷。西摩·克雷一生對計算機研究的貢獻,讓他的名字與超級計算機劃等號,他所設計的計算機都能夠穩(wěn)定運行程序和高速運算。
IBM系統(tǒng)/360 1964年
作為可互換不同用戶電腦的一部分,IBM系統(tǒng)/360主機能夠應很大范圍用戶的需求,從小任務到大目標、從商業(yè)到科研,這一系統(tǒng)大大提高了電腦的利用率,安裝軟件也變得不那么讓人頭疼。高端的360模式系統(tǒng)還在美國宇航局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幫助完成了阿波羅的一系列任務,還有空中軌道運行控制系統(tǒng)。
肯巴克一代(Keelbak-1)1971年
它被人們稱作世界第一臺“私人電腦”,肯巴克以簡易操作的教學工具為賣點招攬顧客,但是并未達到理想的銷售效果??习涂艘淮⑽催_到微處理器的程度,它的計算能力只是256字節(jié),但是它的輸出技術是很大亮點。
蘋果一代(Apple I)1976年
蘋果一代的最初構想是由斯蒂夫-沃茲尼牙克(SleveWOZnlak)提出的,他構想的是一整套能夠自主拆卸的電腦,但是他所在公司惠普否決了他的構想,斯蒂夫帶著構想去到了“硅谷家釀電腦俱樂部”,與他的朋友斯蒂夫·喬布斯一起制作了50臺模型,并拿到加利福尼亞州的山景城“字節(jié)商店”(The Byte Shop)銷售。他們將蘋果一代的價格定在666美元,蘋果一代的銷售為蘋果二代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IBM的個人電腦1981年
個人電腦的定義就是由一個獨立鍵盤、打印機、顯示器和鼠標組成的,這套完整的lBM電腦設備讓個人電腦的概念由計算機愛好者的拼裝機變?yōu)橹髁飨M品。lBM在電腦銷售市場大獲成功,并持續(xù)熱銷數(shù)年,許多制造商也仿效IBM,生產相似的個人電腦。
惠普150 1983年
它代表了人們目前生活中使用的電腦的最初階段,惠普150也是世界第一臺使用觸摸屏技術的電腦。9英寸屏幕由紅外線發(fā)射器覆蓋,接收器在搜索后鎖定使用者的手指位置。
奧斯本一代(Osborne 1)便攜式電腦
1981年
這是世界第一臺商業(yè)便攜式電腦,奧斯本重24磅,價格低于2000美元。奧斯本憑借實惠的價格成為暢銷電腦,它也促成了大量軟件的開發(fā)應用、
深藍(Deep Blue)1997年
深藍早在20世紀80年代IBM公司就開始研制,深藍的計算工程就是同時使用多項程序解決高難問題。打敗世界第一的國際象棋手加里-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后,深藍名聲大噪,還被人們譽為“上帝之手”,其影響力可見一般。(寧良凌編譯自美國《時代》)
海外星云 2010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