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開始,每隔4年整個星球都會為狂熱的足球運動興奮一個月。2010年第19屆世界杯更把比賽場地安排到了神秘的南非大陸,足球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夢想起航
首屆世界杯1930年舉辦于烏拉圭,為的是紀念烏拉圭第一部憲法誕生100周年。烏拉圭國。家隊作為東道主參加,并在決賽中以4:2打敗阿根廷隊奪得首屆世界杯冠軍。足球比賽場上的爭議司空見慣,首屆世界杯決賽前雙方出現(xiàn)了重大分歧,哪邊的球是決賽用球,雙方爭論不休。最后的協(xié)議是,上半場使用阿根廷的球下半場換烏拉圭本土用球。世界杯是項殘酷艱苦的比賽,18屆中只有7只隊伍舉起大力神杯。
黑暗日子
1942年和1946年的_世界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而被迫停辦。1938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世界杯上,德國隊在1:1與瑞士隊戰(zhàn)平前,德國球員做了納粹手勢。這場比賽之后德國隊并未留下,而在這屆比賽中意大利隊成為第一支保留大力神杯的隊伍,他們在決賽中以4:2擊敗匈牙利。
病態(tài)的沉默
1950年巴西承辦了世界杯,巴西隊在決賽中獲得了絕大多數(shù)球迷的支持,希望他們能夠擊敗烏拉圭。在世界最高觀看球迷紀錄21萬人的注目下,巴西1:2不敵烏拉圭,丟掉了冠軍。比賽終場哨響場地陷入一片死寂,現(xiàn)場氣氛比夜的黑暗更為恐懼,更不幸的是,有幾名狂熱的球迷元法接受失敗的事實,從看臺上跳下身亡。
世界杯風潮
1958年世界足壇誕生了一名超級巨星,貝利在決賽中一人獨中2球,擊敗了東道主瑞典。17歲的貝利在終場哨聲想起后,激動得淚流滿面。非凡的球技,讓貝利一球成名,他的魅力也吸引了更多人對世界杯的狂熱。巴西國家隊在決賽中,并未身著傳統(tǒng)的黃綠球衣,為了區(qū)別于東道主瑞典,巴西球員穿上了藍色戰(zhàn)袍。
話題人物
在世界杯決賽爭議球上,1966年世界杯決賽加時上英格蘭隊的喬夫·赫斯特(Geoff Hurst)的一粒進球絕對人選。赫斯特的一粒進球打中橫梁并有爭議地“越過”門線。赫斯特還在這場決賽中上演了世界杯史上首次“帽子戲法”。
偉大的永恒
1970年的世界杯在墨西哥舉辦,這屆世界杯讓全世界對巴西人靈活的腳法折服,這是巴西國家隊的巔峰時刻。已經(jīng)成為巨星的貝利在杯賽上屢次遭到對手的惡意犯規(guī),他一度惱羞,還表示不愿意再參加世界杯。還好頂級足球比賽的感受讓他改變了主意,決賽上巴西隊4:1擊敗意大利隊。這場決賽不但是貝利的,也屬于巴西隊中另外7名球員,他們從第一腳組織到最后皮球入網(wǎng),每一次的配合都是那么出色。
核心球員
荷蘭隊前主力約翰·克魯伊夫(JohannCruyff)是最有才氣的中場球員之一,1974年以他發(fā)起的“整體型足球戰(zhàn)術(shù)”名揚天下。雖然在決賽中荷蘭隊不敵當時的西德,但是荷蘭隊獲得了絕大部分球迷的支持,因為克魯伊夫在半決賽的1粒進球淘汰了強大的巴西隊??唆斠练虍敃r受到了很大肯定,球迷稱之為“克魯伊夫時代”,他讓防守球員成為了進攻的助推器。
滿屏彩帶
全世界出現(xiàn)這個場景的時候,是比賽現(xiàn)場看臺和電視機前觀眾為支持球隊獲勝,做出的慶祝方式。1978年阿根廷舉辦的世界杯上,東道主球隊獲得了冠軍,看似順利的奪冠卻讓阿根廷隊承受了巨大壓力,球場外軍方和游行者的交鋒也因比賽結(jié)果以和談告終。憑借肯佩斯和納寧加的進球,兩隊在90分鐘比賽內(nèi)戰(zhàn)成1:1平,加時賽中阿根廷宛如換了一支球隊,肯佩斯在第105分鐘擺脫對方兩名后衛(wèi)的防守將比分反超,博托尼又在第116分鐘幫阿根廷鎖定勝局,最終他們在家鄉(xiāng)捧起了世界杯。
忘我狂歡
1982年世界杯決賽,意大利對陣西德,9萬名觀眾涌進了馬德里的伯納烏球場,他們目睹了意大利人的一場經(jīng)典決賽。西德隊在同法國的半決賽中耗費了太多的精力,而擊敗巴西后,意大利又在半決賽輕取博涅克禁賽的波蘭,他們擁有著更好的勢頭。
下半時體力占優(yōu)的意大利隊逐漸占據(jù)了上風,第57分鐘,當?shù)聡诉€在抗議主裁判對一次任意球的判罰時,在大半場里一直消失無蹤的羅西突然出現(xiàn)在門前,以一個精確的俯身頭球打破了僵局。第69分鐘,羅西參與了一次致命的反擊,他的兩次觸球組織起了進攻,塔爾德利(Tardelli)在身體失去平衡的情況下左腳勾射,再次轟開了舒馬赫的大門!
進球后,塔爾德利雙手握拳沖向場邊,他瘋狂地吼叫著,汗水編織起飄飛的金發(fā)以及瘦削面容上那沉醉的表情令人震撼。有人認為,塔爾德利描繪出了世界杯歷史上最經(jīng)典的慶祝畫面,他的激情幾乎感染了所有人。
英雄與惡棍
說的正是迭戈·馬拉多納(DiegoMaradona),1986年他背起了整個阿根廷球隊的重任,并把勝利帶回了家鄉(xiāng)。沒有人否認,1986年世界杯是一個人的世界杯,它屬于馬拉多納。2:1擊敗英格蘭的比賽也許是馬拉多納一生的濃縮,天才和爭議集于一身。第51分鐘,他用“上帝之手”打進一球,3分鐘后,馬拉多納一個人突破了英格蘭整條防線,世界杯歷史上最偉大的進球誕生。
關(guān)于“上帝之手”,馬拉多納回憶說:“當時我管它叫‘上帝之手,實際上完全是胡說,應(yīng)該是迭戈的手!那種感覺就像是對英國人進行了扒竊!賽前采訪我們都說足球和政治無關(guān),那是謊言,我們滿腦子想的都是馬島戰(zhàn)爭?!?/p>
半決賽中馬拉多納打進了2球,其中包括又一個連過數(shù)人的精彩進球,賽后有媒體甚至寫出了“馬拉多納2:0比利時”的標題。決賽中馬特烏斯幾乎成功地完成了盯防任務(wù),但在2:2后的決定性時刻,馬拉多納傳出了撕破整條前西德防線的妙傳,助攻布魯查加單刀打進致勝球。數(shù)據(jù)說明了一切,那屆大賽的7場比賽中,阿根廷隊共打進14個進球,馬拉多納攻入5球、助攻5次,一個人成就了其中的10球!口(寧良凌編譯自美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