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曙紅
(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zhèn)農技站 226534)
陳海平 環(huán)加生
(磨頭鎮(zhèn)農技站)
近年來,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全國各地大力發(fā)展蔬菜產業(yè),種植面積逐步擴大,產量直線上升,出現了區(qū)域性、季節(jié)性過剩,在某些地區(qū)已出現賣菜難問題,蔬菜質量問題也時有發(fā)生,引起了上至中央下至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2008年召開的全國農業(yè)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特別指示要加強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強調要建立與國際市場相適應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和檢測檢驗體系,農業(yè)中將啟動新世紀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逐步建立和實行全國性的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蔬菜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我國加入WTO后國內蔬菜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大力發(fā)展高質量、安全衛(wèi)生的無公害蔬菜具有重大意義,也是農業(yè)國際化的必然選擇。
盡管無公害蔬菜生產已發(fā)展多年,但面積仍較小,發(fā)展速度緩慢,無法滿足日益增大的消費需求,究其原因是由我國特殊國情決定的,由于生產者技術水平低,大多單純?yōu)榱嗽黾赢a量而盲目過量施肥,貪圖防病治蟲效果濫用農藥,導致蔬菜產品硝酸鹽含量及農藥殘留超標,蔬菜質量差,達不到無公害蔬菜的質量要求。因此,在蔬菜生產中,只有科學選擇基地,合理使用農藥、肥料,才能生產出真正的優(yōu)質無公害蔬菜產品。
栽培基地的環(huán)境條件是能否生產出無公害蔬菜的首要條件。所謂環(huán)境標準是指土壤質量、空氣質量、農田灌溉水質要達到要求。具體見表1、表2、表3。
防治蔬菜病蟲害應始終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yōu)先使用農業(yè)、物理、生物防治技術,科學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表1 土壤質量指標
表2 空氣質量指標
表3 農田灌溉水質量指標
2.2.1 農業(yè)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采用輪作換茬、溫湯浸種、嫁接技術、高溫悶棚等。
2.2.2 物理防治 利用黑光燈、糖醋液誘殺等。
2.2.3 生物防治 選用生物菌劑制成的生物農藥。殺蟲劑有Bt類,滅幼脲類等;抗生素殺菌劑主要有青霉素,鏈霉素,紋霉星等。
2.2.4 科學使用農藥 (1)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殺菌劑有異丙磷、西力生、賽力散、五氯酚鈉、氯化苦,401抗生素、普特丹;殺蟲劑有甲胺磷、乙酰甲胺磷、3911、1605、1059、六六六、呋喃丹、殺螟威、磷胺,磷化鋁、氧化樂果、久效磷、殺蟲脲、氯丹、蠅毒磷、治螟靈、甲基異柳磷、滅多威、三氯殺螨醇;除草劑有除草醚,草枯醚。(2)選擇使用合理的劑型和施藥方法。保護地蔬菜大多反季節(jié)栽培,要盡量選用粉塵劑、煙霧劑,降低棚內濕度??捎?%百菌清、10%百一速、5%霜霉威、65%萬霉靈等藥劑。(3)交替用藥。長期使用單一農藥防治病蟲害,易產生抗藥性。
表4 無公害蔬菜衛(wèi)生指標(有害物質殘留)
增施有機肥,培肥地力是奪取無公害蔬菜高產的前提。大力推廣平衡施肥技術,減少蔬菜中硝酸鹽的積累是生產無公害蔬菜的重要手段。
2.3.1 增施有機肥 保護地蔬菜增施有機肥尤為重要,一般每 667m2施腐熟雞糞、豬糞、羊糞等5~7t,當年新建大棚每 667m2用量7~10t。
2.3.2 推廣應用生物有機肥 施入土壤后,不僅能分解釋放土壤中的遲效養(yǎng)分供作物吸收,增加其有效性,還能增加產量,提高品質,減少病蟲害。
2.3.3 平衡施用化肥 無公害蔬菜應合理確定氮磷鉀的用量和比例。生育期短的蔬菜每667m2氮肥用量20~30kg,生育期長的每667m2氮肥用量40~50kg,應控制在60kg以內。氮、磷、鉀的比例為 1∶0.4∶3,同時配合使用鈣、硼、鋅、鐵等微量元素。
2.3.4 改進施肥方法 要深施氮肥,少量多次追肥,在生長后期注意增施磷鉀肥。
無公害蔬菜衛(wèi)生指標(見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