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嶺
黃河斷流,蛛網(wǎng)般龜裂的土地像奇形怪狀的焦渴的嘴巴。一棵枯死的老樹孑然獨立于荒野。樹梢上,一群烏鴉停止了聒噪,靜靜地眺望著遠處的馬家踱口。黃河南岸的馬家渡口,已被御林軍團團圍定,旌旗蔽日煙塵沖天。
村中的一座深宅大院里,一匹黃驃馬抖摟著鬃毛昂首長嘶。馬三良手挽馬韁,跪倒在太子面前,焦急萬狀地催促道:太子請上馬,再晚就來不及了!憑我手中這把劍,定能保您沖出重圍。
太子搖了搖頭,仰頭一聲長嘆,說:這樣不但于事無補,反倒給了他們謀反的口實……上有愧父皇的養(yǎng)育之恩、江山社稷,下有愧黎民百姓的擁戴之情。我死不足惜,卻不能留下反臣逆子的千古罵名啊!
馬三良淚雨滂沱,再次懇勸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太子沖馬三良輕輕揮了揮手:我意已決,不必再勸。你殺開一條血路,逃命去吧。
萬般無奈,馬三良給太子叩過頭,站起身說:讒言因三良而起,連累了太子……我愿一死謝罪天下!今生不能侍奉太子左右,來世再做您的奴才吧!
說完,馬三良突然拔出佩劍,揮劍自刎。太子伸手阻攔,已經(jīng)遲了一步。馬三良轟然倒地,鮮血從刀口汩汩涌出,洇紅了太子腳下的黃土。
皇上最終沒有問罪太子。太子被帶回宮時,皇上駕到了,遺詔立太子為新君。于是,太子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大統(tǒng)。
登基之后,皇上經(jīng)常會想起馬三良,滿臉的憂思和哀傷。一位大臣看透了皇上的心思,出班奏本說:馬三良俠骨柔腸,忠烈無雙,可為其建廟立碑,以示旌表。
皇上點頭稱是:朕還要微服私訪馬家渡口,親自給馬三良的廟堂選址。
皇上再次來到了黃河南岸的馬家渡口,舊地重游,感慨萬千。當他走近馬三良家的深宅大院,侍從叩開大門時,頓時怔住了。馬三良正在院中悠閑地侍弄花草。猝然看到皇上御駕親臨,馬三良也愣住了。待醒過神來,馬三良慌忙跪倒在地,口呼萬歲說:草民馬三良不知吾皇駕臨,罪該萬死!
皇上趨前攙起馬三良,疑惑地問:馬將軍,你,不是自戮身亡了嗎?
馬三良淚眼婆娑:托皇上洪福,皇上離去之后,幸虧一位妙手神醫(yī)救下奴才一條賤命,今日才有幸再沐圣恩。
馬三良殺雞宰羊,傾其所有做下一席鄉(xiāng)野美味,招待皇上。
面對美味佳肴,皇上卻愁眉苦臉,唉聲嘆氣。馬三良很困惑,探詢道:吾皇萬歲,您現(xiàn)已貴為圣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要風有風,要雨得雨,還有什么事不遂心愿呢?
皇上輕嘆一口氣說:世人諧知朕的麾下曾有一位馬三良馬大將軍,驍勇善戰(zhàn),功高蓋世,為朕而死。而你現(xiàn)在卻還活著。真死變成了假死,真忠義變作了假忠義……朕當如何給世人一個交代啊!
“咯噔”一下,馬三良如同醍醐灌頂,恍然大悟。馬三良惶恐離席,跪伏在地:臣的茍生,陷萬歲于尷尬之地,雖萬死難贖己罪!
言畢,馬三良突然從身旁侍衛(wèi)手中奪過樸刀,手起刀落,一顆血淋淋的人頭眨眼之間滾落塵埃,兩行濁淚緩緩流淌。
皇上立起,神情凄然。盛贊道:悲哉馬三良,壯哉馬三良,真義士也!
馬三良被追封為“忠義大將軍”。
黃河岸邊,緊傍河堤的馬家渡口村頭,巍然聳立起一座高大輝煌的廟宇。
每年忌日,皇上必親來拜謁。天下百姓祭者如云。
選自《百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