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進
10月13日上午,智利圣何塞銅礦被困的33名礦工就要升井了,礦工們清楚等待他們的將是怎樣的一份榮耀和報酬??少F的是,當他們知道井下經(jīng)歷已成為媒體重金索求的新聞后,為防止個人利用這些集體故事獲利,他們拒絕了國家電視臺采訪和拍攝紀錄片的邀請。在井下請一名律師簽署了一份法律合同,約定獲救后一起出書,共同分享收益。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經(jīng)得起這樣的誘惑:據(jù)稱,當?shù)仉娨暸_向每位礦工開出了25萬英鎊,希望買斷各人的獨家故事。但這33位礦工拒絕了。你不能認為礦工們太傻了,有錢不賺,因為電視臺提出的附帶條件(即希望買斷各人的獨家故事)讓他們難以接受。為什么?因為這樣一來,勢必會在33人中造成事實上的收入不公。因為每人的故事都不一樣,表演天賦也不一樣,電視臺的最終開價自然不一樣。再說,68天的被困經(jīng)歷已經(jīng)讓他們結(jié)成了生命共同體,既然做到了有難同當,就要做到有福同享。
在為他們的團體精神感動的同時,我更欽佩他們的契約意識。在生死未卜的險境下,他們?nèi)圆煌埪蓭熀炗喴环莘珊贤?,來預(yù)防個別人借機大發(fā)橫財,共同保障他們獲救后的利益分配。
我無從知道這33名礦工的契約意識形成于何時,很可能來自他們平時接受的國民救育,也可能萌生于這68天的生死經(jīng)歷,但不管怎樣,這份簽訂于700多米深的礦坑底層的法律合同本身已經(jīng)表明一點,即每個人都應(yīng)懂得用契約來保護自己,哪怕是經(jīng)歷過生死的患難兄弟。
(宋鎮(zhèn)華摘自《中國青年報》2010年10月14日 圖/大衛(wèi)卡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