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序鋒 王瑾 陳瑋華 丁芝英 杜勤
在老年人群中,隨著高血壓的發(fā)展,極易產生焦慮、抑郁、緊張、恐懼、孤獨等負性情緒。一些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有較高的焦慮、抑郁發(fā)生率[1];與此同時,負性情緒對高血壓的預后也有著很大的影響。本研究旨在探討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與社會支持之間的相關性,進一步認清社會心理因素在老年高血壓人群中對焦慮、抑郁的影響作用。
1.1 研究對象 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對居住在上海市黃浦區(qū)半淞園街道社區(qū)的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調查,隨機抽取 500例入選本研究。入選標準:(1)年齡≥60歲,性別不限。(2)符合 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的安靜狀態(tài)下,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除外其他器質性心肺血管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繼發(fā)性高血壓。排除標準:有精神障礙、老年癡呆、認知障礙者及嚴重的急慢性疾患,如惡性腫瘤、嚴重的心衰、腎衰、肝臟疾病患者或者其他原因不能配合的人群。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問卷,包括性別、年齡、職業(yè)、獨居與否、文化程度、經濟收入、伴隨疾病等。
1.2.1.2 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由 Zung分別于 1970年、1965年編制,共 20個條目,按癥狀出現(xiàn)頻度評定分 4個等級,依次評分后計算出總分[2],SAS正常上限為 40分,SDS正常上限為41分。
1.2.1.3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由肖水源[3]設計編制,該量表包括客觀支持(3條)、主觀支持(4條)和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條)3個維度,共 10條項目,根據選項分別計算出各個維度的分數(shù)及社會支持總分。
1.2.2 調查方法:確診為高血壓的老年患者,由專門接受培訓過的調查人員上門當場發(fā)放問卷,所有研究對象根據指導語獨立完成,若不能書寫者,由調查人員幫助填寫。
1.2.3 質量控制:研究者在實施調查前對所有被調查對象進行了培訓,統(tǒng)一調查詢問方式和獲取信息的方式。調查時由專人對調查表格進行及時的檢查和復核。調查結束后由質控人員對調查表格進行積分復核。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調查表由有關人員用 Epidata3.0數(shù)據軟件 2次錄入并核對,數(shù)據采用 SAS6.12軟件包進行描述性分析、t檢驗和 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共計 500例,其中男 202例 (40.4%),女 298例(59.6%);年齡 60 ~90歲,平均 (72.4 ±7.2)歲;伴隨疾病:糖尿病 101例(20.2%),高血脂 161例(32.2%),冠心病 173例 (34.6%),心律失常 63例(12.6%),腦血管意外 46例(9.2%),其他 25例(5%),無伴隨疾病 134例(26.8%);病程:<10年139例(27.8%),10~20年242例 (48.4%),>20年121例(24.2%)。
2.2 老年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量表得分及社會支持各因子得分情況 表1顯示老年高血壓患者SAS、SDS總分、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會支持總分男女間差異均無顯著性。
2.3 老年高血壓患者 SAS、SDS與社會支持各因子的 Pearson相關性分析 表2顯示老年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評分與社會支持總分、主觀支持總分、客觀支持總分及對支持的利用度間呈負相關(P<0.05或 P<0.01)。
表1 老年高血壓男、女患者基本特征(±s,分)
表1 老年高血壓男、女患者基本特征(±s,分)
項目 男(n=202)女(n=298)SAS 37.723±5.702 38.543±5.472 SDS 39.134±5.432 40.034±5.394主觀支持 19.416±4.009 19.232±3.941客觀支持 7.491±2.637 7.322±2.054支持利用度 7.425±2.082 7.369±1.981社會支持總分 34.317±6.772 33.889±6.240
表2 老年高血壓患者SAS、SDS與社會支持各因子及總分的相關分析(r)
伴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研究認為,社會因素在預測焦慮、抑郁的發(fā)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被認為是疾病治療中的主要成分[4-5]。社會支持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因素,是指來自家庭、親屬、朋友、同事及黨團等個人和組織給予的精神和物質上的幫助和支援,以及個體對社會支持的利用程度。一般認為,社會支持從性質上可以分為兩類[6],一類為客觀的、可見的或實際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援助和社會網絡、團體關系的存在和參與,后者是指穩(wěn)定的婚姻(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等)或不穩(wěn)定的社會聯(lián)系如非正式團體、暫時性的社會交際等的大小和可獲得程度,這類支持獨立于個體的感受,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另一類是主觀的、體驗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個體在社會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與個體的主觀感受密切相關。過去的一些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慢性疾病人群的發(fā)病率、死亡率及生活質量有重大影響[7-8]。
本研究分別從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及對支持的利用度三個維度研究社區(qū)老年高血壓人群社會支持與焦慮、抑郁的關系。老年高血患者焦慮、抑郁評分與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對支持的利用度呈負相關,即老年高血壓患者獲取的社會支持越多,焦慮、抑郁水平就越低。一方面可能與老年高血壓患者年齡偏大,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社會交往的自我封閉等因素影響了患者對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利用有關[9];另一方面,高血壓基本上是一個終身疾病,社區(qū)老年高血壓人群中并發(fā)其他疾病的比例較大,且患者的患病時間均較長,這或許會使得該人群在對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利用度減低程度也相應增加。
有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可獨立發(fā)揮作用促進健康[10],進一步可以降低心身疾病的發(fā)生和促進疾病的好轉。因此,對于老年高血壓人群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社會支持,使其身心更加健康,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減少焦慮、抑郁的發(fā)生。
[1]Wei TM,Wang L.Anxiety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a community-based study[J].Int JPsychiatry Med,2006,36(3):315-322.
[2]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10(特刊):122-142.
[3]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1994,4(2):98-100.
[4]Tsuchihashi-Makaya M,Kato N,Chishaki A,et al.Anxiety and poor social supporta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mild heart failure[J].Circ J,2009,73(2):280-287.
[5]張柏芳,曾愛瓊.生活事件與老年抑郁癥發(fā)病的相關研究[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8,22(5):386-387.
[6]Kessler RC,Price RH,Wortman CB.Social factors in psychopathology: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process[J].Annu Rev Psychol,1985,36:531-572.
[7]Rodriguez-Artalejo F,Guallar-Castillon P,Herrera MC,et al.Social network as a predictor of hospital readmission and mortality among olde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J Card Fail,2006,12(8):621-627.
[8]Schmaltz HN,Southern D,Ghali WA,et al.Living alone,patient sex and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Gen Intern Med,2007,22(5):572-578.
[9]Coventry WL,Gillespie NA,Heath AC,et al.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a large community sample-age and sex differences[J].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 iol,2004,39(8):625-636.
[10]Saito E,Sagawa Y,Kanagawa K.Social support as a predictor of health status among older adults living alone in Japan[J].Nurs Health Sci,2005,7(1):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