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昕,唐合春
(1.河北省秦皇島市衛(wèi)生學校 066000;2.河北省昌黎縣人民醫(yī)院 066600)
進展性卒中是指卒中患者發(fā)病1周內經(jīng)臨床治療病情仍呈進行性加重者,其殘死率較高,臨床治療效果較差。為探討依達拉奉聯(lián)合小劑量尿激酶治療進展性卒中患者的臨床療效,昌黎縣人民醫(yī)院自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對神經(jīng)內科住院治療的82例進展性卒中患者進行了對照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 入選標準:(1)發(fā)病 48 h內確診,并在 8~24 h內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呈進展或階梯型加重;(2)系頸內動脈系統(tǒng)急性腦梗死;(3)經(jīng)頭部CT或MRI檢查證實為大腦基底節(jié)、放射冠區(qū)或腦葉區(qū)腦梗死,并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4)年齡44~75歲;(5)意識清楚;(6)血壓小于200/110 mm Hg;(7)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腦出血、出血性腦梗死;(2)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傾向,血小板小于80×109/L;(3)嚴重肝、腎功能損害或心功能不全、心房纖顫;(4)近期曾用過溶栓、抗凝、降纖治療;(5)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或纖維蛋白原含量小于1.0 g/L;(6)既往有腦梗死后遺癥,影響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7)腔隙性腦梗死。
1.2 一般資料 將符合入選條件的8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齡(63.5±8.5)歲;發(fā)病時間(從出現(xiàn)癥狀到接受治療時間)平均(18.8±3.6)h。其中梗死部位在基底節(jié)、放射冠區(qū)32例,腦葉10例。伴高血壓26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9例,高脂血癥15例。對照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62.2±6.3)歲;發(fā)病時間平均(19.4±4.2)h。其中梗死部位在基底節(jié)、放射冠區(qū)29例,腦葉 11例。伴高血壓24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8例,高脂血癥1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fā)病時間、伴發(fā)疾病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依達拉奉30 mg(商品名易達生,每支30 mg,吉林省博大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51992)加生理鹽水100 m L靜脈滴注,每天2次,共用 14 d;小劑量尿激酶20萬u加入生理鹽水100 m L靜脈滴注,每天1次,共用7 d。對照組用相同劑量的尿激酶治療。7 d后兩組停用小劑量尿激酶,應用金納多注射液、胞二磷膽堿靜脈滴注7 d。
1.4 觀察指標 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DS)依據(jù)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在治療前和治療后3、7、14 d進行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Barthel指數(shù),BI)評分標準[2]進行評定,在治療前和治療后 1、2、3周進行評分。分別于入院前和治療后7 d復查頭CT或M RI,病情加重時及時復查。兩組在治療前及治療后14 d觀察血、尿常規(guī),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國際標準化比率(INR)血漿凝血酶原時間、血漿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凝血酶時間及心電圖。
1.5 療效評定 臨床療效評定的依據(jù):神經(jīng)功能缺損積分值的減少(功能改善)和患者總的生活能力狀態(tài)(評定時的病殘程度)。根據(jù)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NDS,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3、7、14 d進行評定?;救?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顯著進步:評分減少 46%~90%,病殘程度1~3級;進步:評分減少 18%~45%;無變化:評分減少17%;惡化:評分減少。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DS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DS評分比較(,分)
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
組別 n 治療前治療后3 d 7 d 14 d對照組 40 20.94±5.22 22.11±6.03 21.26±6.26 18.11±5.78△治療組 42 22.14±6.02 20.05±5.02* 18.56±5.70*△ 15.88±5.0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 BI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 BI評分比較(,分)
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組別 n 治療前治療后1周 2周 3周對照組 40 32.01±15.92 40.30±19.51 52.55±20.32 59.08±23.05治療組 42 31.53±16.83 49.51±21.02※ 60.06±22.09※ 71.08±24.01※※
1.6 不良反應 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如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皮膚黏膜出血及過敏反應。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 PSS11.5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并進行方差齊性檢驗,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兩組間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4個時間點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均數(shù)間多重比較用q檢驗。計數(shù)資料數(shù)據(jù)用頻數(shù)和率表示,有效率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NDS評分比較 兩組NDS分值符合正態(tài)分布,治療前NDS分值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 d治療組評分開始降低,7、14 d時評分降低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在用藥后3 d評分仍有增加趨勢,14 d逐漸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在治療后1周時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痊愈20例,顯效10例,進步9例,無變化 2 例,惡化 1 例;對照組分別為 9、8、10、10、3 例。 治療組有效率(痊愈加顯效加進步)92.8%,對照組6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BI比較 兩組BI分值符合正態(tài)分布,方差齊性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BI分值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組在治療后 1、2、3周時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梗死體積比較 對照組治療前、后梗死灶體積分別為(3±2)cm3、(6±3)cm3。治療組治療前、后梗死灶體積分別為(3±2)cm3、(4±2)cm3。治療前兩組梗死灶體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梗死灶進展程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5 實驗室指標 兩組治療前后血、尿常規(guī),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INR血漿凝血酶原時間、血漿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凝血酶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6 不良反應 治療后僅治療組1例ALT輕度增高,未經(jīng)特殊處理恢復,兩組無1例發(fā)生出血及腎功能損害情況。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發(fā)病率和殘死率很高的疾病,臨床上腦梗死的直接原因多數(shù)認為因腦動脈硬化血栓形成而引起。進展性卒中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而嚴重的臨床類型,血栓進展被認為是進展性卒中的基本機制之一,患者病情呈階梯式加重,其后發(fā)病趨于完全,其特點是可以雙向發(fā)展[3]。在腦缺血性損傷機制中,自由基連鎖反應被認為是造成腦組織損害的重要機制之一,缺血后再灌注可促發(fā)自由基的連鎖反應,加重缺血性損傷,造成嚴重的神經(jīng)元壞死。大量的實驗及臨床資料也證實,抑制自由基的產(chǎn)生及自由基清除對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保護作用[4]。由于神經(jīng)細胞對缺血極為敏感,隨著缺血程度的加重,在某種程度上等待恢復血流來達到治療的時間是有限的,并由于血流恢復和氧供應,大量自由基產(chǎn)生又進一步加速腦細胞損害,因此,針對單一環(huán)節(jié)治療不可能完全有效的阻止神經(jīng)細胞缺血損傷,只有聯(lián)合應用不同機制的藥物才能達到協(xié)同作用。尿激酶能直接激活纖溶酶原轉為纖溶酶,從而水解纖維蛋白使血栓溶解,使梗死血管再通,其效果肯定[5]。小劑量尿激酶可阻斷進展性腦梗死的血栓進展過程,從而及時恢復腦血供。高錦鳳等[6]報道在8 h內應用尿激酶6萬U靜脈滴注,取得滿意療效。依達拉奉是目前惟一臨床使用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各項研究表明它能夠清除腦缺血及再灌注后增加的有害的羥自由基(OH)和其他毒性自由基,在急性期腦梗死治療中具有腦保護、改善預后的效果[7]。二者聯(lián)合應用依達拉奉可以阻止尿激酶治療后腦血流再灌注而促發(fā)的自由基的連鎖反應,及時清除自由基,保護大腦神經(jīng)元。
本項結果顯示,治療組的顯效率、總有效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N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治療組在治療后3 d NDS評分開始降低,7、14 d NDS評分均明顯降低,對照組在治療后 3 d NDS評分仍有增高趨勢,14 d才逐漸下降。BI評分治療組在治療后1、2、3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兩組在治療后無1例發(fā)生出血、肝腎功能損害。表明依達拉奉和小劑量尿激酶聯(lián)合應用治療進展性卒中可相互協(xié)同,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1995).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及臨床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
[2]王擁軍.神經(jīng)病學臨床評定量表[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5:25.
[3]芮德厚.腦血管疾病的基礎與臨床[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593.
[4]宋紅梅,馮加純.腦缺血的自由基損傷機制與神經(jīng)保護研究[J].中國卒中雜志,2006,11(9):635.
[5]陳清棠,賀茂林,戴三冬,等.進展性腦卒中 6 h以內的靜脈溶栓治療[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2,35(4):210.
[6]高錦鳳,哈巴西,黃雪松,等.小劑量尿激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1999,7(6):374.
[7]周立春,賈偉華,安春華,等.奧扎格雷鈉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進展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卒中雜志,2006,11(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