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慶,田 君
(中央戲劇學院 舞臺美術系,北京 100710)
5月18日~23日,第五屆亞洲戲劇教育研究國際論壇暨第一屆亞洲戲劇院校大學生戲劇節(jié)在中央戲劇學院舉行。戲劇節(jié)為期5天,共有來自7個國家的9臺劇目參加演出。本文對部分劇目的舞美設計進行評析,以此展示劇目中體現(xiàn)的當代戲劇舞美樣式、教學實踐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以及各國學生對戲劇藝術理解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作為整個戲劇節(jié)的預熱開場,中國中央戲劇學院演出的音樂劇《名揚四?!菲乌A得一致好評。《名揚四海》是美國百老匯經典音樂劇,這是中央戲劇學院與美國倪德倫環(huán)球娛樂公司、北京東方百老匯國際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美國百老匯鳳凰音樂劇制作公司的一次友好合作,也是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表演教學實踐取得的又一豐碩成果。巨大的金屬樓體結構在舞臺上運動自如,鏤空的鐵架飾以變化豐富的燈光顯得格外絢麗,很好地闡釋了“我要成名”的主題。舞臺燈光異常耀眼,隨著音樂的變換而變化,效果極其豐富。設備上不僅運用了200多臺常規(guī)燈具,還使用了44臺電腦燈,包括10臺染色燈和34臺圖案燈,為舞臺增加了諸多美妙的變化。該演出音樂歡快,主題積極向上,燈光相應地以鮮艷的純色為主。盡管只是作為開幕式的欣賞片段,觀眾依然可以領略到大氣時尚的舞臺魅力。
本屆亞洲大學生戲劇節(jié)的開篇劇目《潛在的支出》,由中國中央戲劇學院精彩上演。該劇講述21世紀莫斯科一對兄妹的故事,他們從小相依為命,當哥哥被漂亮的銀行職員說動了心,貸款買下一套期房,而妹妹要借腹生子卻被情夫推托時,兄妹二人陷入了深不見底的困境之中。
演出以演員和觀眾做互動數字游戲的方式開始,讓觀眾逐漸進入劇情,別有新意。干凈而大氣的舞臺設計,令人眼前一亮。可以隨意從臺板直接支起放落的桌椅、方臺,出人意料。在此劇中,舞臺燈光與投影幕的結合是一大亮點。不斷變換的背投影像,揭示著事件發(fā)生的不同場所,而燈光則在象征票據或傳單的錯落舞臺上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及心理空間。一摞摞巨大的單據高低起伏,燈光借此清晰地勾勒出了每個演區(qū),遠近高低,冷暖虛實,整個舞臺顯得別致而有層次。該劇的特別之處還在于每場之間的過渡,在這部戲中,可以說每一場主人公都有不同的、復雜的生活難處,每個具體事件都現(xiàn)實而有壓力,而導演卻把過場處理得輕松而愜意:藍色光下浮動著雪花似的光影,俄羅斯的街頭行人匆匆,寒冷、追逐、依偎、注視,都在訴說一種無奈的社會狀態(tài)。在演出過程中,不時的現(xiàn)場互動能夠得到觀眾有效的配合,陣陣笑聲和掌聲更點燃了演員的表演激情。動情之處,演員投入的表演還能激發(fā)觀眾對于劇本主題的深層思考。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藝術學院演出的《德古拉》是一部具有吸血鬼異色的劇目,以西方文藝作品中常見的“吸血鬼”題材為藍本,注入了創(chuàng)作者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獨特理解。舞臺幕啟就把觀眾帶到了19世紀的英國,簡約而明確的燈光設計,配合神秘靈動的現(xiàn)場音樂,以及獨具匠心的舞臺裝置,營造出時而恐怖時而迷離的舞臺氣氛。劇中的主要人物由兩名演員扮演,這種人物的兩面性是為了體現(xiàn)出人在一定狀態(tài)下產生的心理分裂,所有的人像是各自沉浸在一個自我營造出來的夢幻當中。部分角色的分開演繹是一個極具挑戰(zhàn)的詮釋。
本劇構思大膽,舞臺形式極富創(chuàng)意。舞臺后區(qū)是一個長形鐵架裝置,上面演戲,下面供演員現(xiàn)場奏樂。上空則懸吊著若干根五六米長的塑料管,關鍵時刻觀眾可以看見從天而至的“血漿”,塑料管的末端掛有老式吊燈、工業(yè)零件、秋千、自發(fā)光燈具等等,其余的景物道具均為流動使用,材料以鋼鐵、塑料、沙土和紅色“血漿”為主。在這部戲中,燈光的作用尤為精彩,它不僅起到了揭示地點、暗示心理的作用,幾乎還承擔了“演員”的任務,作為一種形象隨時出現(xiàn)或持久駐留于舞臺。在整體效果上,舞臺燈光時而冷酷壓抑,全場昏暗,只留有范圍極小的局部白光;時而媚艷瘋狂,玫紅、草綠和妖艷的藍光滿場流動,整場演出充滿詭異的氣氛,絕大部分時間籠罩在點綴著極小演區(qū)的幽暗中,而該劇的演區(qū)也主要由燈光營造,除幾個主演區(qū)外一切幾近黑暗。演員手持的自發(fā)光燈具為本就靈動的舞臺又增了諸多亮點和趣味,尤其是當演員懷揣燈具包裹于塑料布中時,看似取暖又好似停跳的心臟一般,表演處理新穎而大膽。
《費德爾》由韓國中央大學出演,此劇是由該校的學生通過課余時間排練完成的學生作品。演出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原劇的基本故事情節(jié),但是在導演的全新闡釋下,整個劇的演出形式讓人耳目一新。
演出運用了水和紗布這兩個意象來貫穿,主要演員服裝大體分成紅、黑兩色,在暗示對立關系的同時給觀眾以鮮明的視覺對比。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演出過程中,現(xiàn)場敲擊的鼓聲成為了重要因素,它統(tǒng)領整個劇的發(fā)展,忽重忽輕的鼓聲不僅左右著全劇的高潮起落,也體現(xiàn)出人物的情感變化。所有演員傾力演出,以其富有張力的動作語言,甚至把演出擴展到觀眾席,加強了與觀眾的交流,也使得這個作品有了更強的生命力。導演的闡釋以及舞臺的呈現(xiàn)形式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劇中人物對欲望的索求以及情感與理智的碰撞也帶給觀眾更多的思考。該劇舞臺燈光與設計等極為干凈,以營造人物心理空間為主,表達清晰而有力量。
此次戲劇節(jié)為各國大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土壤,也給予了戲劇學子們一個友好的交流平臺。在此期間,各國戲劇院校的師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共同經歷了美好的時光,留下了難忘的記憶。